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寿带侬兜马路#淮海路

 徐汇老寿oykxhg 2020-10-21

写作随感,可听可伐听。

无论是外国人、外地人还是上海人都知道上海有一条淮海路,当然大部分人对淮海路也就是了解最繁华商业街这一段,因为这曾经是上海时尚的象征。

不少上海人认为南京路是外地人去的地方,淮海路才是上海人去的,那是否就是因为商店陈列的商品不同?其实未必,仔细看来这是与马路上商店和建筑布局有关,南京路上基本上是以商家店铺为主,店门面后面那就是属于大墙背后,居住环境没法看。而淮海路则是和居民区混搭,重庆南路以东南面是公董局的行政设施为主,北面以石库门片区为主,重庆南路以西就开始有了高档的公寓楼和新式里弄建筑,一路向西有了花园别墅小区,所以无论是从这些居住单元中走出来的居民还是路过的顾客都显然不同于其它区域。显然这是从早年这两个租界(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对辖区内的规划和管理思路有关。

大部分人都认为淮海路也就是西藏中路至常熟路这一段,确实从淮海东路人民路至常熟路是一条笔直的道路,可以一眼望到头。

作为一直生活在淮海路周边的我对这条路的记忆有哪些呢?

我直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读小学两年级的时候曾经和弄堂里另外一个同学在没有家人带领下私自走出平时活动的空间去远足,走的就是淮海路,因为当时不会看地图,但是已经知道淮海路是一条笔直的道路,从家门口的东湖路一路向东不可能迷路,一直走到人民路口,看到有岔道了才回头,当然那时人小,又在坎坷不安中,所以对这条路的印象仅仅是一条可以一眼看到头的路。

由于这是一条商业街,所以最早开出租车时,也会尽可能地避开堵车,而且有一段时间这条路按时间来划分车道,一不留神容易掉入“陷阱”,直到全面放开四车道晚间才会在这条路上揽活。

原来这里做过比乐中学,后来是农行证券交易大厅,原来的大门气势十足。

淮海路上最大的变化应该先从东段开始,股票市场兴旺时现在的中环广场曾经是农行的证券营业厅(原来的比乐中学),不知什么原因受朋友的鼓动一度把账户搬到这里,于是也曾经在那扇沉重大门开启时拼命挤进去递单子。不知不觉中从西藏南路到重庆南路所有的老建筑都消失了,曾经硕果仅存的尚贤坊也在这几年被改变(详情敬请点击:#上海老弄堂寻踪#尚贤坊)。

作为不爱逛街的上海男人来说,很少到淮海中路去消费,就是家门不远处东湖路口的天鹅阁也是看着它变化的旁观者,倒是在襄阳市场兴旺时经常窜进去转转。这段路是我曾经带着偏瘫的父亲冬季去淮海浴室洗澡的必经之路(小时候他带我去,他老了我带他去),钱家塘的市井生活历历在目,那时父母出门买东西不方便了,淮海路陕西路一带的食品店都是我买东西最便捷的选择点。结婚后这里一直是饭后散步的路段,劲道足可以一直走到太平洋百货,最不济也会在百盛购物中心一楼转到六楼。

这段时间的武康大楼人更多,现代人称之为打卡。那么你去打卡了吗?

曾经的上钢十厂也在淮海路上,只不过是相当偏远的淮海西路。钢厂转型后做过创意园区“红坊”现在地皮值钱了,于是又回到房地产的老路上去了。

应该讲早年的淮海路商业街也就是从重庆南路到襄阳南路为止,现在成为网红的武康大楼就是老上海人也闻所未闻。更不要说“红坊”。

淮海中路陕西南路是早年淮海路最繁华的地段,是目前怀旧文章里提到最多的地方。

随着地铁二号线陕西南路站的开挖,这段上海人最喜欢的路段变成了交通要道,路拓宽了,自行车不能进来了,于是淮海路上的商场开始出现了颓势,一度淮海路上能不能停放自行车都成为决策部门犹豫不决的举措。

