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明园漫游

 三只荆棘鸟 2020-10-21


圆明园漫游

 文&图  小堇   

这次出游,首选圆明园,和爱国与缅怀没有关系,最切实的考虑就是,相对于故宫之类的热门景点,圆明园和地坛这样的地方,游人应该少一些吧。不过,临来之前,班里的陈艺豪小朋友曾经问过小堇同学,老师你去过圆明园吗?小堇同学说没有,他就说他去过,圆明园公园。

圆明园成为一个公园了吗?在印象里,它就是一片断壁残垣。而对它的印象,主要就是来自那幅西洋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大水法的遗址照片。完全不同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几根雕刻精美的白色石柱站在一片荒烟蔓草间,荒草中,还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断石,无言诉说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劫难。

其实,西洋楼遗址只是圆明园的一部分,而整个圆明园景区,有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頃,从1707年开始兴建到1860年被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存在有一百多年,见证了清王朝的鼎盛和衰落。从建筑上来说,依山傍水,山水相依,楼台亭榭点缀其间,且大气磅礴,富丽堂皇,与山水浑然一体,可谓集中国建筑于大成。现在,那些建筑不再,除了石头,中国传统的木质建筑早已在1860年那场罪恶的大火中化为灰烬了。

且去看看现在的圆明园公园吧。

公园离现在住的地质大学不远。天气晴好,在校门外刷卡解锁,骑着黄色的公共自行车前行。不过二十分钟的路程,经过清华大学西门,就到了。没料到,圆明园就与清华大学毗邻而居。看着大门口前来参观大学校园的人密密麻麻,于是感慨。这个地方,和对面的北大一样,是全国学子都深深向往的地方,为了成为里面的一员,是可以无怨无悔地拼却整个青春的。而为了激励孩子,家长和学校会带着孩子来这里朝圣。

今天,四月三十日,又是清华校庆。那些著名的校友,已经成了这所学府的骄傲。

成就,总是相互的。

买票,进园。果然是个公园了。里面花红柳绿,一片春意盎然。

已是暮春时节,春花已经谢了芳华,只有菊花桃留恋着枝头。月季已经开得一片绚烂,玫瑰也悄然吐香绽蕊。二月兰与山坡上的黄色小花争奇斗艳,一片热闹。水边鸢尾开得热烈而润泽,琼花白成一片,流苏树的花朵在风中飘落,而槐花,正把香甜弥漫整个园区。人工培植的花儿,摆成精致的造型,鲜艳热闹。

浓阴蔽日,将愈来愈暴烈的阳光挡住。走在树下,在满眼苍翠里,沿着绮春园前行。那些构成几大景的著名建筑大多已经没有了。人事更迭,不变的也只有这些花花草草了吧?1860年,英法两个强盗,伴随着丧心病狂抢劫放的一场大火,把无法搬走的东西都葬身火海。烧不掉的,后来太监,土匪,军阀,百姓,能拿的拿,能搬的搬,能毁的毁,对圆明园进行了再次破坏,最终使得这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变成一片废墟。

三园交界处,向左是圆明园,向右是长春园。特别想去看看著名的西洋楼。但最期待的放在最后吧,还是按照游览指示,穿过万春园最后抵达圆明园吧。一路上碧草青青,花香鸟语。著名的海岳开襟,原是一座楼台式建筑,在湖中的岛上,四面环水,每个季节每个角度都能欣赏到不同的风景。登高赏月,月在天上,也在水中,更是一幅美妙的图景。可惜如今只剩下了青草繁茂的岛。

终于到了圆明园,进门就看到一片断壁残垣。这些白色残破的石柱石板上,有了西洋的影子。门廊拱柱不但式样倾向于十八世纪欧洲比较流行的巴洛克风格,且有了很多雕塑。只不过这雕塑,依然是中国的传统风格,雕有一些祥花瑞兽,象征着平安健康,富贵祥和,和欧洲主要以宗教为雕刻题材不同。

