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兴化纪行

 山东阿滢 2020-10-21

去年,江苏兴化的朋友说,来兴化看油菜花吧。我曾在网上看过兴化的千亩垛田油菜花盛开的壮观景象。因忙于生计,错过了花期。就说,明年吧,明年一定去看油菜花。今年,兴化获得了“中国最美油菜花海”的称号。油菜花盛开的时候,却因事未能前往。朋友惋惜地说,油菜花已经变成油菜籽了。其实,看油菜花只是借口,兴化有施耐庵,有郑板桥,还有好友姜晓铭。已经拖了两年,不能再因错过花期而推迟行期。于是,推掉俗务,坐上了去兴化的班车。经过五个半小时的颠簸,终于踏上了兴化的土地。姜晓铭早已在车站等候。

积树居主人 

与姜晓铭订交二十多年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痴迷集报,与各地报友交流报纸,交往的报友中便有晓铭兄。当年藏报的狂热劲头指使着满世界寻找报纸品种,数年后,突然醒悟,当时集报没有搞专题收藏,只是追求品种数量,有些报纸只有一份,不便于研究,也出不了成果。自己浪费了那么多的精力搞来的数千种几万份报纸,不过是一堆废纸而已。停止集报后,与晓铭兄也失去了联系。


   2009年5月10日,阿滢与姜晓铭(左)在晓铭书房

乙酉秋日,北京举办了一个读书年会,全国各地许多爱书师友参加了会议,当我看到姜晓铭的名字时,有似曾相识之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后来,我的散文集《寻找精神家园》出版,给晓铭兄寄去一册。不久收到他的来信:“兄之《寻找精神家园》一书于正月初五收到,真是新年的好兆头。拆开邮包就赶紧拜读,一些文字平日里虽读过,但结集成书后乃可精读。细读《用爱打开尘封的记忆》《写信的年代》两文,我终于印证了我的猜想,我喜集报亦是始于八十年代初,起初刚听你的名字,我总觉熟悉,读书中文字,一九八八年你去南京应是与大陆等报友相会。兴化一直属扬州府,郑板桥就是兴化人,板桥故居与我老宅相隔很近,欢迎来兴化。我查一九八七年四月《集报》杂志上有你地址,二十多年了,当年我们不知有无交往过,已不记得,但我们是有缘的……”

时隔不久,姜晓铭又发来电子邮件:“整理书报见一份一九八八年一月一日《新泰报》创刊号,想必是你当年所寄,特拍照发给你。”看到《新泰报》的创刊号,心里仍有些激动,因为这份创刊号也凝聚了我的心血和汗水,我参与了该报的筹办。这份创刊号正是我寄给他的,说明我们的友谊已近二十年。

到了兴化先去拜访晓铭的书斋积树居,晓铭的妻子和儿子在家,可以看出晓铭妻子是位贤惠的女性,爱书人的藏书都在蚕食着家里有限的空间,如果没有妻子的支持是无法大量购置书籍的。晓铭的儿子读初一,很有礼貌地打过招呼后,就去学习了。晓铭说,房子太小了。我说,郑板桥不是说了吗?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由于住房小,晓铭的许多书只好“藏”在卧室里的组合橱里。书斋名积树居由邵华泽先生题写,问及斋名含义,晓铭解释说,学问之道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人生亦然,追求有所建树的人生。藏书及学识都是历年的积累。晓铭书斋联有二,其一为“积学勤于恒,树人德为本”,为中国近现代笔名史料专家陈玉堂先生撰写。另一书斋联“图书万卷文心晓,物理千秋道义铭”,为楹联家方克逸先生撰邹昌霖书。

客厅里还有书法家爱新觉罗·恒凯题写的漆书“藏珍”二字,另有人物画家张骏绘制的《夜读图》和文史学者朱龙湛的《墨竹图》。

晓铭用一把小巧的六角紫砂壶泡了一壶明前龙井,壶为古铜色砂紫六角壶,制作朴素、率真,表现出“古拙素雅”之气。两只精致的青花瓷小茶盅,一边品茗,一边赏书。对嗜书、嗜茶的我来说既过足了茶瘾又过足了书瘾。积树居藏书以文史、书话为主,晓铭打开书橱门,介绍他的藏书。因为兴趣相同,他的书有许多我也有藏,还有一些珍贵的毛边本、签名题跋本,晓铭一一介绍了这些签名本的来历。

