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红黑鲁迅,你究竟喜欢哪一个?

 书韵闲话 2020-10-20

编者按:

      我教阅读,崇尚“读出自我,读出问题,读出答案”,坚持阅读与写作结合,以我手写我心,追求“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这次作文,鼓励学生对《鸿门宴》《记念刘和珍君》发表评论,可以课内课外结合,写读书笔记,依然是“一半是海水(蓝字作文),一半是火焰(红字点评)”的“自由写作,合作欣赏”的讲评模式。现继续推出常德市一中476班(高一)学生的佳作,供学生、家长和同行教师的交流指正。

从《记念刘和珍君》看鲁讯

常德市一中476班 江鑫雪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课本中删去了许多鲁迅的文章,而我认为,《记念刘和珍君》也是岌岌可危的。

其原因是什么?难道只是因为鲁迅的文章洁屈聱牙吗?当然不是的,我想, 也许是他做错了事、骂错了人。

首先,鲁迅真的是“民族脊梁”吗?文章《记念刘和珍君》中,提到“我独在礼堂外徘徊”,事实上,鲁迅的确连追悼刘和珍的礼堂都未进去过。他很少参加政治活动,怕现政权抓住他的任何把柄找他麻烦。“文章是很容易写的。不过,我用真名一发表文章,在上海就无法住下去,只能到外国去当寓公。”鲁迅是以骂人来赚取稿费的,很容易惹上麻烦,因此,他抱上了一条“大腿”——内山完造。

一九三三年,上海的128会战,实是让人义愤填膺。在国家危急、民族危亡的时刻,身为“民族脊梁”的鲁迅在做什么?他正舒舒服服地住在他的朋友内山完造在日租界的房子里。内山完造是谁?他和日本军方关系密切,身为日本人,自然是支持侵华战争。鲁迅的样子,不正是他“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的中国人吗?他麻木地旁观中国人被杀害,还算“民族脊梁”吗?

还有,杨荫榆的无辜被骂。鲁迅说她是“一广有羽翼的校长”,指责她开除了刘和珍君在内的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利用奥论攻击她为北洋走狗、独裁、寡妇。作为一个想要改变中国现状、保护学生不让她们参加政治治动的校长有什么错?虽然她的错误言行导致了“女师大风潮”,但她实是一名伟大的爱国人士:

一天,杨荫榆碰见几个日本士兵在凌辱中国妇女,她勇敢地走出来,义正言辞地指责他们的行为,日本士兵被她流利的日语所震慑,虽然他们未继续凌辱,但怀恨在心的他们还是将杨荫榆女士残忍地杀害了。

与杨荫榆相比,鲁迅实在是没有资格指责她。

历史是公正的,要说鲁迅,他还是个不够格的中国人。

你写我驳

那天,杨师把这本装裱朴素的作文本给我,我看了一眼名字,欢欣喜悦地打开,才微微一瞟,手一哆嗦,触电般地将它合上扔回桌子。

但刚才所见的只言片语却又总在脑海浮现,徘徊,年轻人善于接受过激的不合大流的思想,强烈的好奇迫使我再次打开你的文字。

哪怕观点我并不认同,但你鲜明且富有逻辑的分析,大量做支撑的事实,以及流畅毫无滞涩之感的文笔,我竟一时呆住,找不到反驳的话来!

所以我决定查阅资料!

首先,如果说把鲁迅未进入追悼刘和珍君的礼堂作为他不是“民族脊梁”的理由,未免太牵强了。如果像你所言,他干嘛在“礼堂外徘徊”?舒舒服服在家不好么?非得跑来礼堂又不进去?“徘徊”恰反应了鲁迅心中苦苦的挣扎与思索。

鲁迅是参加过政治运动的,在杨师《我说民国大师》中所言:“在辛亥革命爆发时,鲁迅任绍兴府学堂校长,他召集全校学生,在未光复的绍兴府街道游行……”而他后来很少直接参加政治运动,只是他的一个选择。反抗、斗争与奉献多种多样,不局限于某一形式,鲁迅选择的是最适合他的一种。

再来说说内山完造这个人。他的确是日本人,但说“日本人必然支持侵华战争”不是有点过分?内山是公认的中日友好活动家,人道主义者,在侵华战争上他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倾向哪一国。自1916年至1947年,内山一直在中国经营内山书店,这是一个少有的由外国人开设而丝毫不歧视中国人的场所。内山与鲁迅是挚友,也曾帮助过很多中国进步人士,利用其日本人身份为中国进步力量做贡献,甚至,日本驻上海领事馆还曾怀疑内山是共产党。

我赞同你所说的关于杨荫榆的评价,但因此说杨荫榆是无辜被骂,我却不敢苟同。她的“错误言行”造成了众多不良后果,是君我之共识,既然是错误言行,对其进行批判何错之有?一个人的优点并不是否认其缺点的依据,有褒有贬并无冲突。

最后,一九三二年上海一·二八抗战时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指正一下,为了和1937年淞沪会战区分,这里一般说“抗战”而非“会战”),其中充斥着许多复杂微妙的政治因素,鲁迅在这期间举家前往内山书店避难,没有发表任何相关文章。不过,我想,从他从未间断过的记日记的习惯在这期间间断了五天来看,先生的心里或许并不舒坦,纠结正充斥着。

实际上,那段历史与我们的认识是有出入的,直至1937年南京大屠杀前,亲日的思想都以相当规模地存在,到底该不该抗日,答案并没有今天这样显而易见。

甚至,当外界把鲁迅与孔子的伟大性相比较时,曹聚仁的《中国哲学思想史》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内山完造和鲁迅在书店聊天,聊起当时的时局。内山忽然问道:要是孔子活在今时,他是亲日派还是反日派?

鲁迅想了想,回答说:时而亲日,时而反日吧。

其实,历史的真实有时并不必深究,只要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做过一些有积极影响的事,那就不妨碍我们去尊敬。专门为了标新立异去写一些不充分的文章是不必要的。

很抱歉把点评写成了驳论文,咳咳,对不起对不起。不过说真的还是很欣赏这篇文章的,抛去观点不谈,我觉得给84分罢。

——常德市一中476班 邓若谷

——本文来源于湖南省网络名师工作室杨智慧语文工作室


关注书韵闲话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