野花在石缝里顽强生长。有些精神,是任何外力都无法摧毁的,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重新探出头来,并开出花朵。我们中华民族也是如此,被英法联军摧毁的是这个万园之园,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璀璨花朵,摧不毁的是五千年文化铸就的精神。

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就来到了圆明园最精致的建筑大水法遗址前。

这是当初的一个十二生肖抱石人工喷泉。一天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有相应的人身兽头喷水,中午十二点时诸兽齐喷,蔚为壮观。这场景,应该比现在的欧洲第一大音乐喷泉毫不逊色吧?这些著名的兽头,当时全部被掠走,现在大部分已经被爱国人士买回送给国家。大水法的对面,就是观水法,也就是当时的观景台了。如今也只剩下遗址了。

看着这样的建筑,一方面为设计师的精巧构思拍案叫绝,一方面为当初的被野蛮毁坏感到愤慨,一方面又为清皇室的穷奢极欲唏嘘不已。这本是个皇家园林,里面有山有水,山水相依又错落有致,怪石点缀于奇花异草湖边树丛里,趣味横生。如此大的一片园林,一个皇室的人,需要多远的路要走?

每一棵树都有自己的故事。这故事,花儿应该知道吧?

从圆明园出来,沿着一片水域又一片水域,就到了后湖。湖面阳光灿烂,烟波浩渺,游船在上面悠然而过。对岸,有青山隐隐,山上还反射着琉璃瓦的光芒。这一片水面曾经属于谁?现在,是大家的了。

阳光热烈,寻找树荫最浓密的地方走。左转,便是一条蜿蜒的河。两岸小山青翠,树木繁茂,野花遍坡,小路曲折。沿着小路,顺着河水缓步向前,一路上鸟啼清脆婉转,山花烂漫,心情无端欢喜。

临近中午,游客越来越多了。是的,这已经不是印象中一片荒芜的死寂之地了,那些断石也不是独自在旷野的风里独自嗟呀。每个来这里的游客,都要去看看那些西洋遗址,去看看大水法。这是一种凭吊,直视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和来自文明世界里的罪恶,这也是一种休闲,在休闲中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观察这世界。

从园子里出来,就去近在咫尺的颐和园吧。虽然为颐和园的人多做了准备,但那些人,还是把小堇同学吓了一跳。到中午一点多,已经进园九万五千多人。我滴个天哪!

人多,天热,到处都觉得呼吸不通畅,所以在昆明湖转了转,远眺了一下著名的十七孔桥,目光穿过湖面上层层游船,看向湖另一岸边的桥,想象着若是一场大雪过后,这湖,这桥,会有怎样惊心动魄的美。

全长780米的长廊令人心生向往。无论晴雨,都可在这雕檐画栋的廊下悠然看向这一湖碧水,以及玉龙一般卧在碧波之上的十七孔桥和对岸金碧辉煌的观景台。可是,人太多了啊太多了!如此多的游人,让我如何触摸你的心跳?

那就沿着林荫道上万寿山吧。山上植被繁茂,叶翠花红。山并不高,也不陡,小路高低纵横,信步而上,并不会气喘。到得山上,便能俯瞰昆明湖全景,但见水面宽阔,百舸争流。密林深处,会露出一角琉璃瓦,走过去,一个院落便呈现眼前了。佛香阁,佛堂,佛塔,一律带着皇家的威仪。看来皇室中人,避暑休闲之余,还要礼佛修心。只是,无论修什么,都实在是奢侈。

这绝对算得上有钱有权人的任性了。

我若有钱了,就到你修建的地方来看看。

下山,从北门出。门内的一片花圃美得令人心旌摇荡。虽然有点累,可是小堇同学的心情,也如这怒放的鲜花一样。

小堇,原名李晶,聊城一中语文教师,现任教于聊城市外国语学校。聊城市作协会员,发表有多篇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