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国斜阳”定格在哈尔滨

 黑龙江波涛 2020-10-20
“帝国斜阳”定格在哈尔滨

编者按:在哈尔滨的老建筑中,各国领事馆旧址是一个别致的系列,总会勾起人们对这座城市异域风情的最多联想。虽然,这风情是以一种屈辱的方式作为开端的:19世纪、20世纪之交,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打得不可开交,软弱的清政府担心战后日俄瓜分“满洲”,在日俄战争尚未结束时,主动提出“中国自行开放”东北三省,设立滨江关道,即哈尔滨关道,并与日本签订条约,将哈尔滨等东北16座城市辟为商埠。一时间,在哈尔滨这座年轻的城市上空,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国旗飘扬。

自1907年至1943年,哈尔滨共有19个国家先后设立了21个领事馆、总领事馆和代表部。哈尔滨从此成为“国际都市”,成了列强的角逐场。如今,这些领事馆有的已经不复存在,有的早已挪作他用。一座座漂亮的小洋楼记录了哈尔滨曾经的繁华,浓缩了百年前的远东史,也见证了中国人摆脱殖民统治、赢得民族解放的历程。本报带您故地重游,细数老哈尔滨领事馆的前世今生,本周我们关注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

红军街上的“英伦风”——简约不简单

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馆址初设于东大直街与铁岭街交口处,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迁到车站街,也就是现在的红军街69号。馆舍外观目前看来保存尚好,属于哈尔滨市二类保护建筑,砖混结构,平面简单,造型简洁,是一座四面八角的红顶欧式三层楼,英国早期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极具北欧陡坡高层顶的建筑特征。建筑面呈平直一面朝向红军街,砖红色的屋顶为四面八角且坡度陡高的梯形,立面简洁,爱奥尼式壁柱柔和含蓄,主入口设有高大的台阶,阳台兼做雨搭。虽然地处地势颇陡的红军街,建筑在整体上依然方正规整,毫不失重,一如英国绅士在任何情境下都会四平八稳。据说这种风格的建筑在哈尔滨独此一家。

在外立面二层位置有一道明显的脊线,意味着这座建筑原本只是二层楼,后增建为三层。楼外四面有门,楼内多为套间,大小房间相连,套房之间还有暗道互通。据传地下室可直通哈尔滨火车站。1994年大楼发生火灾,业主在维修时将房间原有结构打乱,重新进行了分割,所以上述特征已不复存在。

关于这栋建筑的建成时间,目前有一个明显的错误:两块牌子同时悬挂于建筑正面,一块标明“历史建筑”“建于1919年”;下面一块是“不可移动文物”的牌子,却标注“建于1930年”。两块牌子一上一下,自相矛盾。

从各种资料显示来看,这栋建筑应该是建成于1919年,1930年是成为领事馆的时间——1929年英国领事馆升格为总领事馆,大概在此前后,领事馆自大直街迁入本址。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对日宣战,英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被日伪查封。最后一任总领事阿尔切和其他外交人员均被软禁在领事馆内,档案、财产被日伪当局接管。1942年6月4日,领事馆全体人员经南非被遣送回国。

“日不落”眼中的哈尔滨——商机无限

英国进驻哈尔滨算是早的,也是第一批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的国家(1911年)。历任驻哈尔滨领事有:义思德、斯拉依、康斯、柏达、菲利普、卓乃斯等。

英国赶上了哈尔滨工商业茁壮成长的好时候。1906年-1913年正是哈尔滨商业和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阶段。日俄战争后由于俄军撤离,当地商品过剩,一度呈现了经济危机,资本家开始寻求世界市场;另一方面,由于清政府决定把哈尔滨等十六座城市辟为商埠,日、德、英、法等国资本家纷纷来哈经商,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1911年12月,哈尔滨邮局中国职员要求加薪,全体罢工,12月19日,英国人贺兰斯受任哈尔滨邮局总经理,这算是英国人早期在哈尔滨比较引人注目的存在。英国人真正在哈尔滨风生水起却是在1914年之后,俄国的经济势力开始被削弱,而欧美和日本资本乘机而入,各国各有所长,日本占据了五金、电器市场,美国占据了汽车、煤油市场,法国垄断了化妆品市场,而英国的擅长领域则是大机械,当时这方面的输出商多达5家。

影响更大的一件事是,1914年的4月30日,英国驻哈领事斯拉依与中东铁路公司代办达聂尔、俄国驻哈总领事陶守德无视中国主权和国际公法,公然在哈签订了《将中东铁路界内自治及纳税章程推行于界内英国人的协定》,即《英俄协定》。这个协定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主权,遭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反对,却受到西方一些国家政府的欢迎。在以后的两年中,先后有美国、法国、丹麦、荷兰、意大利等10国加入了这个协定。加入协定的国家在中东路界内的侨民与界内俄国侨民一样享受同等自治权利和同等纳税义务。

