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婴坊】《炒蚕豆》—本承载民族文化的儿歌集

 蒲荷孕育 2020-10-20


《炒蚕豆》是一本儿歌集,它从属于《美慧树·幼儿园主题课程资源》的中国文化主题,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

翻开这本薄薄的小书,你会读到11首中国民间传统歌谣,每首都配有色彩明快、诗意盎然又富有民族特色的插图。

《炒蚕豆》只是其中一首。从“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有雨伞,我有大头”到“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

一首首都是八零后、九零后甚至七零后、六零后们都耳熟能详又朗朗上口的经典。

在这本儿歌集中,插图是本书的另一特色。

单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民间儿歌配以民族特色的插图,中国文化意蕴跃然纸上。


你看,《炒蚕豆》里兔妈妈家中用来炒蚕豆的可不就是北方农村常用的大炒锅么!

还有《雨》的插图中那静静安坐在细雨中撑着油纸伞、身着素色裙、头梳双平髻、腕配碧玉镯的娇憨少女,甚至在儿歌《逗笑》的插图画面边缘只是当作背景的传统徽式建筑和乌篷船……


正是这种看似无意实则精心设计的配图,给孩子们吟唱的童谣加上了民族文化的翅膀。


当然,对一本儿童图画书插图的解读不能仅仅局限于美学视角。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而言,生动形象、贴合文本内容的插图对年幼儿童阅读和朗诵尤为重要。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提出,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所以在提供内容简单、用词直白的儿歌的同时,形象自然的配图也能帮助幼儿在吟唱儿歌时头脑中儿歌内容相关图式的建立,从而更方便透彻地理解儿歌、记忆儿歌。


童年是一生中记忆的黄金时代,到底该把什么样的东西印在孩子的脑海里?

反观如今从一出生就浸泡在外来文化中的孩子,他们却似乎对住在城堡里的公主、跳跃在森林中的精灵和活跃在大都会的芭比娃娃更加熟悉亲近。

如此,这些看似“土掉渣”的传统歌谣反而显得弥足珍贵。经由多少代人口口相传留存下来的童谣,又经过学前语言教育专家们的精心挑选,儿歌集中的每首童谣都浅显生动、用词精炼、韵律响亮、诙谐有趣。

无论是由父母拿去用作哄宝宝入睡的安眠小曲儿,还是由幼儿园老师选作开展阅读或朗诵活动的教材,这些儿歌都能够丰富孩子们对语言韵律的感受,增进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本文作者:赵孟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