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樟柯告别,我在曾经只有一家影院的平遥忍不住叹息

 外滩TheBund 2020-10-21

记得把我设为星标哦,不然就看不到我了

   一座古城
   因电影变得不同

平遥电影宫大门

6年前,我第一次到平遥。

它和国内大大小小的历史古迹类似,遗风古道中,塞满了游客和招呼声。新鲜感在顷刻间,散入空气中的山西陈醋味里去了。

当时我以为自己不会再去第二次,但最近两年我都要在古城呆上一周

因为平遥国际影展。

今年平遥的天气实在是好,白日晴空万里,晚些落日余晖洒在平遥古城的石板地上、游客身上,宛若坠入一场金色梦乡。

梦醒时分在10月18日下午5:30,古城的太阳尚未完全落下,平遥影展的灵魂人物贾樟柯走进媒体中心,脚步匆匆,一脸疲倦。

是平遥影展的创始人和主办人, 更是今天中国最知名的导演之一。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45岁时就拿到了戛纳电影节的终身成就奖。

文青们应该都看过他的《三峡好人》、《江湖儿女》、《小武》、《天注定》......他不是票房型选手,但受到全球各大电影节的青睐,绝对是小镇青年之光。

贾樟柯

这场临时通知的媒体发布会,贾樟柯说:这是我们团队做的最后一场平遥影展,之后会把主办权交给政府。

他语气平淡,没有停顿地继续说着这几年的成绩。我和台下所有人一样,一时都不知该做出怎样的反应,甚至来不及跳起脚来,毕竟前一天赵涛还在展望下一年的影展要做出怎样的改变。

是贾樟柯疯了?还是我们耳朵出了问题?

紧接着就有人把消息传到了社交网络上,与现场的状似冷静相比,网上立刻炸了锅:少了贾樟柯的平遥影展,还是平遥影展吗?

这几天已经有很多文章反复强调平遥影展对电影的意义、贾樟柯对平遥影展的意义。

但今天,我们想说说这场藏在西北小城的影展,对人的意义,特别在是它扎根所在的“文艺盆地”,对小镇人民的人文意义。

电影乌托邦


平遥影展是特别的。

它不像上海电影节等几大主流电影节那么有名,但在这里,你能真正感受到电影世界是一座乌托邦,除了电影和影迷,其他的都不重要。

《燃烧》的导演李沧东曾经评价它是“一个纯粹、特别的影展”

所以即便每年大家都吐槽电影宫里吃得不好,除了影厅设施也很简陋,但下一年还是兴冲冲地赶来。

露天大师班观众

影展的所有活动,几乎都在古城里的平遥电影宫举办。所以它在地方的广播性是远远比不上上海北京的。

大多数演艺人只能在电影宫里活动,所以你可能和戴着口罩的张译看了同一场电影,可能在路上遇到贾樟柯笑呵呵地从你身后走过,可能在餐厅用餐时坐在某个剧组隔壁,可能晚上还能和赵涛、廖凡一起蹦迪。

这里的明星没有架子,很少有前呼后拥的情况出现。红毯也挺随便,顶着寒风穿礼服的演员不多,所有人都能围着看。我看廖凡随便穿了件外套就出门了,完全没有打扮,还数张译穿得最正经。

因为疫情,今年没有海外媒体。去年在电影小馆外,还有不少外媒和国内观众聊天,两边都指手画脚的,不知道是想法相合还是相悖。

但总归大家都不怕吵架。今年我看完《汉南夏日》出来,碰到几个刚看完《纸骑兵》的观众在餐厅门口破口大骂,“这什么东西!“

《纸骑兵》是今年平遥三大“神”片之首,你去豆瓣上搜评价,清一色的一星,大家甚至纷纷和另外两部神片道歉。

《纸骑兵》评价

是的,平遥影展不是没有烂片,但也没有人拘着面子打圆场,好就是好,烂就是烂,烂出水平也是一种境界嘛。在媒体群里,错过了《纸骑兵》的同仁(也包括我)不约而同地刷屏,“求加场!“

