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为什么爱发脾气?背后藏着脑科学的秘密

 优家教育 2020-10-20

记得读小学那会,写作文时,形容天气变化最常用的套路,就是——“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可实际上,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写,直到我有了孩子,才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理解。

这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小怪兽?

明明前一秒才刚吃饱饭,后一秒却又要马上吃糖果,不给就马上脸色大变,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明明家里已经有个一模一样的玩具车,为什么一逛商场,还是要撒泼打滚闹着再买一个?

明明答应了只看两集动画,为什么时间一到又反悔,死都不肯关掉电视?

不知跟他讲了多少遍,生气时不要大喊大叫,可是脾气一上来时,他的声音还是如雷震天,搞不好还乱摔东西乱打大人。……


图源soogif

为什么孩子会完全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面对孩子的喜怒无常,家长们试过共情,试过威逼,试过利诱,甚至打骂,可是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他该哭还是要哭,该闹还是要闹,丝毫不见他长任何记性,为什么会这样?

你实在没辙了,只好两手一摊,无奈地问老天:这孩子脑子有问题吗?

其实你问的没错,孩子难以控制情绪,确实是因为他们的脑子“有问题”!

对此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在微信视频号《臻说育儿》栏目中,从脑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查看原因

1111
为什么孩子爱发脾气?

孩子之所以爱发脾气主要和他们的理性大脑发育不成熟有关。

脑科学家麦克莱恩把人类的大脑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爬行脑、哺乳脑和理性脑。

幼年时期孩子的大脑被“爬行脑”和“哺乳脑”主宰,因此情绪自控力差,容易哭闹撒泼,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孩子发脾气是一种本能,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则是一种能力。
因为孩子直到5-6岁的时候,理性脑的分析和调控功能才开始发展。

能够主动帮助自己调节情绪缓解压力的孩子会更自信、乐观,抗挫折能力也更强。
之前看过一个育儿节目。
爸妈叫孩子吃饭,5岁男孩突然发起了脾气。又是发飙,又是扔枕头,后来索性抱着门框砸东西。

图源贵州卫视
看到闹脾气的孩子,爸爸妈妈的第一反应是——冷处理。
爸爸转头就走,妈妈也在一边冷冷地看着。
看到局面收拾不住,他们决定——讲道理。
即使苦口婆心劝说孩子,让他在应该吃饭的时候吃饭,但孩子还是毫不犹豫拒绝:「我就不要!」

图源贵州卫视
无奈之下,父母拿出「杀手锏」——威胁。爸爸说要拿来戒尺,孩子才终于不哭了。

图源贵州卫视
冷处理、讲道理,继而以威胁的方式压制脾气,不了解孩子发脾气背后的原因,这些做法无疑是简单粗暴的。
表面看似解决了问题,却为孩子日后的行为埋下了后患。
强制压抑久了,孩子就算有什么想法或者不乐意,也不再愿意表现出来。
可有些父母,我们最烦的莫过于看到孩子发脾气,所以常告诉他们:“听话才是好孩子。”
却忘了情绪是需要宣泄的,如果被抑制,情绪只会堆积在心底,变成“心理包袱”,也彻底堵住了孩子的心门。

图源soogif
2
如何应对孩子爱发脾气?

哈佛大学讲师、耶鲁大学心理学博士Susan David曾经提出:

一个人的情商有一个非常大的决定因素Emotional Agility (情绪敏感力)。而取决情绪敏感力高低的因素,主要看小时候他释放情感时,父母对他的态度。

也就是说,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如何回应,直接影响了孩子情商的高低。

每当孩子发脾气时候,很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开心,会对孩子各种满足妥协。

这种方式只会助长孩子的脾气,那么家长应该要怎么应对孩子发脾气呢?

其实,孩子“发脾气”和孩子“哈哈大笑”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

而我们通常会认为“发脾气”是不好的,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小祖宗,赶快停下吧,给我开心起来!”

这种生硬阻止孩子发脾气的方式,对孩子情绪敏感力的养成是极其不利的。

家长们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把孩子每一次的发脾气当做“打怪升级”,一次次地做正向引导,相信不久就会收获一个高情商宝宝了。


图源贵州卫视

  • 鼓励孩子发脾气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脾气”绝不是偶然发生的,它一定是有原因的。

    孩子发脾气很多时候,其实是在向大人们发出“我无能为力,我很沮丧”的求救信号。

    孩子还不能成熟的处理这种感受,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允许愤怒的发生”,而不是试图“解决掉这种感受”。

    对孩子说
    “感到生气没关系”“可以哭一会儿”,而不是说“你不应该生气”。

  • 找出导火索

    记下孩子发脾气的经过,找出导火索:他是饿了,累了?有什么他处理不了的情形?是什么引发了这些不好的行为?

    另外,注意观察孩子脾气发作之前的征兆,发作前的几分钟孩子是不是已经表现出不耐烦,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开始抱怨,垂头丧气,或吵着要他没有的某种东西在发现这些征兆时要赶快介入,赶在小火山爆发之前帮忙降温。

  • 引导孩子说出感受,并解决

    迈克尔·汤普森、丹·金德伦、威廉·波洛克以及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发现:尽管不是哪个孩子天生就有一个“情感词汇表”,但父母们能对他们的儿子运用描述情感的词汇可能是极其重要的。

    用简单、准确的语言来反映并描述情感,会教给孩子明确自己的感受,让孩子通过不断地练习,做到用词汇而不是用行为来表达感受。

    等到孩子愤怒的情绪淡了一些,可以尝试问一些能用“是或不是”回答的问题:“爸爸不让你买冰淇淋,会让你感到很难过吗?”“小朋友没经过你的同意就把玩具拿走了,你感到很生气是不是?”

    然后再陪孩子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既然不能吃冰淇淋的话,我们去吃点别的吧~吃一个苹果还是一个香蕉呢?”
    “你可以去跟小朋友说,你还没有玩够这个玩具,可以等一下再借给他玩好吗?”

面对一个随时可能炸毛的孩子,再有耐心的父母可能都会抓狂。

我们能做的,只有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

最后,孩子需要爱,请一定记得时常对他们说:"宝贝,我爱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