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开学季:我给高中生的第一堂语文课

 书韵闲话 2020-10-20

一、导入课堂

我教你们是一种荣幸,520(班),我爱你,百年难遇的创新班;我希望,许多年以后,你会觉得遇到我教语文,是你们的荣幸。

二、几个话题

1.关于语文概念。语言和文字,语言和文学,语言和文化,人文性和工具性,听说读写书

2.关于语文学习: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写作。12字真经:海量阅读,深度思考,自主写作。

3.关于语文高考,练字,练思维,少做题,精做题,两本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必备,学会文字表达,关注全国卷

4.语文教学的形式主义,繁琐讲解,讲深讲透,满堂发问,无病呻吟,表面文章,影像情结,板书精巧,盲目抄写,忽视记诵,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5.教材问题,必修和必选,校本选修课程


三、我的教学风格(“智慧语文屋”“作文在线”“佳作快递”《非常老师,非常教学》(陈苏文))

 “非常教学”,学生总结为“九点教学”,即“三多三少三不论”。

“三多”:读书多,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机会和空间多,作文课多。

“三少”:板书少,作业少,字词的重复讲解少。

“三不论”:不论做题量多少,不论考试后的分数,不论课文的进度。

1.教法不拘一格,重赏析,重品读。

2.不迷信权威,鼓励创造阅读,研究性学习,写作文学短评

3.作文求快速、求创新、求自由表达,训练小小说和诗歌创作

四、我的教学设想

1.对新教材(必修上册)的解读

今年是新高考背景下第一年使用新教材,由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主编。主题和文体的融合编排,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有学习任务,新教材更重视阅读和写作,要落实的学习任务更具体了。

①语文学习的任务更高了。如第一单元是“青春”主题,有诗歌和小说两种文体,第一次在高中教材提出了“学写诗歌”的高要求。第三单元“古诗词”后明确提出了“学写文学短评”的单元学习任务。靠答题技巧和答题模式学语文的方法,迟早被淘汰。

②语文学习的外延扩大了。本来,语文的外延与生活是相等的。但多年来,理念归理念,实践归实践,严重脱节。新教材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重在语文实践活动: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这样的活动实践单元编排在高中语文教材上应该也是第一次。

③整本书阅读上了单元教学。多年来,语文阅读书目,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包括上一轮教材的“名著导读”,满天飞,真正落实到位的少,学生求学不读整本书,成了许多中小学生的普遍现象,倡导归倡导,推荐归推荐,照样是空对空,这次写进教材,应该成了每个高中生真正必读的书,人手一册在读。关于这本书阅读,“书韵闲话”昨天推出了【原创】高中新教材必修上册的“整本书阅读”,为什么是《乡土中国》?据了解,还有一本整本书阅读是《红楼梦》,应该是在必修教材下册单元安排。这样一来,语文的整本书阅读应该可以落地生花了。

④语文学习的积累也提上了单元教学。第八单元专题“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提倡语文的学习从词语的积累开始,后列了“古诗词诵读”附录,有四首古诗导引。当然这只是一个方法示例和引子,要真正落实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

2.语文视野的开拓

①读书笔记本,可摘抄,可书本圈点,早读(单周一)名著名篇,时文选萃

②日记,随笔,书写灵性,形成习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两周一检查(双周一)

③有益于语言和思想的书报《散文》《语文报》《杂文报》,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我列参读书目 ,读书和写作,少做同步训练。我推荐的书目(“书韵闲话”公众号)

《乡土中国》学习交流活动(整本书阅读课)

练字,行楷(每天一页,陶冶性情,人文素养,应试本领)

3.新高考的改革

以真正提高语文能力为目的,积累、阅读、写作(积累,思维,表达)

五、作业

预习课文。读背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短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