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五年级 科目 语文 备课时间 2019.8.28 课题 3.桂花雨 课时安排 2 课型 讲读课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箩、杭”2个生字,会写“兰、箩”等10个字,会写“桂花、木兰花”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本内容,说说“桂花”给“我”带来哪些美好的回忆。
4.理解句子含义,感受桂花香,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方法(学法)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
学法:自读自悟,小组讨论交流法,感情朗读。 四、教具准备 相关图片 五、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出新课
1.师谈话:同学们,老师发现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些事非常有趣,如:抓螃蟹、钓鱼,做游戏、打乒乓。回忆起来真是一种享受!你有吗?想和大家分享吗?老师想请同学们谈谈,谁先来?
2.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就是(出示,齐读)桂花雨。
3.题目质疑:老师今天还为大家带来了礼物(晒干的桂花),(拿出来)问:“这是什么?”
说到桂花,大家都很熟悉。可是,说到题目中的桂花雨,你了解吗?那么,你有什么疑问吗?
(桂花雨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写桂花雨?……)
二、交流预习收获
过渡:刚才,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可是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解决拦路虎。
1.字词音形义。(出示生字新词读、理解交流)
(1)仔细左右尤其吩咐帮忙拣去小叶糕饼
(2)搓桂花桂花卤
2.交流读书情况
我们已经解决了读书过程中的“拦路虎”,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时的一件什么事情?“桂花雨”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3.学生快速阅读,师巡视指导。
怎么样?哪些同学愿意给我们读一读这篇课文呢?(指名读,讲明听读要求)
4.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桂花雨是怎么形成的?
5.那么,究竟是怎样来摇桂花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作者的童年,和著名作家琦君共同感受摇桂花的快乐吧!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摇花乐”
1.(出示第五节)师示范读。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我怎么摇桂花的;我摇桂花时的情景;我摇桂花时高兴的心情。)
回答得真好,这枝桂花也送给你了!
小结:同学们很会读书,不仅读懂了内容,而且还体会到到了感情。
2.那么谁能“我”心情的句子?
学生默读课文找句子,做记号。
交流:
A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说说作者乐的原因。
(指名说,板书:是件大事)
母子二人的对话让你明白到了什么?(板书:迫不及待)应该怎么读这段话呢?(指名读)
我这么乐的原因还有什么呢?(生回答,出示第二句)
之前母亲为了花开足一些,不让我去“摇桂花”,为什么此刻她却赶紧吩咐人提前摇呢?这又说明了什么?母亲此刻的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你能读一读吗?
B那么,我是怎么摇桂花的呢?
出示句子: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是怎么摇桂花的呢?
(想象:摇桂花的样子和摇桂花时的情景)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说吗?(真美啊!)美在哪?怎么美?
(预设: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地散落下来;桂花像夏天的雨一串串地直落下来,顷刻间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花地毯;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下来。)
此时,如果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摩我;桂花落在我的脖子上,痒痒的,酥酥的;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了,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了,这使我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
C作者觉得怎么样?
出示句子: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指名读)
作者在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怎样?你呢?能再读一读吗?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字词,疏通了课文,并且学习、了解了描写桂花雨的一个自然段。那么,小时候的我为什么那么喜欢摇桂花呢?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接着来讨论。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第三小节,体会我的快乐。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学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看书上的插图)读一读第1自然段,说说桂花的外表是怎样的?
2.可就是这并不起眼的桂花却让琦君最为喜欢,那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到4自然段,想一想。用几个字眼就来概括。
3.学生交流,师小结:
(板书:香乐)
三、花香四溢
1.细细读读全文,找找作者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组织交流: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抓住词语“迷人”,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花香。)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体会“浸”妈妈洗衣服的时候把衣服浸在水里,这里是什么浸在什么里?一个“浸”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师小结:一个简单的字眼都被琦君如此巧妙的运用。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设疑:桂花是在金秋飘香的,但为什么在这个村庄里全年都有呢?
A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然后说一说。
B师小结:那浓浓的桂花茶沁人心脾,那甜甜的桂花糕让人唇齿流芳,这桂花香久久不散,这桂花香了四季,香了人们的生活。
C让我们一起吟诵: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四、乐在其中
过渡:在竞收桂子期间谁最快乐?
1.自由读一读第5自然段,感受一下。
2.体会第一句。抓住“缠”。
作者说摇桂花对她来说是件大事,于是,他总是“缠着”母亲去问。从“缠”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想象她当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和小伙伴们演一演。
3.学习摇桂花的乐。
过渡:终于盼到摇桂花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了。
(1)终于可以摇桂花了,这下“我”可乐了,乐在哪呢?好好读读这段话,你从哪儿体会到了作者的快乐?
(特别起劲:帮着铺、帮着抱、使劲摇;高兴地喊起来了)
相机指导朗读:读出摇桂花的乐。
师讲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桂花纷纷落下,此刻的你就站在这棵桂花树下,这缤纷的桂花雨飘落在你的头上、你的脖子上、你的身上、就像沐浴着细细的春雨,多美好呀。
(2)整体读这一段: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的描写,使我们身临其境,与作者一同感受着摇花的无穷乐趣。让我们读好这些动作、语言,读出自己的快乐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五、思乡情浓
1.过渡:多少年过去了,琦君离开了故土到了外地,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以后琦君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袋子桂花给母亲,可母亲却常说:(出示句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读一读这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同是桂花,难道真是家乡的金桂比外地的桂花香吗?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吗?
(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特别爱家乡的桂花。)
4.师适时小结并板书:这浓浓的思乡情哟,时时刻刻在我与母亲的心头萦绕,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桂花。
(板书:思乡情)
5.是呀,再甜不如家乡水,再香不如家乡桂,再浓不如家乡情,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这句话。
六、阅读引航
1.吟诵思乡的古诗,如李白、王维等。
2.推荐《乡愁》,师朗读。
六、教学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