再后来华亭伊势丹也撑不下去了,换了一家万得城没多久也撑不下去,这就不单单是消费人群改变的关系了。现在上海人感觉上的淮海路除了光明村熟食也就是全国土产商店的酱菜了。尽管最近有不少人气颇旺的店家入驻,但是热头就是一阵子,要唤起早年民族资本家那种开百年老店的精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重新让淮海路成为外国人、外地人和上海人值得一兜的繁华商业区绝不是造几栋高楼可以解决的。

淮海路是我经常扫街的地方,也是我经常出门扫街乘坐公交车路过的一条主要道路,因此积累的照片相当多,所以用自己的照片,讲自己的感受是本公众号的特点。


以上照片由东向西,你能辨认出哪是哪?

关于淮海路相关的文章我还写过惊心动魄的美领馆失窃案有关的上海新村:#老寿带你弄堂游#上海新邨上海人都羡慕的新康花园:#老寿带你弄堂游#新康花园和上方花园:#老寿带你弄堂游#上方花园

延伸阅读:

昨天去看展,发现了这张刊登在“现代艺术论专号”上的一页中有这样一张广告,边上有一位老师就问: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林森中路990号,香雪园。于是开始聊起这个典故。原来这就是徐汇区中心医院的前身、虹桥疗养院的前身。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

回家后仔细整理材料,发现有不少相关的信息。

首先是它的原始信息:虹桥疗养院、怡和医院,创建于1934年。1958年两院合并为:上海市淮海医院,1961年正式更名: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沪上名医丁福保、丁惠康父子于1932年筹建,并由启明建筑事务所著名建筑设计师奚福泉设计。

奚福泉设计后完成的大门

然后就是与之相关的内容:1949年1月,宋庆龄派冯亦代夫妇与张乐平联系,请他举办三毛原作展览会,为建立三毛乐园会进行宣传,筹措资金,张乐平慷慨允诺,仅几天时间就拿出了构思方案。宋庆龄看后十分满意,立即答复了正在嘉兴疗养的张乐平。张乐平当时因患肺结核病经常吐血而疗养,为了展览会,他迅速来到上海,抱病在一个月内精心赶画了30幅“三毛”水彩画供展出期间义卖。还专门为“三毛乐园会”设计了一枚纪念徽章。除此之外,张乐平还将所创作的《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等300多幅画的原稿全部拿出来展览。

1949年4月4日《申报》介绍“三毛乐园运动”,这条消息可以证实当时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办公处就在虹桥疗养院内。 

3月下旬,宋庆龄先在林森中路一幢弄堂房子里举办了预展,邀请了一些中外人士参观。除张乐平到场外,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外国女舞蹈家萨菲黛尔莎和罗隆基等亲临观摩并摄影留念。不几天,宋庆龄又为在沪的外国朋友在汇丰银行礼堂举行“三毛”原作展览会的预展,邀请在沪的外国友人和各界名流前来参观。宋庆龄亲自到场与参观者见面,还把张乐平拉到身边与之交谈,一同接受记者采访,她一再向张乐平表示感谢,称赞他“为救济难童做了件大好事”!

 张乐平后来追忆这次与宋庆龄的会面时说:“那天,宋庆龄坐在我的旁边,她当时已年近60,看上去却不过40岁的样子,衣着朴素,仪态大方,举止端庄。同外国朋友谈话,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同我讲话,却是一口地道的上海话。她很亲切地问我是什么地方人,家庭情况如何,怎么画起‘三毛’来的,等等,完全是亲切的家常式的谈话。外国朋友同我谈话,宋庆龄亲自翻译。开始我还有点拘束,看到她这样和蔼可亲,就很快自然起来。她一再向我表示感谢,说:‘这次你为流浪儿童做了件大好事,真太辛苦你了。’听了这些话,我非常感动。”预展即将结束时,宋庆龄再次致谢,张乐平感动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事”。

1949年张澜、罗隆基被国民党软禁在上海虹桥疗养院期间的留影。

现在是淮海中路966号5号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