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菲:“六个月的孩子不需要教育,但六个月孩子的父母需要!”

 七圆文化 2020-10-21




提起王菲,这位“乐坛天后”舞台背后的生活也很是传奇一度受媒体与大众所关注,如今王菲的两个女儿窦靖童、李嫣在工作或生活中也可以独当一面。

近日,有网友拍到王菲女儿李嫣现身秦皇岛,与朋友在街头摆摊义卖,热情的接待前来咨询的客户,忙的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见王菲不仅是在艺术事业有自己独特不可颠覆的造诣,在对于两个女儿的教育上,她也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到底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既独立又优秀?
A
给予充分的夸奖和肯定

众所周知,两年前有一档情景创演秀叫《幻乐之城》,王菲作为幻乐体验官,有一期窦靖童来参加表演。表演完后,王菲泪眼汪汪地一顿猛夸:“看见没,这是我女儿,厉害吧!”甚至是激动的反复在说:“这是有史以来最点题的作品。”

作为一个母亲,她的骄傲溢于言表。 

而面对天生兔唇的李嫣,王菲也总说:“把她当正常孩子,她很美!”

于是在这种氛围下,王菲造就了两个自信迷人的女儿。


窦靖童遗传了父母的音乐天赋,写歌拿奖两不误。

15岁推出自己的原创单曲《with you》

19岁就拿了年度热搜歌手接着还连连斩获最佳创作女歌手奖和年度金曲奖。

           

而李嫣呢?

3岁倒读《金刚经》,6岁办画展,钢琴舞蹈一样都没落。

都说天生缺陷可能会带来性格、情绪的敏感

但在李嫣身上这些都不存在。

在鼓励和赞美中长大的姐妹俩,也从不吝啬对妈妈的爱和维护。

可在中国大部分原生家庭中更多的是父母的打压式教育,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吼大叫,埋怨孩子。

不少网友直言:

“小时候我爸妈就是这么对我的,不管事情做得怎么样,总是先挨一顿骂。”

苏珊·福沃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写道:“来自父母的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

在埋怨和咒骂里长大的孩子自卑、忐忑,永远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显而易见,这种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没有哪棵参天大树是一下子长大的,孩子需要父母温柔的灌溉,重点是温柔。

B

与孩子保持一点界限感

王菲在面对自己的感情生活和孩子时非常拎得清,懂得把自己的感情和孩子分开。

她离了两次婚,还和谢霆锋复合,说起来两个孩子都在单亲家庭长大。

而在她们身上,却很难看到破碎家庭的不堪和悲切。

曾经有记者问她,准备给窦靖童找一个什么样的爸爸?

王菲却说:“她有自己的爸爸,我要找的是自己的爱人。”

在这样的观念下,王菲既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也给了孩子空间。 

就像王菲面对孩子教育问题说的那样:

“我对孩子的保护欲只在他们的婴幼儿期,过了这个阶段,就把他们当做独立的个体去相处和交流了。”

在姐妹俩的成长过程中,王菲向来不屑于干涉和限制。



当窦靖童在选择音乐风格时,

王菲会说:“窦小姐爱唱啥唱啥,我才不管。”

当李嫣从小就喜欢化妆打扮,连网友们都纷纷说“不合适”,

王菲会说:“人人都有自己的审美,都有爱美的权利。”

反观生活中许多放不开手的父母,事无巨细地安排好一切,为孩子铺路,但最后都容易变成“满口是爱,最后只剩伤害”。

所以中国家庭的矛盾,大多都来自于缺乏界限感,

父母总喜欢把自己事牵扯到孩子身上,以爱孩子的名义,捆绑自己的婚姻。

可能是为了孩子一再隐忍不肯离婚,也可能是为了离婚,大闹孩子争夺战。

而无论是哪一种,对孩子都是一种伤害。

甚至有些父母喜欢对孩子说“你是我的全部”。

你应该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到年龄就该结婚,父母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这是一种可怕的道德绑架。

这样的父母习惯于把自己认为的理所应当都强加在孩子身上,不仅限制了孩子的人生,也把自己死死地禁锢了。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其实都该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们都应该学会和彼此保持一点距离,然后好好爱自己。

C

高质量的陪伴和张弛有度的“放养”

和孩子保持距离不是不管不顾,比起时刻的关注,王菲更愿意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工作忙时,王菲也会把孩子带在身边,所以会常常可以看到她抱着孩子穿梭在各大演唱会的后台,闲暇时会陪窦靖童拿着《本草纲目》上山去认药材,陪李嫣去看她喜欢的画展,三人还常常一起出去旅游。

而面对窦靖童晚上没有赶上门禁时间回家时,王菲会在第一刻发去短信:“你迟到喽!”

王菲用行动告诉孩子的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的确是自由的,但你总要遵守一些规则,所有的自由都是有阈值的。 

孩子最好的教育,都是从父母身上得来的,

用自身的好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让孩子随心所欲地成长。


编辑|七小圆

图片| 百度百科 知乎

侵立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