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宅书房:城中人

 书韵闲话 2020-10-20

         ——读《围城》

《围城》这本书,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背景下一群青年的成长历程。以方鸿渐为中心人物,用他的视角和心理变化来阐述现实。以书中人物的变化来揭示、点明“围城”之意: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与其说钱钟书先生的构思巧妙,倒不如说他的文字鬼斧神工。尤其是书中一行人同去三闾大学(虚构)路上挤公交车的一段,比喻夸张无不精巧,让人印象深刻。

此处摘取一例,描写一位挤车的女子:“那女孩子年纪虽小,打扮得脸上的颜色赛过雨后虹霓、三棱镜下日光或者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园。她擦的粉不是来路货,似乎泥水匠粉饰墙壁用的,汽车颠动厉害,震得脸上粉粒一颗颗参加太阳光里飞舞的灰尘。她听汽车夫愈骂愈坦白了,天然战胜人工,涂抹的红色里泛出羞恶的红色来,低低跟老子说句话。

文字的精巧,显示的是真实的现实。虽说杨绛先生在后记里说“《围城》里写的全是捏造”,可是文字所描写的场景、人情世故都给人以一种“可怕的真实感”。
恋爱与婚姻的一墙之隔,妯娌间的攀比妒忌,假朋友之间的奉承吹嘘,真朋友之间的比较与扶持、自卑与优越,都可以在身处的现实社会一一对应,时不时会让我发出“深以为然”的感叹。

婚姻的围城,是身处城墙里里外外的人身不由己;关于婚姻的发言权,也似乎只有亲身经历了的人才有。可是,谈论的权利可是人人都有。真正的婚姻,应该是一种陪伴,关于婚姻的一切美好描绘,都是陪伴的温暖;而关于婚姻的炽热,只是人们把对恋爱的想象换了一个寄居之所。

所以那些城外的人,看着城中人的戏,甚是向往,可是一旦自己成为城中人,才发现“生活才不像戏剧”,可只能继续把糟糕的生活像戏一样好好演下去,自己也就成了悲哀的城中人。

可是城中人并非都把生活搭成戏台子,有的人在城外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便一同入城,即使发现这城堡要比想象中的逼仄的多,也会觉得狭小带来了温暖,互相陪伴着彼此,至于对于城外的生活,不再带着憧憬去追寻,而是带着微笑来回忆,便可说这是幸福的城中人。

我们可以窥见的,是城中的色彩斑斓,看不见的,是究竟如何的人心。

除了这部小说本身,杨绛先生所著后记也让我很是喜欢,妻子眼中那个“痴”的丈夫。大概,这就是一种别样的“秀恩爱”吧。无论是把身边有趣的人或事亦或是梦境写进书里,还是“锱铢积累”的写与读,字里行间的幸福感确是小说里面读不出的,“文人式的爱情”,是我想到的最贴切的“标签”了。

比起生命,婚姻的确是一个很浪漫主义,很小的话题。人作为一种情感复杂的生物,学会了怎样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充满仪式感。婚姻就是带来这样一种仪式感,是生活的仪式感,也是生命的仪式感。也许我们更多要思考的,不仅仅是生活需要仪式感,还有仪式之后,是否真正带来了生活的幸福感,生命的幸福感。也就是在“入城”这样一个仪式以后,城中人还要继续寻找在城中的幸福感。

方鸿渐输给了自己的懦弱,输给了他人的眼光、议论、中伤。孙柔嘉输给了自己工于心计,她以为自己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真正的归宿,却不知方鸿渐并不再像过去那样热忱。至于苏文纨,她可能输给了自己的骄傲吧,或者她才是赢家呢?

“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含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至此搁笔,过犹不及。 
 
作者为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485班学生




关注书韵闲话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