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管小白】真假?A型的子宫内膜怀孕率最高?

 蒲荷孕育 2020-10-21

但是有姐妹很爱“钻研”

反手给了荷小妹这张图

有研究表明:

A型的子宫内膜临床妊娠率最好?

常常会有姐妹们问:子宫内膜是A型代表什么意思?
子宫内膜是C型是不是不好呢?

今天就简单说下子宫内膜的A/B/C型。

简单概括:子宫内膜的ABC型其实就是子宫内膜线的变化。

什么是子宫内膜线呢?这是一个超声的图像概念。我们在进行超声波或MRI检查时,子宫内膜将在屏幕上显示为黑线。该线有时被称为“子宫内膜条纹”。这个术语不是指健康状况或诊断,而是指人体组织的正常部分。

“子宫内膜(线)条纹”专门指子宫内膜的子宫内膜组织。该组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变化,在育龄女性的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01

子宫内膜线(条纹)通常是什么样的?

如果您正处于育龄,子宫内膜线(条纹)的整体外观将取决于在月经周期中的位置。根据不同的时期的变化,我们人为的把它分为ABC型。(就是一个完整的月经周期它的形状都会不同的!)

A型内膜:常见于内膜增生早期(月经周期6-10天,这个时候月经才结束几天左右,内膜在增长但是还不太厚),此时内膜厚度为4-9mm。

A型就是常说的三线型,外层和中央为强回声线,宫腔中线间为低回声区或暗区。子宫内膜条纹看起来很细,就像一条直线。
B型内膜:常见于内膜增生晚期(月经第11天-排卵),排卵时内膜厚度约为9-12mm。

超声上显示为均一的中等强度回声,宫腔强回声中线断续不清。子宫内膜组织将在周期的后期开始增厚。在增生后期,子宫内膜线可能看起来是分层的,中间有一条较暗的线。排卵后,该阶段结束。

C型内膜:常见于黄体期(即排卵后到下次月经来潮前,这个时候内膜厚度最厚),厚度约10-14mm。

超声表现为均质强回声,无宫腔中线回声,此时“三线征”消失。(因为内膜功能层厚度已经增加起来了,所以是没有中线,都是强回声)

当你排卵后,并在你的周期开始被称为分泌期。在这段时间内,子宫内膜最厚。子宫内膜线在其周围积聚液体,在超声波下,条带的密度和颜色始终相同。


简单看完了一个健康的女性
在一个月经周期的子宫内膜线变化
可以看到什么A型子宫内膜容易受孕就是“有些扯”了
因为健康能自己排卵自然受孕的女性
显然是排卵期受孕几率最大的
而这个时候是B型内膜
这是受体内激素调节的
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
所以看文献看资料
要看清楚前提条件

但是有姐妹很爱“钻研”

反手给了荷小妹这张图

有研究表明:

A型的子宫内膜临床妊娠率最好?

关于这个楼主提到的查的资料,是不全的,这位楼主只给了最后的简单粗暴的结论,并没有指出是哪一篇文献,也没有限定的条件,因为不管是RCT随机对照实验还是其他的,一定是有一个实验组一个对照组,还要有招募的人群的基础条件的。

既然子宫内膜会互相转化,那么实际上,我们讨论的是什么呢?

体外受精或胚胎移植时的子宫内膜类型。

经过荷小妹的检索,看了其他相关的科学研究。这篇是我在知网上检索到的最近的一篇关于子宫内膜形态与厚度对临床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分析。


从这篇文献中可以看到,这是属于冷冻胚胎移植周期的厚度与内膜形态的影响,而冻胚进周期本来就是需要准备内膜的。(有人工周期也有自然周期准备内膜)

研究分析

研究一:A型/B型及C型内膜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1.2%、46.6%及46.4%,三组间活产率分别为42.1%、36.0%及37.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逐步回归分析纳入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年龄、胚胎类型4个可变量,女方年龄(OR=0.929,P<0.001),移植胚胎中囊胚比例(OR=1.595,P<0.001)与临床妊娠率明显相关,

内膜厚度(OR=1.054,P=0.05)及内膜形态(OR=0.864)与临床妊娠率无相关性。

结论:虽然子宫内膜薄临床妊娠率下降,但是子宫内膜厚度与内膜形态不能够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解冻复苏周期临床妊娠率,患者年龄以及移植胚胎的发育潜能才是预测临床妊娠率的参考指标。

从最后的文献结论可以得出:子宫内膜形态不能预测IVF—ET解冻复苏周期的临床妊娠率。

但是呢,也有一些学者认为, A型内膜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B型和C型。(限定为做试管婴儿的姐妹)

Zhao等大样本回顾性研究得出相似结论, hCG注射日A型和B型内膜临床妊娠率与C型内膜有统计学差异。

另有文献报道, 孕酮受体B的表达在A型内膜中较高, 与C型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形态学结果示: C型内膜腺体和基质发育不充分, 处于滞后状态, A型内膜腺体发育充分, 腺体卷曲且有明显的间质水肿, 有利于进入接受状态。

总之,现在的研究结论有的会说没有关系,有的会说有关系,这个我觉得大家不用过于担心,内膜的准备就交给医生,他们会选择适合的条件移植的!


你们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