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昊战:84年的匾额......

 曾仕强 2020-10-21

文/韩昊战


从前有一个苦者对禅师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觉得很痛苦。”

禅师听后说道:“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苦者又说:“可我偏偏就是放不下。”

听着苦者的回答,禅师并没有说话而是走到了他的身边,拿起一个茶杯,放在了他的手中。

而那年轻人拿着茶杯,禅师就这样不停地往茶杯中倒着热水,直到水溢了出来,苦者被烫到急忙松开了拿着杯子的手。

禅师说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曾师有言,人生要有三重境界:修养,修行和修道。

有了修养这一层境界后,人在修行的过程中会逐渐地服务于别人,而非出于公德心和涌现帮助别人的想法,进而达到修道的境界,从而放下心中的执念,成就一段非凡人生。

01 阴差阳错,千里传音

有缘相识,千里来听。

16年的时候,我偶然看见一个有关曾老讲易经的周边视频,因为那时我对玄学还比较感兴趣,心想讲算卦的,听听,我随即打开视频,听一段下来,不错,挺入耳的。

随后又一番听下来,我长出了一口气,心中不由感叹,现在这个时代还有这等人物,只能说相见恨晚。

些许沉思间,心中忽然涌出一个念头,那就是曾老的睿智已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只能有一句土话来概括:“咦!他咋知道恁多,是不是个江湖骗子。”

02 一语入耳,笃定一生

然后我又不自主地想验一验这位老者的身份,随即不自主地在百度输入曾仕强三个字。

你猜如何?接下来立马弹出一个百科信息,我惊叹的不是这位老者的确切信息,而是我们家的网速今天怎么这么快!

而这就像那许仙与白娘娘的相逢,差的就是西湖当天那个鬼天气的恰到其时,差的就是孔明火烧赤壁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自然,老者的身份是不用验的,自他关于易经的论述进入我耳的时候,我就笃定这一定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家。

譬如,什么是趋吉避凶?算命是说你算算看,我听听看,如果对我有利的,我就尽量去达成;如果对我无利的,那我尽量去避免,这才是易经告诉我们的趋吉避凶的道理。

什么叫本事?就是你有能力,还要加上你表现得让人家很喜欢你,很接受你,对你心服。

西方人的信仰只要宗教为止,我们的信仰比宗教还高,叫做道...... 

就像那稍纵即逝的年华值得被认真对待一样,我珍惜与曾老心灵对话的每一刻,但相处总是短暂的,分别总是必然的,因为当年我正值高考,与曾老进行一次小分别在所难免。

03 稍纵即逝,噩耗传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间总在嬉笑怒骂间不慎远去,转眼间时针到了18年。

我在网上学习时又很偶然地看见曾老逝世的消息,心想准又是哪个好事的小编在营销赢关注,但与此同时手指又在键盘上不自主输上曾仕强三个字。

“曾仕强先生不幸逝世,享年84岁。”

粗大的字体在21寸的显示屏上异常醒目,看到确切消息的同时,我的眼睛在不断地欺骗大脑:“曾老不可能远去,也不能远去!”

感伤之余我又在网上不断寻求权威发布,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曾老猝然离世?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位老者撒手人寰?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智者与世长辞?

接着搜索片刻,心中不禁感叹一切又是那么偶然,一切又是那么必然。

原来16年的时候曾老已不幸罹癌,却一直在用心灵为道统文化奔走呼号,一直用言语在丈量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一直在用生命诠释一代大师应有的风范。

04 曾师远去,气节犹存

是汉子不怕那钢枪短炮,是大家自有那坚贞气节。

生,为人之所求,这是大多数生物对于空间的最大执念,临近生命的终点,曾老并没有感到绝望,而仅仅是感到一丝丝的意外。

曾老选择放下了这可能是一生最大的执念,接受治疗的同时,并对癌细胞留存一丝仁爱。

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何处待先生,曾老虽已远去,思想却将永存。

看啊!道德经中的曾老依然风采依旧,三国演义里的曾老仍旧口吐莲花,易经里的曾老称得上绝代风华。

放下一本书易,放下虚名难;放下一支笔容易,放下江山难;放下名利容易,放下生命难。

曾老放下了一生最大的执念,驾鹤西去,不带走一丝一毫,仅仅在生命的末尾留给世人一个匾额:放下执念。






作者简介

韩昊战,河南在读医学生,曾教授公众号写作团实习副班长,愿聆听曾师教诲,弘扬道统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