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化如何成为可能?(《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

 金色年华554 2020-10-21

城市化如何成为可能?(《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

(《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

《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的这一篇,引子我会写的稍微长一点,因为我要介绍几本科技界、知识产权界以及企业家、公务员、学者、企业员工都值得花时间去阅读的书单:《文明之光》《技术创新简史》《创新者的窘境》

城市化如何成为可能?(《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
城市化如何成为可能?(《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
城市化如何成为可能?(《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

《文明之光》的作者吴军博士真是博学的人(我前面有好几篇文章都引用过他写的书),万科老总王石就非常认可他的史才,斯坦福大学张首晟教授(非常可惜,2018年12月因抑郁逝世,其实是有机会获诺奖的)在推荐语写到:在今天的世界,用铁路与航海来建立地理的联络已不是那么重要,而建立知识的桥梁,连接不同知识领域的孤岛,才是推进文明的动力。知识跨领域的连接能有效提高信息的密度,必然导致我们网络时代的文明大爆炸。

吴军博士在《文明之光》的自序中写到:人总是要有些理想和信仰。当人们问起我的理想时,我就给他们讲贝多芬晚年的一个故事。有一天,贝多芬的老朋友维格勒来看他,贝多芬回忆起他们年轻时的理想,那时他们一起读着席勒的《自由颂》,追求自由的理想。贝多芬说他要写一部交响曲,告诉全世界他那'人类团结成兄弟'的理想,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出了不朽的《第九(合唱)交响曲》……吴军博士后面还写到了罗曼·罗兰以及他个人的理想和信仰,我觉得《文明之光》的书名取得很好,他从人类重大发明、发现的视角,梳理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我们知道,历史学家写历史基本就是帝王史,'一将功成万骨枯',《文明之光》不一样,包括我以前经常引用的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都是站在全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写历史,比普通的历史书多了一层人文关怀。为什么巴黎圣母院烧了,全世界人民都紧张起来了呢,因为她不仅仅是巴黎的一座教堂,她是人类文明的地标。我在《知识产权简史》图书馆特别篇也写到,亚历山大图书馆毁于兵燹,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道伤疤,道理即在此。

《知识产权简史》有意抛开将发明人物和重大发明简单罗列的写作套路,希望有更宏大的视野将知识产权的历史写的有趣、好看。《知识产权简史》篇章结构如下:第一章,缘起篇;第二章,人物篇;第三章,经济篇;第四章,哲学篇(最难写);第五章,特别篇。

前面引子过长,下面简单说说戴吾三教授写的《技术创新简史》和克里斯坦森写的《创新者的窘境》。戴吾三教授在《技术创新简史》梳理了人类的技术创新历程,呈现18世纪以来工业革命的规律和重要领域的技术变革,书写由技术创新而兴或因创新乏力而衰的著名企业,凸显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家和企业家。他在第二十二章生活技术创新中提到了冰箱、洗衣机、空调机、微波炉,我今天的主题正是冰箱空调的发明。

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根据大量企业的成败经验,提出将破坏性创新进行资本化运作的一系列规则:何时不应盲从客户,何时应投向性能较低、利润空间较小的产品,何时需舍弃看似规模更大、利润更高的市场,转而发展细分市场等等。

回到正题,想象一下,如果现代社会没有冰箱(冷链运输)、空调会怎样?城市化还能发展起来吗?人类还能集中精力汇集在钢筋水泥盒子里搞创新吗?人类所有的创新发展,都得在解决了衣食住行这个大前提下,才能搞得下去。

城市化如何成为可能?(《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

冰鉴

城市化如何成为可能?(《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

冰鉴

我们看一下中国古代是怎么对食物进行保鲜的,古籍《周礼》中曾提到一种用来储存食物的'冰鉴',形状类似木箱,内部是空的,保存食物时,将冰块放下面,然后把食物放在中间,上面再覆盖一层冰块,从而实现食物防腐保鲜的作用。冰鉴当时主要被用作为祭祀的器具,《周礼·天官·凌人》:'祭祀共(供)冰鉴'

城市化如何成为可能?(《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

掐丝珐琅蟠龙透雕宝相花兽耳方

清乾隆年间,'冰箱'的名称很长,叫掐丝珐琅蟠龙透雕宝相花兽耳方,四角包镶掐丝珐琅并饰以兽面纹,做工精细,庄重典雅。

1834年,美国工程师雅各布·帕金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装置,这是现代压缩式制冷系统的雏形。同年,帕金斯获得英国颁布的第一个冷冻器专利。

1851年,澳大利亚人哈里森在一次用乙醚清洗铅字时,他发现乙醚有强烈的冷却作用,发明世界上第一台人工制冷压缩机,供酿酒时制冷降温用。

1873年,德国化学家卡尔·冯·林德发明了以氨为制冷剂的冷冻机,设计制造了一台工业用冰箱。1879年,林德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人工制冷的家用冰箱

1910 年,美国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压缩式制冷的家用冰箱。1913年,美国研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家用电冰箱。1918年,美国工程师科伯兰特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制冷式的家用自动电冰箱

1923年,瑞典工程师布莱顿和孟德斯发明第一台用电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的冰箱,后来一家美国公司买去了他们的专利,1925年生产出第一批家用电冰箱。

