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我教阅读,崇尚“读出自我,读出问题,读出答案”,坚持阅读与写作结合,以我手写我心,追求“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这次作文,鼓励学生对《鸿门宴》《记念刘和珍君》发表评论,可以课内课外结合,写读书笔记,依然是“一半是海水(蓝字作文),一半是火焰(红字点评)”的“自由写作,合作欣赏”的讲评模式。现继续推出常德市一中476班(高一)学生的佳作,供学生、家长和同行教师的交流指正。 学刘邦,流氓也能当皇帝 常德市一中476班 肖芊涵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琴·汤恩比曾经这样评价刘邦:“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恺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 然而,这样一个独领风骚的人物却是街头混混出身。他的对手项羽,却是出身名门(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颜值与实力担当(身高八尺多,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一个年近半百的老头子,实力压制了二十出头的小鲜肉,他到底胜在哪里呢? 他工于心计,知人善任,善纳忠言。 先看刘邦。张良作为其第一谋臣,可以说已立下汗马功劳。但尽管是这样一个忠贞敏锐的手下,他也不完全推心置腹,信之不疑。当张良获悉项伯冒着生命危险来告知的“项羽进攻计划”后,立马汇报给刘邦。而刘邦呢,他除了反复询问“为之类奈何”,还不忘追问“君安与项伯有故?”验证了情报的可靠性后,刘邦第一时间决策应对。 再看项羽。他反因敌方左司马的一个密报,就断然下诏:“旦日飨士卒,为击沛公军!”如此轻信他人,岂有不败之理。 他忍辱负重,能屈能伸,机敏精锐。 先看刘邦。当他听到项羽要进攻他时,他并没有因四十万比十万兵力的巨大悬殊而慌乱,也没有连夜逃跑,而是清早亲临鸿门向项羽请罪,有意降低自己的高度,假意屈从。他谦辞卑礼,唯恐有所不至。在宴会上他屈居下座,也安之若素。所谓忍不辱者必有大作为。 再看项羽。就因听了刘邦和樊哙几句虚伪的奉承,便怒意全消,杀意全无,自我膨胀了。当范增多次用玉玦暗示时,他也无动于衷,可见其妇人之仁。 再看鸿门宴后刘邦的小心机。 他遇事冷静,扬长避短。楚汉之争,相持未决。项羽曾对刘邦说:“天下凶数岁者,徒以吾两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 “吾宁斗智不斗力。”以己之短敌彼之长,刘邦当然不会做这种傻事。 他坚忍克己,深谋远虑。“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为实现大谋,他也有惊人之举。楚汉荥阳对峙时,项羽欲烹刘邦之父以迫其退兵,而他竟说:“我们已约为兄弟,我父亲即为你父亲,如果要烹你父亲,则幸分我一杯。”粗听是流氓耍无赖,细品则包含大智慧。 综上所述,刘项两人俱怀一统江山的大志,且都做出了轰轰烈烈的成就。项羽天赋禀异,只可惜他缺乏远见遇事率性,刚愎自用。相反,刘邦虽出身平凡,但他为实现理想坚韧不拔。他身怀大谋,知人善任;他为人仗义,宽容仁慈。在此过程中,他的人脉不断提升,事业也一步步走向成功。 流氓当皇帝的成功决非偶然。 项目名称:《学刘邦,流氓也能做皇帝》 项目描述:这是一篇分析刘邦在楚汉之争中胜利原因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总体概缆:约800多字。文中多以小段落为主,很明显是创造者有以为之,便于理清思路,便于阅读。整体结构为总分总结构。分述部分每段开头都为该段中心,结构清晰,条理分明,也体现创造者思路的清晰。 项目特色: 1.以对比为主的写作导法。文中在分条阐述刘邦取胜原因时,多次将刘邦与他的劲敌项羽相对比,分析他们的为人处事,不仅进一步突出刘邦取胜原因,还说明了项羽失败的必然性。例如在说刘邦能屈能伸的特点时,创造者不仅写道刘邦屈居下席,谦辞卑礼,而且还写到项羽狂亡自大,自毁功伐,体现项羽的骄傲自大,说明他失败的必然。 2.丰富而愉到好处的引用。 引用能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可读性与趣味。但过多的引用会降低文章深度,还可能有刻意炫技之谦。不过本文无上述问题,处理得恰到好处。同时引文种类和引文作用多种多样。例如开头引用英国史学家关于刘邦的评价,体现作者的立场,抬高了刘邦的地位更吸引了读者的注意与兴趣。后文分析原因时又多次引用史料增加了可信度,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多短句少长句,词语简练。 文中句子大多不超过一行,多为五文字一句,这使文章节奏较轻快,增强了可读性。文中对刘邦取胜原因和性格概括都很简练,使刘邦,项羽形象鲜明,更体现创造者的语文功底,文中关于项羽的形象过于扁平单一化,给人一种全是缺点的感觉。这使得刘邦的胜利显得有些轻而易举和微不足道。这也使得最后结论部分“项羽天赋异禀”这个评价显得缺少可信度。后面对项羽的惋惜更无从说起。若加一小段关于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描述,问题应该会迎忍而解。 结语:总而言之,该项目仍有许多可取之处,观点鲜明,行文流畅,瑕不掩瑜,值得我们学习与模仿。 项目研究员:杨震宇 常德市一中476班 ——本文来源于湖南省网络名师工作室杨智慧语文工作室 关注书韵闲话 无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