骂可以骂,加场是不可能加的。今年媒体场最热门的是入围了戛纳片单的《野马分鬃》,提前一小时就开始排队,队伍差点比香飘飘奶茶的销量还长,只有它破例多开了一个厅。

就是在这种自由的氛围里,你才能真正进入电影的世界,能真正意识到,是电影让我们不孤独。

只有一座电影院的县城


文艺界一直有个说法,叫“中国只有上海一个城市”,或是“只有北上广”。原因很简单,不论是海外电影展映、新店首开还是任何活动,往往都选择在这几座城市举办,尤其是上海。

而平遥影展是个异数。

我也是这次才发现,平遥县除了专为电影节建设的电影宫,只有一家入口藏在巷子里的电影院,其他都在20公里开外。电影宫为当地居民、尤其是古城内的居民提供了多大的便利、打开了多大的窗口,不言而喻。

电影宫之外唯一一家电影院

今年突然兴起了一种自嘲,叫“小镇的985做题家“,贾樟柯就是小镇里走出来的国际导演。

他就像是山西的野生文艺代言人,一直在自己的作品里反复勾勒山西的影像轮廓,不光让中国观众知道了山西汾阳贾家庄,甚至把它带到了国际影坛。 

开幕红毯

贾樟柯从贾家庄走出来了,但还有无数小镇青年没有。

贾樟柯说,“第一届时,老乡们站在(平遥电影宫)门口,不知道里面发生什么,也不知道该不该进来。“

那时候平遥影展还只属于专业人士,属于风尘仆仆的媒体人,它里头发生的如梦似幻的故事和围墙外的人无关。

但今天它已经不是了。


今年我在平遥电影宫一共呆了7天,这7天里,我发现胸前挂着媒体证、工作证的人已经不占多数。

从观众的穿着打扮、脸部神情和电影宫门口源源不断排队扫码的人数来看(有证件的不需要扫码),普通观众非常多,其中不光有当地人,还有从山西别的城市、陕西等周边赶来的电影爱好者、艺术生。

电影宫内休息区

他们有的拖着行李箱,还没来得及去旅馆放下,就跑到电影宫来取票,想吃一口“江湖汉堡”。

有的三五成群,是从周边的艺术院校赶来的学生。我遇到了两个正在西北大学念电影学硕士的女孩,她们一边讨论这几天看的电影,说着某位新生代导演“有几分像贾樟柯的风格”,一边抱怨论文还没写完。

还有的只是路过。他们看这里边热闹,反正也不需要买门票,过个安检就能进来“看明星”。当然明星也不是那么好遇见,但来都来了,看个电影也不亏。

最大放映厅“小城之春”外等候的观众

所以在散场时,你会听见有人讨论“洪尚秀和侯麦的相似度”、“在大银幕上看真的不一样“,也会听见有人说”我没看懂”。

离开的那天,我在高铁上听到两个看似学生的年轻人在计算她们在平遥的花销,其中最多的就是电影票。

“《野马分鬃》、《绿洲》、《纸骑兵》......“,我听清楚的有这三部。

不知道她们喜不喜欢这几部电影,但走进电影院的喜悦是真的。

排队的观众

这样的平遥,和我第一次旅游时的模样相去甚远。在遍地“平遥牛肉”的招牌里,终于有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文关怀。

它告诉你,电影是真的属于每一个人。

早在最初,贾樟柯就表示,他不希望平遥影展变成一个小众高冷的艺术展,他希望大家“看低”电影,只是大家一起快乐、高兴地看电影。

我想目前的平遥电影节差不多做到了,而不管未来谁接过这个担子,都希望他们能继续秉持这个理念。

让电影不只属于已经了解电影的人,还有更多渴望了解的人。

最后,昨天平遥县官方表示并不知道贾樟柯“辞职”的事情,已经派人前往平遥处理此事。不论结果如何,祝福平遥影展。

文/siri110
图片来自平遥影展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