分享

名师说 | 当嫉妒来临的时候,要谨慎啊

 书韵闲话 2020-10-20


 “被老师读作文的时候,心情像一颗怪味豆。最初当然是甜的了,哪个学生不愿意受到老师的夸奖?可慢慢的,咸味和涩味就涌上心头。下课以后,同学们的神气怪怪的。‘哦——哦——,老师又用时传祥掏粪的勺子刳毕淑敏啦!’那时候我们刚学过一篇关于掏粪工人的课文,在北方话里,刳与夸同音。全班同学好像结成了孤立我的统一战线,跳皮筋,两边都不要我。要知道平日里,因为我个子高,跳得又好,大伙都抢着跟我一拨呢!我和谁说话,她会装作没听见扭身走开,然后故意跟别的人大声说笑,一块儿边说边看着我。……作文每两周讲评一次,我就要经受一次精神的炼狱。”

这是毕淑敏一篇散文,我们无法得知作者是否亲历此事,但文章当中所说的情形却是多数人亲见或者亲历过的。当我们对某位同学表扬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位同学越来越孤独,甚至会被流言环绕,如“老师打分不公平,作文加多了。”“她对她奶奶不好。”“瞧她那神气样。”“她今天的衣服丑死了。”

有很多班主任会从道德的标准来评判多数学生的自私狭隘,但从心理的角度分析,嫉妒却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从心理学层面阐释,嫉妒是指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时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嫉妒情绪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社交情绪,人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会体验过这种情绪。

当多数人的这种情绪从潜意识里被唤醒时,我们身边的榜样被孤立被隔离了,在榜样的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这种被孤立被隔离的心理历程,毕淑敏称之为“精神的炼狱”。这也是杰出的人通常朋友少的原因之一。

我们说嫉妒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并不是说嫉妒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产生嫉妒心理后会希望别人向坏的方面发展,会不满、会难过、会说坏话、会造谣中伤。嫉妒可以导致心理障碍,心理障碍严重者还会作出一些伤害他人或自己的事情,我们甚至无法预料。

那么,当学生的嫉妒心理来临的时候,教师该如何面对呢?

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嫉妒是人类普遍的一种心理状态,其实质是一种潜意识里自己希望拥有但是现实不能拥有的心理需要,不是品质败坏的表现。嫉妒心重的人往往是好胜心强的人,成年人也有嫉妒心理,只是不像学生一样表露在外。如果我们能够好好引导,可以转化为一种深层次的动机,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如果学生把这种心理需要外化为竞争意识和行动,这对于学生的潜能的开发反而大有裨益。

心理研究表明,在一个家庭中,与老大有三岁以上差距的老二的成就是最大的,就是因为老二在出生后就有一个人在前面,她必须赶上并表现自己的优秀才能引人注目。这决定了老二会在任何的环境里会把别人当做自己假想的竞争对手,在任何环境里保持这种竞技状态,因此获得成功。

其次,教师应谨慎处理。教师不可以盲目压制,而应该采取疏导的方法。个体产生何种心理是无法阻遏的,就是品德再高尚的学生也无法阻遏自己产生嫉妒心理,外界的压制或许对个体行动有效,但会使学生产生纠结,导致心理障碍。而且,教师对比着褒学优生贬潜能生还会使被表扬的学生与普通同学之间产生更大的心理距离,就连毕淑敏在文章当中也这样说:

(作文退步老师询问原因时)我执犟地保持沉默。不是不愿意告诉者师原因,而是不知道怎么说。假如我说了,老师会在班上把同学们数落一顿,那我的处境就更糟了。

正确做法是,教师应该引导有嫉妒心理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归因是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一般来说,距离越近越相关的学生越容易产生嫉妒心理,教师应该引导失败的学生进行行为内归因,把失败归因于近期态度,以促进学生行为转变。

其次,我们还要安抚好被谣言中伤的学优生。有些学优生就是因为恐惧被孤立而不允许自己再杰出了,正如毕淑敏文中所说“我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从此不要把作文写得那样好。我开始挺随意地写作文,随大流,平平淡淡。果然,王老师不再念我的范文,同学们也和我相亲相爱。正在我很得意的时候,王老师找我了……”

学生有这样的价值观也是很正常的,因为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里,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比自我实现需求更基本更重要,中学生往往更看重社交的心理需求而忽视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告知被孤立的同学正确认识同学们存在的嫉妒心理,交给学生一些人际处理的技巧,同时保持自己的个性优势,决不能因为迎合学生不许杰出的心理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另外,教师在树立榜样的时候也需要一些技巧。比如表扬要多对事少对人,多表扬行动,少评判品格,对针对态度,少介绍结果。态度和行动是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其他学生可以模仿的,具有可操作性,而品格个性因人而异,过分夸奖学生性格会使其他学生产生距离感。重态度轻结果,重行动轻评判的处理方式也有利于被表扬的学生养成了勤奋不已而又淡泊名利的性格。我们再看散文的结尾:

“‘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我想……您念我的作文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不念我的名字……’我鼓足勇气说完蕴藏在心中许久的话。‘你说得有一些道理。好吧,让我们下午试一试。’王老师沉吟着答应了。

那天下午的情形,一如我小小的心所预料的。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发言比平日热烈得多。下课以后,我和大伙快活地跳皮筋。”

这样的处理方式自然是皆大欢喜。

嫉妒心理是中学生最为普遍的一种心理,当嫉妒来临的时候,教师应正确认识,慎重对待,变嫉妒心理为学习动机,化腐朽为神奇,以帮助学生学会心理调适,获取健全人格。 

——本文来源“杨智慧语文工作室”,已公开发表。

作者夏峥嵘,湖南省常德市外国语学校正高级(正教授级)语文教师,发表文章数十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