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崇敬先哲,感恩明师,立志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傅佩荣 2020-10-20

身处复杂多变的时代,展望未来,我们靠什么立足世界?

我们需要炼就一种能力,就是终身学习的能力。

“终身学习”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但怎样做一个真正的终身学习者呢?

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共识和方法,这也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直到遇见了傅老师,跟随老师重新认识了圣哲孔子,我对于“终身学习”的领悟,渐渐清晰了。

感恩有这样的机缘,能够跟着傅教授在“中国哲学传承班”,学习经典的儒家智慧,开启愉悦的修身之旅!

孔子是个典型的“终身学习者”。

他十五岁学习五经六艺,直到七十三岁逝世,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说自己好学并非自夸,而是谦虚的表现,认为自己不足才需要持续学习。

孔子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学生以灵活的智慧来面对人生的不同挑战。

这对于身处多变时代的我们,是多么重要啊!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在学习和教学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方法呢?

我试着做了如下总结:

1

孔子的学习之道    

第一,培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自内心地喜欢一件事情,乐在其中,学习的过程才能快乐,学习的效率才能事半功倍。

我以前想到学习国学总是望而生畏,自从遇见傅老师,从他的解读中体会到了国学之美,结合日常的实践,竟然体会到了一种平和愉悦的滋味!

如今,跟着傅老师学习儒家智慧,已经成了每日最期待的事情了!

第二,锲而不舍。

孔子向师襄子学乐曲的故事,体现了孔子严格的自我要求和刻苦专研的精神。

从会弹到熟练掌握技巧,再进一步领会乐曲的意境,到最后能够通过乐曲想象到所描述的人物,内化于心,理解乐曲的精髓。

第三,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不思考,停留在表层,将毫无领悟;只思考不学习没有新的营养,容易陷入胡思乱想。

学习要和思考有机结合起来,学习效率才更高,边学习边思考,能够更好地锻炼思考技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增长。

第四,学用结合。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一直以来,我的理解都是“学习之后要时常复习”,学习的过程伴随着无奈和枯燥,丝毫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所以感叹孔子不了解学生。

直到听到傅老师的解读,才领会到孔子的睿智!

傅老师的解读显然更契合学习的本质:学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并在适当的时候印证练习,不也觉得高兴吗?”

第五,向他人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理解这句话,首先想到孔子是一位谦卑的君子,他能够看到他人的优点并向其学习;看到他人的缺点,马上反思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要及时改正。

拥有开放的心态,是自我成长的基础,我在做企业领导力发展项目的时候有深刻的体会。

在跟随傅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惊叹于傅教授超强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傅老师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国外求学时受到外力触动立志学好儒家,从此一发不可收,查阅历代数百家注解,通读经典加上史料考证,形成自己独特的洞见。

傅老师以学者的责任感重新解读经典,不畏挑战权威,给我们还原了一个更有生命力的儒家思想。

他说自己每隔几年就要重新修订注解,这体现了温故而知新的思维,用发展的眼光治学的态度,这些都为我们树立了“终身学习者”的榜样。

2

孔子的教学之道    

第一,适时启发。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在学生想懂而不懂的时候去开导,努力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去引发,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想象力,是更重要的学习方法。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根据需要提供恰当的引导和反馈,才是更具智慧的选择。

第二,因材施教。

《论语 · 先进篇》谈到子路和冉有请教孔子同样的问题,却得到截然不同的答案;

《论语 ·颜渊篇》,颜渊问仁、仲弓问仁,司马牛问仁,孔子的回复都是不一样的,这些充分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第三,正心修身。

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修养德行、提升能力和启发智慧。

真正能做到终身修行的人凤毛麟角,因为这需要深刻的自我反思和一辈子的修炼。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日新又新,自强不息,围绕“一以贯之”的系统:“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一生追求人生的康庄大道,挥洒文明仁爱之光,身教言传,终身行之,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终身学习。

再次感恩傅老师,助力中华文化的传承,通过书籍、讲座和线上学习平台,让现代人能在轻松的氛围下,通过多种方式学习经典的国学智慧。

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深感受到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

因此,我也立志学好国学,借鉴孔子的学习和教学方法,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让经典的中华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让更多人能够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下成就自我,超越自我,成为温和而理性的终身学习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