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人的除夕太有趣了!

 循迹晓讲 2020-10-21

除夕,农历岁末最后一天晚上,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除夕自古就有通宵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但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节日特色,你知道宋朝人是怎么过除夕的吗?

 
 
 

 
 
 

除夕在宋代又称作岁除、除夜、除日等。除夕这天,皇帝有赐文武大臣钟馗像的风俗,宋神宗曾命画工摹拓钟馗像,然后雕版印刷装裱,将成品赐给中书省和枢密院的高级官员。在民间,也有送门神、钟馗等节物的礼俗,如宋代史料笔记《鸡肋编》记载,除夕日“送节物,必以大竹两竿随之”。

 
 
 

 
 
 

馎饦[bó tuō],面片汤的别称。宋代除夕有吃馎饦的习俗,有“冬馄饨,年馎飥”的说法,即冬至吃饺子,除夕吃馎饦。大诗人陆游《岁首书事》一诗有言:“中夕祭余分馎饦,犁明人起换钟馗”,并在诗后备注:乡俗以夜分毕祭享,长幼共饭其余。又岁日必用汤饼,谓之冬馄饨、年馎饦。

 
 
 

 
 
 

除了吃馎饦,宋朝很多人家还会专门准备一些夜间点心——叫做消夜果,阖家团聚,一起打发除夕夜闲暇时光。宫廷里的消夜果种类丰富,有诸般细果、时果、蜜煎、糖煎以及集市上的各色小吃,如十般糖、澄沙团、韵果、蜜姜豉、皂儿糕、蜜酥、小鲍螺酥、市糕、五色萁豆、炒槌栗、银杏等,想想就流口水。此外,还有小巧的玩具头儿、牌儿、帖儿等,供皇子、公主玩耍。普通百姓家在除夕夜,也会极尽所能,准备消夜果,力保年节顺心。

 
 
 

 
 
 

现在咱们过年回家,常与亲友打打麻将、斗斗地主,当然了,小赌怡情,大赌伤钱包。在宋代,人们过年也会玩这类游戏,不过,古人在除夕这一天赌输赢是为了预测下一年的运势,这叫“试年庚”。陆游《剑南诗稿》有云:“乡俗,岁夕聚博,谓之试年庚”,陆游另一首诗《新岁》也提到,除夕这天,儿童会专门欺诈老糊涂的长者,点着灯烛聚在一起玩赌博游戏——儿童欺老聩[kuì],明烛聚呼卢(赌博游戏)。

 
 
 

 
 

宋代吴中有一种民俗,除夕小儿绕街呼叫卖痴呆,寓意将痴呆转移给别人,蕴含着宋朝家长希望孩子聪明伶俐的美好心愿。

南宋诗人范成大《卖痴呆词》描述了这样一幅幽默诙谐的场景:除夕夜人们都在守岁,没有睡意,小孩儿走街串巷,吆喝着卖痴卖呆,但走了几条街,都卖不出去,小孩儿们聚在一起哈哈大笑,相互揶揄。有老头就逗孩子们,说要买他们的痴呆,问价钱是多少。小孩们也特别可爱,说老爷爷你买我们的痴呆,不必付钱,我们可以白赊给您千八百年的。

《儿童卖痴呆》

除夕悦民夜禁开,儿童结队提灯来。

沿街穿巷呼贱价,赚取翁媪买痴呆。

看来,不管什么时期,过年的小孩儿都是最幸福的,吃好吃的,玩好玩的,还能向大人撒娇卖乖,十分有趣。

除此之外,宋代人除夕夜还有很多习俗,例如驱傩、烧松盆、焚苍术(苍术是一种中药),等等,都寓意驱邪祈福,愿望新一年平安顺遂。小迹在此,也把美好的祝愿送给各位小伙伴,祝大家财源广进,平安喜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