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佩荣︱当代年轻人最怕的事情:与父母沟通,庄子教你四步,该是和解的时候了!

 傅佩荣 2020-10-20

最近有个词受到热议,叫做代际关系。许多年轻人表示,与父母相处感到压抑,因为两代人无法沟通。父母试图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否定他们的选择,比如工作、结婚、生子;他们则碍于父母的权威,不敢正面反对,但是内心积压的反弹力却越来越大。父母与子女间关系变得紧张、隔膜,家不再是一个轻松自在的地方……

谈到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我们中国习惯讲孝道。孔子喜欢讲孝顺,说到很多做法,第一个就是色难。

是说子女对父母,要做到脸色不能难看,这一点很难。子女年纪大了,父母年纪老了,往往变成父母要看子女的脸色。

子女的脸色好看,父母就会比较快乐;相反子女脸色难看,父母就会疑心有什么不对。

可见儒家对孝心的考验之高,从外在表现要求到内在的修养。

庄子也讲孝顺,但是跟儒家味道完全不一样。他将子女孝顺父母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用行为表示孝顺父母。

我们小时候对父母表示孝顺的行为,多半是教育慢慢培养出来的。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儿子刚刚上小学。不到两个礼拜,儿子回家居然帮妈妈添饭。

妈妈问为什么?儿子说,老师让我当助理,他说只有好学生才能当助理,当助理就要帮别人添饭。

他居然相信了,每天吃饭都帮别人添饭,回家后也帮妈妈添饭,以此证明自己是好学生。

用行为表示孝顺,很容易去学到,如果有外在的鼓励或者压力,孩子学起来很快。

第二层比较难,是用情感表示孝顺。

情感是发自内心的,这个和行为有点不一样。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父母。

因为行为很容易学习和模仿,但是内心的情感不容易学到,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体会与验证。

第三层更玄,叫做忘记父母。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你看到父母,不要觉得他们是父母。

因为一觉得他们是父母,你就会比较拘谨,就觉得要和他们保持距离,那又怎么表露自己的内心呢?

忘记父母,代表把父母亲当朋友。

父母其实很喜欢我们把他们当朋友,他们内心很渴望和我们交心。只是碍于自己的性格、习惯和成见,没办法主动上前。

既然如此,做儿女的不妨积极一点,主动与父母交朋友,也许会使两代人的关系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善。

第四层最难,使父母忘记我们是子女。

就是子女孝顺到一种程度,让父母放心拿我们当朋友,这实在很难。

因为父母从小看我们长大,总觉得我们还是小孩,找机会总要教训几句。即使拿了博士、当了教授,更要讲你几句,否则你膨胀起来,不知道天高地厚。

我一个朋友,他的儿子念高中。他带儿子去看电影,看到荧幕上出现接吻的镜头,就把儿子的头压下去,说你还没18岁,不能看这个。

儿子偷偷笑,他跟同学在一起,什么都看过。但在爸爸面前,他就要装着很纯真的样子。

父亲也觉得小孩子恐怕什么都看过,他只是让自己觉得我的孩子什么都不懂。

其实这里面就有落差。

如果你做得足够好,父母把你当朋友,什么心里话都愿意跟你讲,不必顾忌你是孩子,这样讲好不好,这真是最高的孝顺。

这样子父母跟你在一起,一家人如鱼得水,过得很开心。

庄子重视一种化,任何一种人际关系,都是缘分。

既然是缘分,就不要太注意外在的形式,因为形式会造成分离。既然是缘分,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

大家追求逍遥、解脱、自在,在一起没有任何压力拘束,让自己的生命充分施展出来,这才是自在的快乐。

我们不妨参考庄子的方式,试着与父母的和解,使一家人获得自在愉快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