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通过良好的沟通,传递国学正能量?

 曾仕强 2020-10-21


近日【易友信箱】收到一位80后易友的来信。

信中说,从2009年第一次听曾教授演讲就感觉受益匪浅,也想分享给朋友们,传承国学中华文化,但却遭到家人反对,妻子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脑子不够灵敏,肯定也赚不到钱。而自己对国学的热爱,很想坚持弘扬,到底该怎么办?

从信中,可以看出,这位易友非常积极上进,热爱学习,同时又在乎家人的感受,真心点赞!广大易友也是积极的用各种方式去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本期易友信箱针对沟通的问题,结合曾教授的一些观点,给予分析、建议,希望对易友有所帮助。


01

家庭成员间的不同观念


 

如易友所言,在家庭成员中,无论相处多么和睦,但多多少少也会出现分歧。

或是对某些事件的看法,或是孩子教育问题,或是生活规划方向不太一样。

有些家庭会因此大吵大闹,甚至走向分裂,有些家庭会左右为难,不知如何进退。

朋友之间有时候也是如此,尽管自己一番好意,可却不知道如何沟通能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不知道怎样才能产生好的沟通效果。

甚至很多时候好心做坏事,好心生矛盾,而对于弘扬国学也不例外,那么观念分歧沟通不畅的原因有哪些呢?



02

产生不同观念的原因



人与人之间观念不同,大致有如下3个原因:

  • 第一,人与人之间有大的共性,也有小的个性。



想想看,两个在不同环境中长大的人,怎么可能完全一样?

就算出生于同样一对父母,成长于同样一个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也不会一样,这就是个体差异。

何况每个人从小的出生环境,家庭教育,学校社会教育,以及所接触的人都不一样,就更容易在所学所认知的很多方面都有差异,立场就不一样。

  • 第二,人的立场不一样,感觉就会不相同。

很多事情都是这个样子,夫妻之间如果用自己的立场去断定对方,每个人都会有一肚子的怨气。

而夫妻二人能走到一起,朋友之间物以类聚,都是有一些共同之处的,或者有共同点的。

  • 第三,人对人事物的理解程度不同,观念就有落差。

外力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但究其根本还是自我的认知过程不同,认知的深度也就不一样。

在大共性小差异的前提下,人本身的思考方式、方向,深入思考的过程,影响着我们对人事物的理解程度和看法,以心换心,共情的能力也就有限。

种种原因导致我们观念的差异,出现沟通的隔阂。应该如何来化解呢?



03

如何沟通更有效果



➤夫妻之间的沟通
  • 第一,听得进去才是沟通。

每个人下班回家之前,都不会准备到家就跟对方大吵一顿,心里想的都是要好好相处。

可是天天吵架甚至打架,搞得两老跟着操心、孩子莫名其妙、邻居不得安宁的大有人在,这就是夫妻沟通出了问题。

虽然相互规劝,帮助另一半不断提高是夫妻双方的责任,但是在沟通上一定要注意技巧。相互适应才能摸索出一条路来。

换句话说,讲得对方听得进去,就算成功了。其实所谓的摸索,就是要站在对方的听得进去的方式,就这么简单而已。

  • 第二,如何“听”太太的话

曾师说过一句话,太太的话一定要听,太太的话不要听。

我们的人性,是不太喜欢听别人的,要想改变别人,先改变我们自己。所谓听太太的话,是要在乎太太的感受,给与太太面子。

当然,太太说的话如果是有道理的,或者是自己想不到的方面,一定要听。因为女人的第六感往往强于男人。很多时候多听太太的意见也会少走一些弯路。

而有时候,太太的思想可能没有先生那么宽广,因为男人经常在外面工作奔波,所见所感都要广博一些,看问题较女性往往深刻一些。

有时候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就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所谓太太的话不要听的意思,就是表面要顺从,要给与对方理解和抚慰,但实际行动不一定非要照做。

对这句“太太的话一定要听,但是太太的话不要听”,可以理解为站在听的立场来不听,我们要能悟透这句话,对于意见相左这个问题,应该就不是问题了。

➤人际关系与沟通

曾师讲过一句话:错,绝对不可以,对,常常没有用。

这句话对于易友的困惑就是,尽管自己想得很对,但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对方不一定听得进去,不一定接受。

曾师在讲人际沟通时,讲到沟通三要则,考虑他人的利益,适当的感情输入,主动影响他人。

人际的交互作用,有赖于适当的感情输入。亦即从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他的想法,以了解他的感受、要求、和苦恼。

中国人天不怕,地不怕,最怕别人关心自己。

在交际中最不喜欢完全自我的人,即使他所讲的内容客观上是有道理的。还有一定要给与对方面子。

中国人有面子的时候,比较讲理。没面子的时候,不是恼羞成怒,就是蛮不讲理,更听不进去你在讲什么。

我们要影响对方,必须先了解他的背景和立场,主动给与配合,才能让他快乐接受。

先承认他言之有理,让他了解,我们并不是存心改变他。然后晓以道理,使他觉得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也有另一番道理。当他放松的时候,趁机让他自己改变,通常比较有效。

而这些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先做起。只有自己亲身实践,把好的文化品德践行下去,身边人看到,才会受到感染。

所谓身教胜于言辞。客观有些东西难以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自己变好了,会自然带动身边的人。



04

写给最后


我有一个朋友,一度陷入恋爱期的苦恼之中,我和她讲了一些《坤道》中的择偶恋爱智慧,朋友感觉很有收获,问我怎么明白的这些道理。

我说,其实以前也不知道,是跟随曾教授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才明白的。朋友很高兴,就也跟随学习。

分享这个,是想告诉大家,我们自己的践行是最重要的,要安人,先修己!

希望易友朋友多读一下曾仕强教授的《人际关系与沟通》《坤道》等有关相处之道的书籍。

里面的内容更加具体明确,相信会让大家有更大的信心来通过良好的沟通传递国学正能量,共勉!

本期统筹&解答:海琳、高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