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游戏:纸风车

 书韵闲话 2020-10-20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物质生活虽然没有现在孩子那么富足,吃的、穿的、用的都很匮乏,但我们的童年却能从最质朴、最简单的游戏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伙伴们脱掉厚重的棉衣,牵着风筝奔跑在广袤无垠的田野里。夏日炎炎,就相约到村外的小河,撒着欢儿地游泳、摸鱼、打水漂,累了就慵懒地坐在树荫下乘凉。

到了秋天,小伙伴们到树林里找些枯枝败叶,烧一堆火土,烤红薯、黄豆和花生,那烧烤的芳香掺和着泥土的气息,很远很远都能闻到。

冬天下雪了,小伙伴们欢呼着,跳跃着,拿着铁锹和扫帚,在院子里堆雪人,找来两颗桃子骨头做眼睛,选一个细长的茄子做鼻子,削两块红萝卜皮做嘴巴,抹一块锅底灰做眉毛,大家在嬉闹中早已忘记了寒冷。
至今还记得,有一种叫纸风车的游戏,可以从初冬一直玩到第二年放春,在我们小时候曾风靡一时。那种迎风奔跑、风车飞转的情景,每次想起,便会沉浸在一片烂漫而温暖的思绪中。
 
(一)
那时候,商店里没有卖纸风车玩具的,我们玩的纸风车都是就地取材,自己亲手做的。纸风车做起来很简单,只需一张纸、一根筷子就够了。

首先将准备好的纸裁成正方形,沿对角线对折后展开,在正方形的中间撕出一个小圆孔,然后从四个角开始,按对角线裁至三分之二处,之后依次将不相邻的四个角卷向中心点,用饭粒把纸角粘住,这就形成了四个完全一样的可迎风旋转的窝巢。然后卷一个一拃长的小纸筒,穿过小圆孔后,将顶端粘贴在叠角的中心点上,最后将一根筷子或细高粱杆套进小纸筒中,一个纸风车就做成了。

虽然没有现在商店里卖的塑料风车那么结实,那么花枝招展,但玩起来的乐趣却毫不逊色,只要你放到嘴边轻轻一吹,纸风车就会飞快旋转,那样子就像一只振翅欲飞的花蝴蝶。

小时候,我们并不清楚纸风车转动的原理,长大了才知道,这是风的作用力与纸风车的反作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纸风车折出来的叶片是一个一边高一边低的倾斜面,当风由高往低吹向叶片倾斜面时,就直接吹到了下一个叶片的侧面。当叶片受到风力作用时,会产生一股反作用力,从而带动纸风车转动,风越大,纸风车会转得越快。
 
(二)

记得我们小时候玩的纸风车大多是作业本纸做的,为了使纸风车色泽鲜艳,小伙伴们用蜡笔涂上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等各种颜色,画上各种不同的线条和图案,这样转起来五彩缤纷,好看极了。
如果哪个小伙伴能找到旧画报、旧挂历或小说的彩色封面做成纸风车,那简直就是一个高大上的纸风车了,足以让其他小伙伴羡慕妒忌恨。做好了纸风车,自然要拿出来炫耀一下,随后便有一群小伙伴整天跟着你转,有的叫着嚷着要向你“请教”,有的套近乎说奉承你的话,有的干脆用铅笔、橡皮擦或者作业本来换你的纸风车,那感觉别提有多高兴!

上课的时候,小伙伴们会把纸风车斜插在书包里,一边心不在焉地听讲,一边偷偷摸摸地用手拨弄着纸风车,常常会忍不住露出一丝丝窃笑。做完了作业,小伙伴们还会将快乐的心绪延续到课间十分钟,一眼望去,操场上尽是呼啦啦的纸风车在旋转,犹如一朵朵盛开的花环,成为校园中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等到放学了,小伙伴们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将纸风车挺在胸前,从东家跑到西家,从屋场跑到禾场,麦地里、田埂上、公路上……到处都可以看见小伙伴们一个个迎风奔跑、挥汗如雨的身影。
 
(三)
在我国,风车起源很早,据说由姜子牙发明,最初是用来镇妖降魔的,原名八卦风轮。而作为一种儿童喜爱的玩具,纸风车的历史也很悠久,早在唐宋绘画作品中就很常见,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中,就有一只简易的纸风车插在货郎帽子的后面。

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第七十六回中,有一段对被神化了的纸风车的描写:“到书房中取出一物,乃是纸做的风车儿;当中有一转盘,……上有四首幡,幡上有符有印,又有‘地、水、火、风’四字,名为万刃车。”接着写道:“此乃孩儿家顽耍之物。”万刃车不过是纸做的风车,在这里成了能发百万刀刃的神兵利器,并两次打败姜子牙,将周兵赶至金鸡岭,差点打回西岐城,可见纸风车有多厉害!

在我国民间,有“风吹风车转,转来幸福年”之说,小商小贩卖纸风车,不时会吆喝上几句:“卖风车咧,转转运气咧。”所以飞快旋转的纸风车又寓意吉祥,时来运转,一帆风顺,也象征着自由与梦想,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想和对未来的美丽憧憬,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如今,我们的生活中不时会惊喜地看到风车,不少城市的雕塑、壁画上有风车的形象,一些旅游景区也把风车作为标志性的人文景观。每次看到那些风车,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群小孩子举着纸风车,奔跑在田野上、穿梭在小巷中的情景,耳边会响起央视少儿节目《大风车》里的主题曲:“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还有一起快乐的小伙伴;大风车转啊转悠悠,快乐的伙伴手牵着手;牵着你的手,牵着我的手,今天的小伙伴,明天的好朋友,好朋友……”


关注书韵闲话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