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品三国】不要因为没有坏意,就什么都照实讲

 曾仕强 2020-10-21

信号:良心学堂

大道至简,知行合一

魏军大败,孔明却传令做好撤兵准备。因为只有在魏军大败的时候,蜀军才能够安全地退兵,如果情势改变过来,魏军大胜的时候蜀军想撤退,那将是死伤惨重的。孔明知道,在这种兵力悬殊的情况之下,再战下去是不利的。他这么做,是为了顾全大局,减少伤亡,而不是为了自己。孔明不仅要全力而为,同时还要顾虑每个细节、每个过程,要发挥到最大的功能,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统帅应该做的。

曹真恼羞成怒,大骂所有的将领自作聪明。像曹真这样的统帅就是这样的,做错事情,不怪自己,老骂别人,把责任推给干部。他觉得自己的意思是不要去,是将领们非要去,现在搞成这样子,他们要负责。其实他自己是统帅,直接叫大家不要去就没有事了,他怎么可能一点责任都没有呢?

这个时候,张郃奉命到曹真这里来听候调遣,曹真当然欢迎他,因为他是大将。张郃一来就讲起朝中的事情,提到司马懿如何神机妙算,但是他每次讲到司马懿的时候,曹真都在看别的东西,意思就是告诉张郃,少跟我提司马懿,我对这个人没有兴趣。但是,张郃毕竟是个军人,军人对这些反应是不那么灵敏的,他不是故意要去刺激曹真,只是看不出来曹真非常不喜欢别人提司马懿而已。张郃照实讲,使得曹真更加不愉快。

我们已经讲过,有些话不必讲就不要讲,讲了没有什么好处,甚至是只有坏处。所以,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没有坏意,只是嘴巴闲着没有事做,听到了东西就要讲,这样做只会制造出一大堆的问题。

温馨提示:本文节选自《曾仕强点评三国之道》

一样的三国故事

不一样的智慧点评

看《三国》的象

断《三国》的数

评《三国》的理

用易经的思维点评《三国》之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