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师智慧和易经思维照亮我前行的路!

 曾仕强 2020-10-21

文/朱乐平

曾仕强教授在《易品三国》中讲到,一个人幸运不幸运,取决于三件事情:一是有没有好父母;二是有没有好老师;三是有没有好老板。

这三件事,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步步通达的三个关卡。

1

今生有幸、遇到曾师

我很幸运,今生遇到了好父母——严父慈母,母亲宽厚慈爱,小时候我特别调皮,母亲却没有打过我一个指头;严厉的父亲在我童年的时候更是爱护有加,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严格要求,我一直铭记在心。

我很幸运,今生遇到了好老师——曾仕强教授。十年前我在单位做基层管理,管理着30多个人,在业务上驾轻就熟,可是管理一个团队没有经验,遇到了一些人事方面的问题。

一个星期天,去书店买管理方面的书籍,看到了《中国式管理》这本书,封面曾仕强教授慈祥的面容,让我倍感亲切。

买回去就开始学习,曾教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醍醐灌顶,令人豁然开朗。

管理就是管事理人,中国人是最不愿意被别人管,但是你不理他,他就会很生气!做管理者要安人,要将心比心,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别人。

我把书中讲的理论,试着用在实际工作中,改变了工作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周围现象,困惑迷茫

人到中年,看到很多社会现象,遇到一些人生问题和困惑,找不到答案。2017年开始学习《易经》,同时先后听完了曾教授《易经的人生智慧》、《中华好家风》等系列音频讲座。

古老神秘的《易经》,在曾教授的讲述中,展开了一幅从源头到今天的画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维,再一次开启了我的智慧之门。

《易经》就是人生的行事规则,做人最重要的就是修德。修德就是修正自己的德行,也就是修己。

修德的人,不会以自我为中心,会将心比心替他人考虑,与他人心意相通,这样为人处世自然就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无咎。

曾教授还进一步告诉,我们现代人修己修身,要“修大小、修高低、修是非”这三个具体内容,这使我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公共场所,遇到素质不好的人,碰到牺牲自己利益的事情时,就会想起曾教授说的:“只要是人,就有缺点,人生是不圆满的,是有缺口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把缺口补上,这个补缺口的过程,就是自我的修理过程。”

告诉自己,不要抱怨,这就是要我修炼的地方,先做好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态度,这样化解了矛盾,轻松愉快,对于践行者特别具有指导意义。

3

责任到己,不再推脱

曾教授说“一个人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我们要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

单位里有个年轻女同事,每天早上进了办公室的门就开始给大家讲婆婆的不对,在家里跟丈夫有一点矛盾就要离婚。

听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都是日常生活的小事情,没有原则性的问题。就用曾教授的“三分法”告诉她,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跟她讲曾教授,解释“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的含义,和女人一生要过的关卡,告诉她夫妻吵架是要解决问题。但是,脑子里不要有离婚的观念。

让她反观自己是否做得很好等等,把学习坤卦的心得跟她分享,乾是父,坤是母。乾坤各守其分,相互配合才能圆满。

分享了曾教授讲的夫妻相处之道和亲子关系的培养,使她对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段时间后,她真的不再讲婆媳和家庭矛盾了,前不久还带着婆婆,一起参加公司工会的旅游活动,也给孩子做了榜样。

今生有缘,感恩遇到曾教授,智慧人生,恩师指路;今生有缘,感恩遇到良心网的良师益友,彼此交流,答疑解惑。

在学习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道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作者简介

朱乐平,陕西西安一名普通财务工作者,曾仕强教授的忠实粉丝。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爱好唱歌。现参加良心网组织的线上活动,为弘扬中华文化添砖加瓦

征稿启事

1.曾仕强公众号【易友风采】长期征稿,您和曾师的故事,以及曾师对您的影响和启迪,包括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感、所遇所闻,均可投稿。

2.字数:1000-2000字。

3.投稿微信:shutongxiaoyi。备注:投稿。期待各位大显身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