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佩荣:孔子最伤心的时刻,道尽世间最难得的一种情缘,除了感动更受启发

 傅佩荣 2020-10-20

《论语》里面有一段,讲到孔子被匡城的群众围困,与自己最好的学生颜渊失散,后来又团聚的场景。

根据《庄子》的记载,那次被围困的情况,确实非常危急,生死未卜。

师生再见恍如隔世 

在匡城被围时,颜渊不在现场。可能因为赶路慢了一点,也可能是因为没吃饱,体力不好。

同学们的队伍已经往前走了一段,颜渊与另外几个体力比较差的同学,在后面慢慢走。

所以老师一行遇到危难,颜渊后来才赶到。

孔子担心颜渊遇害,所以再见到他,有点恍如隔世,那种感受是很深刻的。

我以前不太了解这种感情,听一位老师说:

他离开家乡四十年,再回国的时候,遇到以前的大学同学,一见面两个人就抱头痛哭。

我也有一位老师一样的长辈,他在两岸隔绝几十年之后,重新回到他在内陆的老家,并到他读过的小学去拜访。

他看到校门口的一块石头就哭了。

因为过去每天到校门口,他一定要先踩那块石头几下才进去,出来之后踩几下才回家。

几十年过去之后,人事全非,而那块石头依旧,不免感慨系之。

孔子再次看到颜渊,虽然只经过一个晚上,心里的感受却非常强烈,说出来的话,也令人十分动容。

他说:我以为你遇害了。

颜渊知道老师的心情,一定是着急得不得了,他立刻说:

老师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

这是年轻人应该讲的话,老师比他大三十岁,他没有理由说自己会先死,他知道自己还有任务要完成。

我们看到这一段,会觉得这种师生的感情,真的非常令人感动。

再联系《论语》中,关于颜渊过世的记载,我们会有更鲜明的感受。

孔子最伤心的时刻

颜渊是孔子最好的学生,但是居然比孔子还早两年过世。

孔子受不了,他说“天亡我也”,这句话含着很深的哀伤。

孔子比颜渊大了三十岁,照正常的情况,颜渊至少可以比孔子多活几十年,好好地把他的学说、他的思想、他的理想,加以发挥,获得实现。

如今却成了“白发人送黑发人”。

颜渊死时,孔子已经七十一岁,他眼看自己“一以贯之”的道没人能传下去,就要停下来了,那种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所以,孔子哭得非常伤心。

跟随在旁的学生说:“老师过度伤心了。

孔子说:“我有过度伤心吗?我不为这样的人过度伤心,又要为谁过度伤心呢?

儒家向来讲究,喜怒哀乐要“发而皆中节”,情感的表达最好能够适度。

但是孔子这时却说,我不为这样的人过度伤心,要为谁过度伤心呢?

这说明,孔子并不否认他可能伤心得有点过度,但是他自己不觉得过度。

因为既然讲“发而皆中节”,这个节要配合外在的要求,也要配合内在真诚的情感。

我就是这么伤心啊,并没有故意装出特别伤心的样子,要引人注意,而是身不由己,心里面的伤痛就这样表现出来了。

所以我们学儒家,一定要记得:

我们与别人来往,首先内心情感要真诚,其次对方的期许要沟通,不能忽略对方的期许。

人与人彼此之间的感情,只有两个人知道,不能用泛泛的话来说明。

比如师生之情,天下有多少老师、多少学生,就有多少种不同的老师和学生的感情。

绝没有一定的规格来限定老师和学生的感情,那是外在的。

像孔子与颜渊这样的师生之情,真正发于内心,恐怕是很难得的一种缘分。

所以颜渊之死,大概是孔子最伤心的时刻了。

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

孔子也是个平凡人,有丰富的情感,更有伟大的使命感,希望学生可以接他的棒,来为社会做更多的事。

师生情深如同父子

颜渊死后,同学们想替他举办盛大的丧礼,孔子反对,因为不合乎颜渊的身份与规格。

颜渊是士,就应该按照士的身份来安葬,超过这个规格的话,就违背礼仪。

孔子一生都是要坚守礼仪的,所以孔子反对。

但是同学们这一次不听老师的话,确实把颜渊的丧礼办得比较豪华隆重,因为他是最好的同学,大家都佩服他。

孔子这时难过地说:

颜渊呀,你把我当作父亲一样对待,我却不能把你当作儿子一样对待,你不要怪我,是你那几位同学所做的事。

从这一段话里就可以看出,颜渊敬爱孔子如同自己的父亲,孔子也待他如同亲生儿子。

希腊时代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过世时,他最好的弟子柏拉图说,老师死了,我们都成了无父的孤儿。

东西方对照,表达方式类似。

我们要知道,父母亲给我们身体,好的老师给我们精神上的生命。

父母亲给我们生命,但是却很难亲自教导孩子,所以孟子主张要易子而教,自己的孩子请老师教,别人的孩子我来教。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肯定,老师是我们精神生命的来源。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老师要尊重。

孔子过世以后,许多学生为他守丧三年,把他当父亲。

方东美先生在退休的时候,也讲了一段话,他是对着很多学生讲的,我也在场。

我们每个人手拿蜡烛,就好像薪尽火传。

他说,你们都是我心智上的后裔,我的后代不是我真正生的孩子,而是这些我教的学生。

点击文末右下角 在看,让更多朋友学习傅佩荣教授的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