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行漫记(一)出发

 三只荆棘鸟 2020-10-21
西行漫记(一)出发

文&图 小堇

大西北以它特有的苍茫与壮美吸引着小堇同学,所以,去大西北,是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儿。而此刻,已然坐上去济南的火车,然后转车去西宁。

西行,开始了。

青海湖湛蓝的湖水和金黄的油菜花准备好了吗?塔尔寺雄浑的钟声准备好了吗?张掖如彩练般绚烂的岩石准备好了吗?茶卡盐湖中澄澈的蓝天倒影准备好了吗?神秘连绵的祁连山准备好了吗?还有西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倾城的美食,都准备好了吧?我来了,自东向西,穿越大半个中国,来赴一个期盼已久的美妙约会。

一路上,满目苍翠,燕子斜飞,玉米和大豆与大大小小的树一起,构成了一个美不胜收的绿色世界。火车,如一条小鱼,在这绿色的汪洋大海里穿行,荡起层层绿色涟漪,小堇的心也被这绿浸染,融化在这层层叠叠的绿色里。

这万物葳蕤,生机盎然的夏天啊!且让这绿,在我的血管里流淌。

好事总是多磨,没料到火车始发就晚点二十多分钟。工作人员说,因为火车出了故障,检修耽误了时间。大西北的美丽风景,已经等我千年万年,就耐心再多等一会儿吧,等我穿过千山万水,安全抵达你的面前。

相思,已经由时光酿成了酒 ,只闻一下,便会醉了。

22:26分,火车缓缓启动了。当列车刺破黑暗,迎来黎明时,阳光下的美景将会带给我怎样的惊喜?带着惊喜入梦,梦里景观,会如欢唱的小溪 ,溅起缤纷的水花吧?

一觉醒来,已是天光大亮,听得到喁喁而谈的声音,还有泡面的味道。只是,没有万道金光,天空阴沉得几乎滴出水来。此刻,正是北方的雨季。

火车飞驰在河南大地上,古都洛阳正在以平静的眼神温和地看着千百年来的变化。车窗外,一带隐隐青山,在天边逶迤起伏。青山宽广的怀抱里,郁郁葱葱的玉米、大豆等庄稼以不可遏制的激情生长着,柳树、洋槐、国槐、白杨、泡桐和法桐,一律青翠着。绿,依然是夏天的主打色彩。江山依旧,却早已物是人非。只是,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不变的是生活。

生活永恒。

生活是主题。工作,学习,休闲。车上有人在热火朝天打扑克,来打发旅途的漫长和无聊;有人在闲聊,有人在睡觉,有人抱着手机傻笑。听一个少年谈及他的学校生活,说是某县的一所私立中学,虽然入学成绩不怎么好,很多孩子是一年拿三万学费的,但是经过三年严厉的初中学习,最后考上实验中学的有80%以上。实验中学是他们县的重点高中。说如果不是学校管得严,揍得狠,很多人是考不上的。

揍?

是啊,不只男生,女生也挨揍。

揍哪儿?

哪儿都揍,有时候也扇脸。

然后,就讲起来几个揍的故事。说课间有几个孩子在楼道里喧哗,正好被年级主任看见。主任让他们在楼梯口站好,问,你们是几班的?五班的。好,那就把笤帚抱过来,开揍。一人打散五个笤帚,打不散不能停。不一会儿楼道里就散落了一片笤帚的碎片。

那学生会被打成什么样?一个大姐唏嘘着,说,罚站可以,怎么能打?

不打不听话,管不住。如果学校开会,整层楼只留一个值班老师,学生就会炸了,根本就摁不住。

用笤帚不算什么,用一种小拇指粗的细棍子打得才叫疼,而且那棍子还不会断。

是啊,是啊。一个老师用一个木棍打学生的手,被其他老师看到了,说,这个东西不错。以后,老师们都用这样的棍子了。有的还在外面缠上胶布。

有一次,把个学生的虎口打裂了。

学生不举报吗?

不管事。教育局根本不管。有个学生屁股被打青了,告到教育局,教育局说不归他们管。教育局不管私立学校的。

我们校长说了,打伤了他出医药费。再说,挨打也都是为我们好,觉得打能打好的,老师才打。要是不打,我们能有那么多学生考上重点高中?

