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循迹漫聊 | 方生聊《祭侄文稿》:了解国宝背后含义 别被舆论带到沟里

 循迹晓讲 2020-10-21

《祭侄文稿》日本宣传海报

《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流传千古的天下三大行书之一,由于最近一段时间《祭侄文稿》在日本展出,使得这件书法作品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今天咱趁着这个话题,给大家介绍下这三大行书。

曹植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篇《洛神赋》名传千古。赋中的美人洛神或许就是他的嫂子甄氏,也或许是伏羲之女宓妃。

但这些已经都不重要了,然而曹植想不到的是,他这篇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赋文中的名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却成了另外一个“美人”的代名词。

这个美人就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公元353年农历3月3日,本应是古代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节日——修禊,即古人在这天会在水边沐浴除灾祈福。

然而这天终将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日子——浙江绍兴的会稽山阴,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宾客。

他们雅集在此,饮酒作诗,其中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将众人的所作的诗篇赋辑为一集,并作序一篇,洋洋洒洒三百多字,成就了中国书法界的绝世佳作。

《兰亭集序》

实际上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且千年流传并不只是因为其“翩若惊鸿,娇若游龙”的书法,更是因为这篇文章本身行云流水般琅琅上口的骈文。

整篇文章玲珑剔透,语文清新自然,仰观宇宙,俯察品类,小到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大到整个时代的变幻激荡,都有自己独到的认识。真正做到了文字合人,天机入神。

在兰亭集序存世四百多年以后,遥远的唐代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抚今追昔,血泪交进,在悲愤交加中为已经离世的侄子写下了一篇祭文,写下了这幅千古名篇,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这位老人就是颜真卿,这幅书法名篇叫《祭侄季明文稿》,也称祭侄文稿。或许在很多人的眼里,他是唐代最出名的书法家之一。

实际上他是历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是有唐一代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元老,以义烈闻名官场,最后为唐王朝舍身成义,以身殉国。

颜氏家族也是一门忠烈,安史之乱后颜氏家族中男人多人殉国。其中就有《祭侄季明文稿》中的“季明”,即被安禄山杀害的颜真卿侄子颜季明。

《祭侄文稿》

唐朝玄宗后期,走过了开元盛世的王朝迎来了最危机的时刻,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个节度使狼子野心扯起了造反大旗。

一时间大唐王朝风声鹤唳,哀鸿遍野。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至父子二人相继遇害,取义成仁。

颜真卿闻讯后悲愤之余,挥笔写下这篇名垂千古的祭文。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泻千里。

常常写至枯笔,更显得苍劲流畅,其英风烈气,不仅见于笔端,悲愤激昂的心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安史之乱历史近八年,终于在名将郭子仪等人的努力下被平判。

然后一度繁花似锦的大唐王朝也从此走向了下坡路,进入了藩镇割据时代。后来叛将李杀烈起兵造反,颜真卿孤身一人前往晓以大义,却被判贼杀害,以死明志。

颜公一生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正如他所创立的“颜体”一样刚正不阿,大义凛然,成为千年以来文人的楷模。

《寒食帖》拓片

在颜真卿殉国约三百年以后,大宋王朝的黄州地区,中国历史上另外一位彪斌史册的伟大人物,将在这里留下一篇苍凉多情,气势跌宕的书法名篇,后世将其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公元1080年,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在黄州的苏轼迎来了自己生命中第一次磨难。

精神上寂寞空虚,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困潦倒。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两首寒食诗,一笔呵成,笔墨酣畅淋漓间书写而成,苏轼无意间成就了自己书法的最高成就,也为后世的文人们做出了身处困境之时如何排遣的榜样。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诗中有小屋,坟墓,乌衔纸,诗意苍凉悲壮。落于白纸上的笔墨恣肆跌宕,飞扬飘洒。诗、书自成一体。

《寒食帖》的命运和其书写东坡先生一样跌宕起伏。清代时被收藏于皇家手中,八国联国火烧圆明园后流落民间。

民国期间,内忧外患之际被卖到日本,直至1949年才被台北收藏家重金购回,1987年收台北故宫博物院收回。

《兰亭序》是魏晋时期雅士俊杰们的潇洒风骨;

《祭侄文稿》是大唐王朝贤达纯臣的铮铮铁骨;

《寒食帖》则是华夏文人凤凰涅槃后的旷达奔放。

它们先后各领风骚千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三座丰碑。有了它们,我们的文化才有了前进的标杆和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