20世纪30年代以前,冰箱使用的制冷剂大多不安全,如乙醚、氨等,或易燃,或刺激性强等。爱因斯坦有一天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柏林的一户人家在睡眠时,由于冰箱密封处损毁,有毒气体外溢,酿成了全家死亡的悲剧。后来,工程师开始探寻比较安全的制冷剂——氟里昂。后来,人们又发现氟里昂对地球大气的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又开始寻找新的、更好的制冷剂。

我不厌其烦列举了冰箱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主要是想说明任何一项发明技术的推广应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企业家、工程师的机参与外,还少不了法拉第、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在电磁理论方面取得的突破,实现冰箱由人工到电动化的转变。到了现代社会,冰箱已经实现了智能化。

接下来,我们看看空调机的发明。最初,空调机不是给人使用的,而是用来给机器降温和除湿的。1901年夏,纽约布鲁克林印刷出版公司的印刷机由于空气的温度及湿度变化,使纸张的扩张、收缩不定,导致无法保证清晰的彩色印刷品。为此,印刷出版公司找到布法罗铸造公司,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设备。布法罗铸造公司将任务交给年轻的美国工程师威利斯·开利。威利斯·开利想到,既然充满蒸汽的管道可以使周围的空气变暖,那么将蒸汽换成冷水就可以使周围的空气变冷,同时设置喷雾装置就能使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在水管上冷凝成水珠滴落,从而将空气变干燥。基于这一设想,威利斯·开利进行研究,于1902年7月17日给布鲁克林公司安装了由他设计的设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世界上第一台空气调节系统由此诞生。

城市化如何成为可能?(《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

威利斯·开利

城市化如何成为可能?(《知识产权简史》人物篇)

威利斯·开利早期发明的空调系统

威利斯·开利的发明技术关键在于:在控制空气温度的同时能较准确的控制空气的湿度。1906年1月,开利获得'空气处理装置'的美国专利。同时,美国工程师斯图亚特·克拉姆致力于把湿气和通风结合一起,以为他的纺织工厂调节空气湿度和温度,为此他设计安装了一套吊顶式空调,并应用于包括自家在内的多家纺织厂。1906年4月,克拉姆获得专利,在专利申请书中他首创'air conditioning'(空调)一词,此后他申请了60多项与空调相关的专利。1915年,威利斯·开利接受了'air conditioning'一词,与他人合办开利空调工程公司。1930年,开利兼并多家公司,成立开利空调公司。威利斯·开利一生拥有80多项空调专利,被称为'空调之父'。美国的夏天异常炎热,很多商场、剧院、娱乐场所不得不关门歇业,自从空调发明以后,情况大为改观。

值得一提的是,1965年,阿波罗登月计划就采用了威利斯·开利开发的环境控制系统,用于维持登月火箭在发射后的精确运行。1969年,超过一半的新式汽车安装了空调。1980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变频空调问世。

冰箱、空调为什么对于城市化非常重要?我们看一下有关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冰箱在很多方面提升着人类的整体健康水平,全世界每年有6亿人因为吃了不洁净或者腐烂的食物生病,有4千万人因此而死亡,制冷技术可以帮助冷藏和保鲜食物。另外,保存疫苗也需要制冷技术,全世界每年有1/4的疫苗因为没有正确的冷藏而失效,间接造成每年有150万人因此丧生,死亡人数超过了车祸。智利出产的蓝莓,走完采摘、包装、冷藏运输、海关等流程,进入美国超市需要30天。墨西哥出产的牛油果,走完流程进驻中国市场最快也需要30天。如果没有冰柜等冷链运输,要实现新鲜蔬果的远距离运输几乎是不可能的。

2018年,《经济学人》杂志有篇封面文章(文章标题是:How to spread the benefits of air-conditioning——without frying the planet,专栏作家马徐骏专门解读过这篇文章)提到,空调改变世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提升人类的生产力、健康水平和学习能力。根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在东南亚地区,空调使得人们的工作时间延长了15-20%。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过:'空调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使得人们在热带地区发展现代文明成为可能。我当上总理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政府部门装空调,这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关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加勒比和中美洲地区,气温高于26℃后,温度每上升1℃,GDP就会下降1%。腾讯、谷歌、Facebook等科技企业的数据库要正常运转,也离不开空调。有句网络流行语叫:'我这条命是空调给的',2003年夏天,热浪袭击西欧国家,仅在法国就造成了1.1万到1.7万人(主要是老人)的非正常死亡,原因是高温引发心血管疾病爆发。数据表明,由于空调的出现,使得高温天气的死亡率,从1980到2015年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根据哈佛大学研究者约瑟·赛德诺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期刊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两组大学生在2016年的暑假接受测试,一组住在有空调的寝室,另一组住在没有空调的寝室,两组大学生一起接受各项认知测试,结果住空调寝室的那组表现要好得多。丹麦的研究也发现,装有空调的学习环境,会让孩子在数学和语言上的表现都更好。

大家知道,北纬30度上下波动5度所覆盖的范围是世界上文明的源头和中心,世界著名的几大河流都在这个纬度进入海洋,四大文明古国均在北纬30度附近。现代世界城市群也基本集中在这个纬度,这些地区到了夏天异常的炎热,没有冰箱、空调,城市化进程将会变得非常缓慢。一个中心城市要容纳那么多肉体,一方面要满足新鲜食物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满足居住和工作场所的需求,这些需求要满足肯定离不开冰箱、空调,大家觉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