如果你以后有了孩子,让孩子上这样的学校吗?

让!像我这样的人,就得有人管着,不管不行。我孩子应该和我差不多。

……

想想自己学校,不允许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要和学生有任何身体上的接触,不能讽刺挖苦学生,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自主和互助学习……虽然也是私立学校,可是却仿佛生活在两个世界。 当我们对学生平等尊重以礼相待时,学生同样给了我们丰厚的回报,他们占了聊城一中学生中的大半壁江山。而聊城一中的高中录取分数线,比很多学校高一二百分。

哪种教育方式更好?现阶段,教育在所有行业中,几乎是最急功近利的。因为一所学校,尤其是私立学校,能否继续办得下去,还是要由升学率说了算。在资本积累阶段,可能的确需要一些血淋淋吧。

没有谁会为谁的终身负责,就像没有人去跟踪调查,不同教育方式下的学生,以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所以,一个学校所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考上了多少学生。

只是,一直觉得,若你对世界温柔相待,世界必报你以温柔。

过了洛阳,到了西安,时光从宋代漫溯到隋唐秦汉,可是地貌与植被并未太大的变化,甚至民居,也依然是北方特有的模样。火车飞驰,路边景色一闪而过,而路边蓬勃的白色小花,仿佛碧草间的星星,依然明艳了小堇的眼睛。一路阴霾,到达西安时,雨淅淅沥沥,终于落了下来。于是,一切都笼罩在一片迷蒙中。

渭河平原是陕西大地最肥沃的地方。黄河的重要支流渭河由此流过,为饥渴的大地带来了滋润的甘霖 ,这里自古以来也成了重要的粮仓,为陕西的辉煌奠定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窗外风景也几乎是此行最美的一段,可惜睡在上铺的小堇同学错过了。好在还有中铺的东东,趴在床上就可以饱览这美景,并留下照片。先上图:

渭河水已经携带了黄土高原的大量泥沙,这水,是醇厚的黄河水。其实,也正因为这些泥沙长年累月的堆积,才有了黄河三角洲的富饶。黄土高原是因,黄河三角洲是果,而黄河,将因转化为果。其实,世间万物莫不如此,我们很多时候看的是风景,却很少考虑这风景的前因后果,以及更深层次的东西。就像渭河平原,之所以美丽富饶,郁郁葱葱,土壤与河水互为因果。

东东说,渭河上有一座长长的吊桥,看起来像是木质的,人走上去晃晃悠悠的,看起来特别有感觉。这样的一种描述,让小堇同学感到更加遗憾。

错过了,肯定是因为缘分未到。所有的相遇,也肯定都有前因后果。

山越来越多,远看一片青黛,近了发现小小的树和裸露的岩石,和黄土之上的梯田。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下午三点,太阳出来了,铅云散去,白云开始在蓝天上盛开。农人们在山脚下躬腰侍弄着田里的玉米,以两千多年来不变的姿势。

已经过了天水,甘谷,下一站就是陇西了。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出了关了吧,历史上的什么时候停了,下午三点左右,太阳出来了,铅云散去,白云开始在蓝天上盛开。农人们在山脚下躬腰侍弄着田里的玉米,以两千多年来不变的姿势。

已经过了天水,甘谷,下一站就是陇西了。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出了关了吧,历史上的苍凉之地,因为山上绿色的减少,也渐渐露出点儿端倪。但群山静默,万物心无旁骛地生长,一切缓慢地无声流淌,便觉,若是在草地上,田野里,有几只牛羊悠然吃草,也确乎有些田园牧歌的味道了。

窗外闪过一条小河,河水浓稠,颜色远比山东大地上流淌的黄河水深了很多。不知道这水从哪里来,这水中的泥沙,也是流失的土壤吧?水流细小,却依然有这样的力量,没有植物保护的土壤,有多么脆弱。

到了定西,山上的绿色愈加少了,到处一片苍黄,在蓝天丽日下,急需一抹浓重的绿,火焰一般,点燃内心的喜悦。现在应该是在黄土高原上了,这些山,缺少凛冽,多了厚重的颓败。