当时在哈英国侨民232人,他们来哈尔滨,大多为了生意。1916年哈尔滨英国商会成立,1918年1月24日,英国驻哈领事建议改哈尔滨为公共商埠。英国人在哈尔滨的商业行为有不少影响至今。

“帝国斜阳”定格在哈尔滨

起源英商的老字号——香飘百年

当时在哈尔滨的犹太人中有不少是持英国护照的。罗曼·莫伊谢维奇·卡巴尔金是其中之一,他是将东北大豆出口欧洲的先行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主要参战国的沙俄鉴于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暂时削减了对北满的控制,德奥两国又完全停止了对北满的贸易,哈尔滨成了英、美、日等国向俄国出口贸易的转运基地,同时哈尔滨的民族工业,尤其是制粉业、制油业等加工业也乘隙得到迅速发展。卡巴尔金曾任哈尔滨市公议会议员、交易会会长,1909年在哈创办华英东方贸易公司,他的华英油坊与《英俄协定》同龄,隶属英国华英东方商务公司,地址在哈尔滨市油坊街15号。此后生意越做越大,1916年1月,卡巴尔金油坊开业。建国后,卡巴尔金的油坊旧址也一直以生产大豆类产品为主业,现在虽然停产,但是其建筑却成为哈尔滨市第四批保护建筑,得以保留。

卡尔巴金在烟草业也做得顺风顺水。1905年,英中卡巴尔金商行开办了英美烟草公司哈尔滨分公司,接下来几年,他们在哈尔滨烟草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提升,并把目标盯住了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那么多烟草公司,英美烟草为什么单单选中了老巴夺?”哈尔滨卷烟厂党办宣传干事张万权说:“研究发现,老巴夺公司有出口权,所以他们不惜血本,采用各种营销策略,经过很多轮的谈判,终于如愿以偿收购了老巴夺,改名‘英商老巴夺父子公司’,盈利六四分成,英美烟草实现了控股,厂总办也换成了英国人。”

此后英商老巴夺烟草进行了一系列扩张,1922年在南岗山街1号(现一曼街69号)建了一个新厂房,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大黄楼,目前已经成为重要的工业遗产。“当时大部分设备都是在英国进口的,包括锅炉,还有目前我们企业保留下来的一个手摇切丝机,上面标注1919年由伦敦授权生产,生产商是上海的一家英属企业。档案显示,当时厂里也有很多英籍员工。”张万权介绍说。

当时另一位很成功的英籍犹太家族是索斯金家族。老索斯金1902年来哈,1922年在八区开办了火磨和油坊,面粉和豆油远销欧美各国。索斯金的故居在经纬四道街,目前也被列为保护建筑,是那种乍一看不起眼,却越看越有味道的建筑艺术精品。

20世纪初哈尔滨金融业空前繁荣,成立了伦敦保险、风凰保险、海洋保险、地球保险等多他们家保险公司,也开了不少银行、典当行。英国人在此间非常活跃,当然也暴露了他们殖民者的本性。1915年,英国香港上海银行,即汇丰银行在道里水道街(今兆麟街)开办分行。1921年-1925年,汇丰哈尔滨分行每日公布外汇牌价,由于该行操纵外汇牌价,使中国方面损失大洋3189万元。

哈尔滨还有一个驰名商标与英国很有渊源——“哈肉联”,其前身是滨江物产英国进出口公司,当时的名字直观易懂——鸡鸭公司。1913年,鸡鸭公司在南岗下坎成立,这个斥资5.5万英镑的英国公司,机器几乎全部由英国引进,但是风味口感却选择了俄式红肠加工技术,产品最初是经海参崴海运出口英国的。第一批红肠上市正值春节临近,一经推出,就被哈尔滨百姓和各国侨民抢购一空。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为军需供给做出了重要贡献。1958年,企业正式命名为“哈尔滨肉类联合加工厂”,简称“哈肉联”。如今100多年过去了,哈肉联的产品历久弥新,依然是馈赠亲友最有代表性的哈尔滨特产之一。

解放后,红军街69号曾长期用于黑龙江省机电公司,改革开放后对外出租商用。现在,这里成为一家时尚婚纱摄影店。繁华地带估计租金不菲,不过室内展示的摄影风格端庄典雅,与横平竖直的英伦风颇为和谐,再加上每一篇关注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旧址的文章都会提到这家婚纱店,实在是性价比很高的“免费广告”,这份租金,贵得值。本报记者 王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