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高克亭和我的故事

 司安民 2020-10-21

文/高 源(作者系高克亭之女,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井冈红军人物研究分会会员)

父亲高克亭是普通的一名共产党员,他从入党那天起,就将自己的一生和他对党的誓言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其一生行动的座右铭。下文是几个与父亲有关的小故事。

父亲工作很忙,一直到他去世都保持着工作的状态。对我们基本上无暇顾及,但记忆中父亲与我的三次谈话,犹在耳边……

父亲高克亭和我的故事

第一次谈话是父亲“文革”后回山东工作不久,和房子有关。有个背景要交代一下,我从黑龙江建设兵团回来后,就来到了山东,在济南铁路局工作,住在集体宿舍里,其间有些叔叔阿姨来看我,觉得我住的条件有些艰苦,他们几个就想办法在省委宿舍里给我解决了一套小房子,安排我住进去了。我住了3年多之后,父亲调回山东了,本来是件开心的事情,但父亲得知我住在省委的宿舍后,就把我叫到他书房里,开始了我们第一次认真的谈话。他开门见山地说让我把房子退出来。他说首先你不是省委的干部,不能住省委的宿舍,再说你是有单位的人,可以从本单位解决住房。给你一个月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我知道,父亲的所有决定都是无法改变的。我也去找单位了,但是单位员工多,根本解决不了住房。我向父亲汇报了情况,父亲说那你就搬回家来住吧,3天之内抓紧将房子退给省委。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我又成了无房户,从此住在家里的我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他的监督之下。

改革开放初期,下海经商成为时尚,有些朋友从外地来,鼓动我辞职一起去做生意。此时,父女间就有了第二次谈话,他把我叫到书房里去,忧心忡忡地对我说:“你好好在单位工作,千万不要去经商,你如果出了事情,被坑被骗,或是违法乱纪,我救不了你。”他又说,“如果你要真有了什么事,我年纪大了,我也会承受不起”。我理解他的意思,作为一个主管公检法的领导干部他绝不会去违反原则纵容包庇,但作为一个父亲,他真怕女儿出事。我看着父亲担忧的眼神向他表态:“爸,你放心吧,我不会去做任何让你担心的事。”

父亲高克亭和我的故事

20世纪80年代末,父亲和我有了第三次谈话。父亲先和我说:“沂蒙山是个好地方,我战争年代在那里工作了12年,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接着切入正题,他说:“我现在不能回去了,你可以去啊,你还年轻可以为当地老百姓做好多事情。你不知道那里的老百姓有多好。你若能去,我可以帮你联系。”这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说我考虑一下吧。后来此项提议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我想父亲一定很遗憾。父亲和我3次重要谈话,前2次我都照办了,就这次我没有随他所愿。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后悔很对不起他。

父亲高克亭和我的故事

抗战时期高克亭(中)与战友在一起

我父亲“文革”后回山东工作,在成都工作的姐姐也想调回来团聚在家人身边,但她怕父亲不会给她办,于是就找姐夫的亲戚安排回到了威海。1987年威海正好刚建地级市,也需要干部,姐姐是一般干部很快就工作了。半年后就准备调我姐夫。姐夫是个处级干部,也是威海人,当地的一位领导就答应给安排。一次,这位领导见到我父亲了,就和他说了这事,我父亲知道后一愣,他听明白后当即说,“你到此为止,一定不要再继续往下办了”。他回家后立即将我和姐姐叫到一起,问明情况后,他对我俩大声吼起来:“你们俩还背着我干什么了?”我们俩被他的愤怒吓坏了,赶紧说就办了这一件事,还没有办完。我父亲非常严肃地指着我姐说:“你立即停止调动,回到成都去”。我姐姐当时就急哭了:“我在威海已经上班半年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我已经40多岁了,你让我回成都怎么找工作。”我父亲说:“你自己的事自己负责,你怎么把自己调回来的就怎么把自己再调回去。我最讨厌打我的旗号在外面招摇办事,我迁就了你们这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种事决不能在我的家里发生。”我们俩一看父亲态度坚定,再争辩也不会改变结果,只好去那位领导家赔礼道歉,让他别办了。我姐姐哭归哭,最后还是乖乖地回成都了,至今一家人还在成都生活。我们兄弟姊妹都知道我爸爸的脾气,他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压力和约束。至今我们家没有一个孩子经商,也没有一个孩子做高官,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一员。

父亲高克亭和我的故事
父亲高克亭和我的故事

2018年4月母亲去世,我们在整理父母遗留文件时,不经意地发现一个蓝色的文件袋。打开一看,原来是几封厚厚的来自沂蒙山的信。有临沂市委书记的,有老党员老百姓的,有少年儿童的……称呼各异:高书记、老领导、尊敬的高爷爷……这些来信都表达着同一个内容,那就是收到父亲的捐款后的感谢之情。原来父亲晚年时,抢救山东党史,编撰《八路军山东纵队史》,父亲常回到他魂系梦绕的第二故乡——山东临沂沂蒙山区考察寻访,当他看到当地老村的老党员生活状态不好,他心里非常难受,他决定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他们。1996年元旦,他对秘书讲:“春节快到了,沂蒙山的老村干、老党员生活困难啊,就从我的工资里拿出些钱,给他们分一分,买点米油过个年吧。”秘书说:“去年临沂发大水你捐了1000元,希望工程你也捐了2000元。”他说:“这是我一个老党员应该做的。以后这样吧,只要我活着,每年春节都从工资里拿出1万块钱给临沂带过去,8000元给老村干们分一分,2000元给沂南二小的孩子们,买一些学习用品。”(他那时还担任着沂南二小的校外辅导员,有机会就去给孩子讲战争年代的故事,对孩子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让我感动的是老百姓收到钱后,给他的回信,字字情真意切,充满了感情。乡亲们说:“尊敬的老领导,战争年代您就同沂蒙山区的人民群众并肩战斗,为沂蒙山区的解放做出了贡献。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总是想念着你,等待你重返沂蒙山。今天你心系人民群众,春节临近你又让市领导将钱专程给我们送来,真让我们感激不尽,你送来的不仅仅是钱,而是党和政府的温暖,也充分体现了革命老前辈对我们的亲切关怀。”

在这个捐助名单里有一个叫梁怀玉的老妈妈,她当年可是支前的大英雄。在淮海战役期间,山东的兵员枯竭,为此,在一次参军动员大会上,在当地封建意识还比较浓的乡村,梁怀玉当着全村老少的面,她第一个站起来,大声地说:“谁第一个报名参军我就嫁给谁”。在她的勇敢号召下,全村就有11名青年现场报名参了军。这样的英雄我们能忘记他们吗?老百姓就是共产党的根,是共产党永远的牵挂,这是我们党建立的初心,父亲那一辈没有忘记,我们这一辈也不能忘记。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那天起,聚拢在这面“镰刀斧头”的鲜红党旗下的战士们都是这样的铮铮铁骨,他们顶着风雨携手一路走来,忠诚、干净、担当,用一生的实际行动来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未来前进的方向,那就是要人民生活幸福,国家繁荣富强。

父亲高克亭和我的故事

《新阅读》2020年10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