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二战 |弃暗投明,纳粹的小伙伴罗马尼亚

 循迹晓讲 2020-10-21

战争系列

为你揭开人类史上

最残酷战争的神秘面纱

安东内斯库(中举手者)与希特勒(右)

罗马尼亚自安东内斯库建立了亲纳粹的集权统治后,内外政策都追随德国。安东内斯库自称”元首”,任命法西斯组织”铁卫军”首领西马为副首相。

他废除宪法,攫取颁布法令的大权,宣布”铁卫军”为全国唯一合法政党。他到处设立监狱和集中营,用极端残酷的手段迫害包括共产党在内的反对派。安东内斯库还追随希特勒,迫害犹太人。二战期间,有50万罗马尼亚犹太人遇难。

真不愧是德国的小伙伴

安东内斯库上台伊始,就同德国签订一系列新经济协定,规定罗马尼亚要按照德国的需要和希特勒的”欧洲新秩序”来发展本国经济,改造本国交通,聘请德国专家管理经济,降低罗币同马克的比价。

这样,罗马尼亚经济便更加依附于德国。这些条款看起来,跟日本人提出的”二十一条”异曲同工,安东内斯库居然都”虚心”接受。

这还不算,在安东内斯库同意下,德国军事使团和军队进入罗马尼亚,占领了罗马尼亚的石油矿区和最重要的战略据点。

1940年11月23日,罗马尼亚正式加入德意日三国轴心,声明”罗马尼亚的军团运动、国家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是有机地、自然地相联系在一起的”。

安东内斯库和希特勒

从1940年11月起,安东内斯库半年内4次拜见希特勒,向他保证罗马尼亚将无条件参加反苏战争。果然,同年6月22日,罗军同德军一道进攻苏联,开启了罗马尼亚军队火中取栗的不归之路。

安东内斯库推行的内外政策,严重违背民意,支持者甚少。1942年2月,安东内斯库曾对来访的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说:“是我自己宣布我必须实行与轴心国站在一起的政策,我仅仅得到了米哈伊·安东内斯库的支持。”

也就是只有他弟弟支持他,此人任罗马尼亚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同时,罗马尼亚主要的政党国家农民党和国家自由党领导集团在德国压力面前,不得不容忍并支持安东内斯库军人集团,使其政权得以巩固。

罗马尼亚的反法西斯道路

与之相比,罗马尼亚共产党一直反对安东内斯库,尤其是在罗马尼亚参加反苏战争后,罗共中央立即于1941年6月27日发表谴责反苏战争的声明,以向莫斯科主子效忠。

从这时起直至1944年8月23日武装起义,罗马尼亚共产党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作出了不懈努力。

1942年初,罗共中央与社会民主党中央执委会建立联系,多次提议建立统一阵线。同时,罗共不断探询与国家农民党和国家自由党合作的可能性。

1943年2月,德国和罗马尼亚军队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遭到惨败。6月,根据罗共的倡议,反希特勒爱国阵线秘密成立,参加者除罗共以外,还有其他反法西斯团体。

这时,随着整个战局的转变,希特勒失败的前景日趋明朗,罗马尼亚主要政党越来越把希望寄托在英美身上。

安东内斯库

1944年3月,经安东内斯库同意并在他的帮助之下,罗马尼亚密使被派到开罗,与英美代表商谈停战条件。

4月12日,苏联代表把事先与盟国商妥的停战条件交给罗方密使。

这些条件规定了罗马尼亚转入反法西斯联盟一边对德国作战,按照1940年的条约,恢复苏罗边界,废除关于特兰西瓦尼亚的“维也纳裁决”(1940年8月30日,纳粹德国把“维也纳裁决”强加于罗马尼亚,即规定把属于罗国的特兰西瓦尼亚北部的领土划给匈牙利)。

国际形势越来越有利于罗马尼亚人的反法西斯斗争。1944年5月1日,罗共同社会民主党达成协议,建立了工人统一战线。

6月20日,即在推翻法西斯专政前两个月,国家农民党和国家自由党的领导人非常担心自己的党被摒弃于国家政权之外,最后也勉强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民族民主同盟

1944年6月20日,罗马尼亚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国家农民党和国家自由党的代表,签署了成立民族民主同盟的协议。

协议规定:立即同苏英美缔结停战协定;转到国际反希特勒同盟一边;解放祖国,恢复国家独立和主权;推翻独裁政权,在给予所有居民以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基础上建立立宪民主政府;

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各党保持自己思想和政治上的独立性。同盟的建立标志着广泛的反法西斯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米哈伊

与此同时,罗共中央还加强了争取国王米哈伊和具有反法西斯情绪的高级军官的工作。随着形势的发展,以王宫军事署长官萨纳特斯库将军为首的一批高级军官认为,由于苏联在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地位及其对东欧的重大影响,王室和主流政党必须与共产党合作。

米哈伊国王也看到了共产党的潜力和发展前途,希望从共产党方面得到对其君主地位的“保障”。当然,这只是他的幻想。

罗马尼亚军队和宫廷人士参加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意味着罗马尼亚形成了一个反安东内斯库独裁统治、反希特勒德国占领的最广泛的联盟,安东内斯库集团被彻底孤立。

它这时只能依靠德国占领军——驻扎在罗马尼亚的德军是“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由弗里斯纳上将指挥,共25个师,64万多人。这个德国集团军群的人数和武器装备都比进攻的苏军差得多,尽管他们拼死抵抗,但挡不住红军的强大攻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