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经济独立就一定有自我了吗?文/简. 易 图片来自网络与作者 今天听到一件事,有些意思。 她是个北京85后女子,家境优渥,自己有一份工作,月入也有八九千。嫁给了一个IT男,他月薪两三万元。结婚几年,男子工资月月累积,几十万就在工资卡里,虽等于一个活期存款,但算上通胀,却连本儿都不保。妻子多次劝丈夫去理财,他就说理财有风险,不想做。出于对整个家庭财务的考虑,妻子就用丈夫的身份证将他的钱转入自己的账户去理财了。 这下捅了大娄子:丈夫勃然大怒,从此势不两立,谁说都没用。 “夫妻了都,还分你我?”当然,要是男的也这么认为,夫妻合拍,没问题啊,有不少家庭是老婆管钱管理财,老公工资卡上交,那是愿打愿挨的默契一致的“一家子”姿态。 “夫妻一家人啊,你的工资也是咱家的收入,法律也是这么规定的。”对,没错,但关键仍然是那个男人心里怎么想,他若觉得“干嘛老盯着我的钱”,说明在他心里已经分出了你我,甚至因为自己赚得比妻子多而优越感颇高。此时,妻子若是不经同意擅自理了他的财,哪怕是“为了这个家”,他也会愤怒的,因为他感到:你,动了我的奶酪!他心理上“不富裕”,所以看那囊中物也看得紧。 暂且不说俩人的感情如何、是否有外因等等,只说能在一起过烟火日子的夫与妻。有的男人没啥大存款,但一旦手里有俩钱儿,他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愿意给她“豪爽”一把,也许只是一个手串儿,亦或是一顿她喜欢吃的火锅儿,没什么大不了的,但那个“愿意为你”的劲儿,说明他内心空间足够大,可以装得下与自己同床共枕的这个女子。在这样的家里,妻子可以“不拿自己当外人”地去打理整个家,丈夫也乐得袖手,放开去忙自己的事儿了(当然,妻子是否擅长理财管家是另外一回事,这里不讨论)。 毫无疑问,女性经济独立,是关于自尊最最接地气的先决条件,至少不必为生存而去讨好去委曲求全,否则被断了月饷。 然而,民国美男子兼文学大师胡适的妻子江冬秀不仅小脚还没有工作,却是家里不折不扣的当家,胡适则是国内外著名的“惧内”。据说,当年他们一家在美国时,有一天,胡适不在家,有贼从窗户里爬了进来,当时江冬秀正在做饭,突然看见了贼,她一惊,迅速走到大门口,拉开门,冲着贼严厉地大喊了一句:GO! 贼当即被吓住了,因为在这个贼的职业生涯里,从来没有遭遇过如此临危不惧的女人,而且还是个矮矮胖胖的女人,贼竟然不知所措楞在原地,随后就顺从了江冬秀的指示——出去了。江冬秀遂关上房门,继续做饭去了。有勇有谋能解夫意通达明理,令江冬秀成了专职主妇行业里的翘楚,在胡氏家族恒有尊严和地位。 我有个同学,一个大学老师,虽工资不高但职业稳定,丈夫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当有一天先生脱口而出:你若能赚到你也可以﹍﹍时,她平心静气地给丈夫算了一笔账,结果算下来,先生还欠她一笔钱。因为,她将操持家务、管理孩子等都算成工作部分,那么至少先生应该负责一半啊。 她对丈夫欣赏有加,却并非因为他赚钱多,而是因了他的才华; 她觉得自己的工资足以支付家庭的日常吃穿用度,甚至从未想到过自己比对方赚钱少bulabulabula。 大学老师不坐班所以做饭收拾家都是她,她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她自己认可自己。因为无卑又不亢,她能计算出还能无障碍表达出来。她的行为诠释了什么叫有自我。 这里的自我也叫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指个体对自己的存在状态的认识,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 有人说“我拥有一份工作经济独立,我是有自我的!”,我看,不一定。 开头故事里的女子,也有足够生活的月入呢,但她心里的那个“急”以及其“急”后所为,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儿,至少在这个男人那儿不适合。再者,她“理丈夫的财”用力过猛,结果被重重地弹回。貌似这女子把自己与丈夫绑到了一起,其自我有些迷失。 所以,一个人是否有自我,与挣不挣钱有些关系,但并非有绝对关系,关键在于自己是怎么看自己的,对女子尤其如此。 有人赚钱不多,也能理直气壮;有人赚钱很多,在家里忍气吞声, 这是个心理地位问题,即内心是否不由自主地认为自己“短”“矮”“欠”“心虚”等。这可能是祖辈教诲种下的根儿,属于文化传统意识大背景的产物;还可能是自己经年形成的模式,来自个人的心理系统。 要不要改变,须看自己的意愿。若长年累月感到在家里气儿不顺,会致病,得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