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精神传承下去方能不朽

 书韵闲话 2020-10-20

天地能产生万物,人类能创造文化。因此天地人,被称为三才。天地属于自然,人类同样是从天地中产生出来的,因此人也属于自然的范畴,不能脱离出来。

整个自然界是没有什么目的的,就像太阳为什么会升起,地为什么会转动,水为什么会流,风为什么会吹,这都属于自然,岂不是确实没有什么目的可言。但从自然界演进而有了生物,生物就有目的了。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持和延续生命。求食求偶,吃喝拉撒,都是为了这一目的。不过这目的总归还是单纯的,仅仅是为了生存。然后生物演进有了人类,自然赋予人以最高的智慧,而最高的智慧激发了最多的目的,引发了最大的欲望。

不光要生存,还要更好的生存。目的的复杂性,造就了人性的复杂性。要么用智慧主导欲望,要么用欲望主导智慧,成为了人生的一个重要选择。智慧主导的人生称为人道,欲望主导的人生称为兽道,因为无论如何,人总归还是不希望被欲望控制的。

智慧即人性,欲望即兽性。如何弘扬人性,抑制兽性,成为中国文化关注的中心。荀子认为“恶”和“伪”是人性中坏的动物本能,无法避免,并且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需要后天不断的教育和严格的管理来压制。所以荀子的学说更多的侧重于如何利用外部环境阻碍人走上兽道。“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孟子甚至认为人和动物的差别微乎其微,人的兽性占据了绝大部分,只剩下那么一点点的人性。这似乎于儒家的性善论背道而驰,反而趋近于荀子的性恶说。但两者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孔孟认为虽然两者的差别很小,但那一点点的人性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只要在后天给予适当教育,很容易将人引导上人道的。

我信奉“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说“性恶”,因此需要教育和法律。但是自然产生了人,并没有产生文化。人类的一切文化,都是慢慢从人的自身中发展出来的,教育和法律也是如此。如果按荀子的讲法,兽性主导人性,那么社会必定是越来越坏的,文化也不可能产生。这样的话,何来教育,何来法律?正是因为人之性善,社会才有了进步,才有了文明,才得以区别于动物。就好像在很远的过去,是没有教育的,更别说学校了,但向善的人性使人们觉得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自我,并且在这之中感受到了满足与喜悦,这种想法慢慢发展,就有了教育,产生了学校。人类社会的种种演进都是如此,都是先从人性中生发出来,然后再产生行为,这个过程,就是践行人道。

儒家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总结为 “五达道”。因为这五种关系,是在人一生下来,就无法避免的,而这些品德,是处理这些关系最好的方式。并且这五条大道,到处都是行的通的,所以称为“达道”,之所以到处都行的通,也是因为人性本善。

虽然人性向善,但依然会有失道之人,因为兽性不可忽视,正因为它占据了绝大部分,所以往往率兽性而为比率人性而为要更简单些,举个例子,对于很多事,我们明明知道怎么做更好,怎么做不对,但依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往往会去选择那种最舒服最简单而不是最正确的方式。

古人未尝不知道做对的事情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所以提出想要真正的走好五条大道,还需要辅以智仁勇“三达德”。智是智慧知识,仁是人与人之间感情上的诚意,勇是勇往直前。而要铸三达德,行五达道,最好的方式便是反求诸己。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自尽己心,自尽在我,不去跟外面争取什么。陆象山说过“使我不识一字,也能堂堂地做一人”,也是这一个道理。不管外界如何,我只去做我认为对的事情,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我,因为心是我自己的,也只属于我自己。

在当代社会,人们更倾向于向外追求物质,而忽略了向内自省本心,这造成的最大恶果便是向外追求的目的永无止境,欲望也永无止境,欲望永无止境,那么智慧便无处安放,导致欲望压倒智慧,兽性主导人性。这样下去,外在物质越来越好,内心世界却越来越贫乏。物质虽然越来越好,也终究是身外之物,逃不了消失殆尽的结局,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可以传承下去的绝不会是物质,精神方能不朽。

若等到哪一天,我们丢弃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东西,而又没有了可以传承下去的东西,也就意味着我们的历史,像那无数消散的伟大文明一般,走到了尽头。



关注书韵闲话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