山并不高,像一条有些臃肿的土蛇,逶迤远去。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石头山,而是土山,有巨大的有着直立性的黄土堆积而成,只是,在这土壤之上,为什么植被不能葳蕤生长?是因为缺水吗?而那千沟万壑,是水留下的痕迹吗?即便如此,辛勤的人们依然在很多山坡上开辟了梯田,希望这干旱的土地能奉献出微薄的收成。活着,原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儿。此刻,太阳在天上,正往云彩里沉堕,却又不甘心这沉堕,所以又奋力地露出脸来。于是,苍山之上,便是彩云飞了。

有些山是不能称其为山的。它只是一堆土,或者是站立着的土。虽然也壁立峭拔,直立着挖下去,就是一堵天然的墙。不知道在这里的土上,是不是也可以建造窑洞。那么,山上很多大大小小的洞,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一座接一座的小山,就顶上尖尖连绵不断的土馒头,赭红的颜色。山下的平地里,小块小块的蔬菜庄稼,黄黄绿绿,就像一个个美丽的色块。这是一家人一年的蔬菜和口粮吧?只要有可能,播下种子,就会有小苗长出。这就是希望。可是,雨水冲刷切割的山谷,却是触目惊心。那是一次次坍塌的结果,而这样的坍塌,会将希望毁灭,埋葬。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生存需要怎样的韧性?

车行到兰州,已经八点多了,可是太阳的光辉还在闪耀。不过,沿途的山少了,低矮颓败的房屋不见了,高楼大厦出现了。美丽的兰州,现代化的兰州,是河西走廊里的一颗明珠吧?

火车在兰州站停了四十多分钟,才缓缓前行。车站广播说,下一站就是西宁了,火车到目前晚点大约一小时五十分钟。看看时间,20:45,正是正点该到西宁的时间。

何以会晚点那么多?一路上,并没有什么可以阻止火车正常前行的因素,是不是铁路在计算行程时间上出了问题?

火车晚点,最多对旅客说一声对不起,但如果旅客晚点呢?

奔向西宁。22:00,忽然眼前一亮,一座灯火璀璨的城市伫立在车厢右侧。在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在无比的黑暗里,这突然出现的绚烂灯光瞬间照亮了小堇同学疲倦的双眼。这是西宁吗?西宁到了吗?不是说晚点一小时五十分钟吗?

果然不是西宁。但这通明灯火,却在告诉每一个人,西宁,远不是想象中的荒凉,它肯定是一个比这个城市更美的城市。

期待西宁。

22:30,西宁到了。从车站望西宁,没有期待中的灯火辉煌。但是西宁火车站好大啊,貌似比北京西站还要大,还要气派,只是旅客少了太多。

兜兜转转好久,才走出车站。站到站前大街上,那种一下车就深切感受到的凉爽更是钻进全身的每一个毛孔。清冽的空气,让人感到这不是在最热的中伏天,而是初秋。

站在路边打车,看到一个小哥在热情地为游客指路,便问他五一文化宫怎么走。他说,很近,值不得打表,所以你还是往前走到路口左转去打车,那儿便宜,八块钱(起步价)就送到。也才知道,他就是出租车司机,就问,能坐你的车吗?他说,在这儿打车贵,我要二十块钱的,你们路程近,没必要坐我的车。后来一个大姐说,我们不去到处找车了,就打这辆,一起拼车吧。小伙子说,如果拼车,你们一家拿十五吧。

人生地不熟,十五就十五吧。小伙子很健谈,说西宁在创全国文明城,我们西宁人实在,有什么说什么,挣钱挣到明处;你们到西宁来,一定要尝尝我们的羊肉,特别好吃,一点儿都不膻,不吃羊肉相当于没来西宁,并告诫我们,吃东西不要去那两条著名的美食街,不但小吃不正宗,不是真正的西宁人在做,而且宰人没商量。(后来才知道,他也的确宰了我们了,只是人家这叫明宰,属于愿打愿挨之列)

说话间,酒店到了。果然很近,打车也就几分钟的路程。

我们不说谎的。他说。

在不说谎的西宁,我们会有什么奇遇呢?但是,西宁只是一个落脚点,明天一早,真正的旅行就要正式开始了。这必将是一次美好的旅程,我期待。

作者简介:

小堇,原名李晶,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现任教于聊城市外国语学校。聊城市作协会员,发表有多篇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