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中国历史的5只鹅(排名不分先后)

 循迹晓讲 2020-10-21


家鹅,学名中国鹅Anser cygnoides domesticus,是鸟纲雁形目鸭科雁属鸿雁种的一个亚种。

有据可考的历史里,鹅陪伴我们中国人已经有,嗯,超过5000年了。

但是它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红过,家禽界一哥绝对名不虚传。网上随便一搜,都是这种画风:

战斗力极强的大白鹅,简直是村儿里一霸!

俗语:“宁让狗咬,不让鹅拧”,鹅有多凶?农村生活过的才知道

自从家里养了鹅,就再也没有贼打过我的主意。

被鹅支配的人生, 是无数人童年的噩梦

看了这些,你还怀疑鹅的战斗力吗?

人类驯养鹅的历史非常久远,而且与鸡鸭猫狗这些战五渣不同,鹅在人类历史上绝不是小透明一样的存在,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历数一下,影响中国历史的5只鹅(排名不分先后):

No.1 史上第一只被杀了吃的鹅

庄子《南华经》中记载:“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鹅是由鸿雁驯化而来,所以雁即是鹅)于是,这可怜的不会叫的鹅就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只被记载杀了吃的鹅。

《南华经》

虽然我们不知道这只鹅的长相、性别,但是谁让你做了第一呢,所以换得青史留名,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这也说明至少在公元前400年的战国时代,中国人就已经能熟练驯养家鹅了,这对于考古的意义还是很大的。

No.2 史上艺术价值最高的鹅

东晋“书圣”王羲之酷爱鹅,自己也养了很多鹅。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从鹅的走路、游泳姿势中,悟出书法运笔的奥妙: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要像鹅掌拨水,才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

有一次,王羲之听说有一道士养了一群大白鹅,赶紧跑去参观,果然这群鹅每只都器宇轩昂、精神抖擞,走起路来十分好看。

王羲之提出高价购买其中一只最好看的大鹅,没想到道士不肯。

经过王羲之的苦苦哀求,道士终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原来是让王羲之为他抄一幅《黄庭经》,他就把鹅送给王羲之。

王羲之自知被讹,但是爱鹅心切,二话不说开始奋笔疾书,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写完了这幅传世之作。

王羲之《黄庭经》

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这只幸运的大鹅,也就成了历史上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只。

No.3 史上被人念叨最多的鹅

初唐年间,浙江义乌县城北面的一个小村子外,有一个池塘叫做骆家塘。

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大鹅成群,景色格外迷人。

有一天,塘边一户姓骆的人家来了一位客人。谈话间,客人对家里7岁的小孩骆宾王大感惊讶。

骆宾王面容清秀,聪敏伶俐,问什么问题都能对答如流。

送客人到门口的时候,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游水,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群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那首著名的《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此诗一出,客人不禁连声叫好,骆宾王从此被奉为神童,后来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著有《骆临海集》

人生方面也是跌宕起伏,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有人说是被乱军所杀,也有人说是遁入空门。

不管怎样,那只骆宾王7岁时遇见的鹅,还是成了鹅中翘楚,被无数咿呀学语的孩子们传颂至今。

No.4 最害人的鹅

时光飞逝,骆宾王咏鹅几百年后,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诞生了无数英雄,其中被称为“开国第一功臣”的,就是徐达了。

徐达

徐达,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出身农家。

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至正二十三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被任命为左相国。

至正二十五年,徐达麾师攻取淮东,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

之后马不停蹄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洪武元年,徐达率兵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功勋卓著,最终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

朱元璋

正所谓“可以同患难不能同富贵”,朱元璋生性多疑,登基之后愈发严重,到了晚年已经是不可理喻,开始逐一诛杀这些曾经和他出生入死的老臣。

功高震主的徐达虽然一向为人谨慎,但是依然不能免于猜忌。

洪武17年,徐达去世。按《明史》记载,徐达是得病而死,但是在民间传闻中,徐达的死因就是扑朔迷离了。

其中流传最广的版本之一,就是据徐祯卿所著的野史《翦胜野闻》记载,徐达背生毒疮,朱元璋听说,就特地赐他一大碗烧鹅,鹅是中医理论中最大的“发物”之一,此时赐烧鹅给徐达,用心不言而喻。

徐达看到御赐烧鹅,心里清清楚楚,知道不能不吃,只得流着泪把烧鹅全数吃完,随后立刻全身溃烂而死。

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说实话,还在小时候的我听了无数次评书说起这段故事,徐达的悲壮,朱元璋的阴险都没怎么记住,只是深深记住了“鹅是发物”,以至于至今还拒绝吃鹅肉...

No.5 对学历史最有贡献的鹅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时间来到2019年,循迹讲堂在传播历史知识的路上前进,在我们身边,其实一直有一只默默无闻的小“鹅”通,用它雄厚的技术,温柔的服务,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教育解决方案。

下面这张图就是小鹅通目前的全部功能,从入口流量、复购转化、学习场景到内容传播和最终变现,基本涵盖了在线教育的整个产业闭环。

可以说,没有这只鹅,就没有循迹讲堂,没有我们与大家讲历史的快乐时光。

在与小鹅通并肩前行的这些年中,已经有数十万的用户通过循迹讲堂得到了历史知识,这只小鹅也就当之无愧成了史上对于学历史贡献最大的一只。

6月27日,小鹅通在北京携手循迹讲堂和其他行业大咖一起解读新教育行业发展趋势,请大家一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