晓铭拿出几册旧书让我看,郑振铎的《劫中得书记》,一九五六年十月古典文学出版社第一版,封面上盖“兴化师范资料室”章,封底盖“兴化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图书室”章;季羡林先生译的《沙恭达罗》精装本,一九五六年六月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版;艾青《黑鳗》,著,一九五五年十月作家出版社第一版,扉页盖“齐齐哈尔铁路图书馆藏书之章”篆书印,品相十成新。晓铭说这三册旧书是在兴化的旧书摊偶然遇到的,三册书只花了四元钱,这么好的书缘可遇不可求。晓铭从书橱里拿出了《黄裳散文》和《艾芜评传》相赠。我说:“我不能夺人所爱呀”。他说:“没事的,这些都是复本”。他说遇到好书,有时就买两本,一本留存,另一本赠送书友。

    晓铭自幼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教育和文化熏陶,对于兴化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满腹人文掌故。在兴化期间,他一直相陪,给我讲解兴化人文,我看到的他讲到了,没看到的他也讲到了晚上回宾馆后,总是聊到深夜才回去。除了聊天南海北书界趣闻轶事,谈的最多的是兴化文化。他多次谈及外祖母对他的教育,以及祖母的坚强、坚毅、坚韧对他的影响。他生于斯长于斯,以读书聚书为乐,研究地方文化为趣。他似乎生来就负有一种使命感,以兴化人为荣,对家乡的爱溢于言表。这种爱让人感动! 

兴化文友 

去兴化本来打算只与晓铭见面,晓铭说,如果朋友们知道我去而不告诉他们,他们会责怪他的。他通知了几位朋友,等着为我接风。我让晓铭不要再扩大范围了,不要影响太多人的精力,又分别为他通知的几位朋友每人带了一本《秋缘斋书事续编》作为见面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般来说,南方人内秀,北方人豪爽。兴化的几位朋友既有内秀的一面,又有豪爽性格。晓铭兄曾寄赠一幅邹昌霖先生的书法作品,当我见到邹昌霖时不禁愕然,当初读他的字,以为邹昌霖是位六十岁以上的老书法家,没想到他比我还小两岁。邹昌霖擅画竹,且书法、篆刻皆精。晓铭说,他曾为作家贾平凹、江苏省美协主席赵绪成及国内一些名家治过印。使他名声远播是所临摹的郑板桥书画作品,兴化郑板桥纪念馆、郑板桥陵园陈列室、范县郑板桥纪念馆、“扬州八怪”纪念馆等都有邹昌霖临摹的板桥书画,一些郑板桥书画研究专家看了邹昌霖临摹的郑板桥书画,皆大为赞赏。作品流布海内外,随着名气的增大,他不再临摹郑板桥作品,而是直书邹昌霖大名。他的画竹作品寥寥几笔,形神具备,再加大段题跋,文化味十足,翻阅邹昌霖画册感觉是一种享受。他看到我送他的书中的钤印后说,我给你刻枚印章。离开兴化前,他以两幅画竹作品相赠。秋缘斋里挂有“江南一杆竹”之称的安徽画家郭庆香的墨竹,与邹昌霖的竹子图一定相映成趣。


     阿滢与画家邹昌霖(右)交流

王干荣军人出身,县团级转业,在兴化市委任职,有军人的豪爽和诗人的激情。善写诗歌、散文,作品散见于《散文海外版》《海军文艺》《海军报》等。我去兴化的当天,正巧战友到他家做客,为了给我接风,他又找了一位朋友在家里替他陪客。原来我们之间没有交往,素不相识,就把客人撇在家里,来饭店陪我,着实让人感动。在酒桌上谈笑风生,没有丝毫的官腔和做作,以年龄相论,他大我十几天,遂以老大哥相称,他对山东比较熟悉,对山东的一些礼节及酒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相谈甚恰。

沈海波也曾是军人,武警转业,任新华书店业务经理,言语不多,沉着稳重。以小小说创作为主。得知我欲拜谒施耐庵墓时,他随即安排好了车辆。

到达兴化前,作家周飞就已把他新出版的两卷本长篇小说《沧浪之城》给我签上了名字。周飞是兴化一中的业务校长,从事教育工作,空闲少,陪我吃过晚饭之后,就匆匆赶回学校值班去了。我问他这部小说写了多长时间。他说,用了九个月的业余时间。真不知道这部六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种紧张的环境中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前排左起:王干荣、阿滢;后排左起:周飞、邹昌霖、沈海波、姜晓铭

周卫彬是个文静的小伙子,供职于泰州市文化局,我去兴化的当天,他去相亲,自然不能离开。第二天,乘坐最早的班车赶到了兴化,陪我拜谒了施耐庵墓和郑板桥墓。他说:“您的博客我经常去读,所以对您了解。我认识姜晓铭老师还是因为读了您的《秋缘斋书事》,在书中提到您给姜老师寄书,我就找到了姜老师。”回宾馆后,我上网浏览了他自〇五年开博以来的博文,发现他收藏并阅读了许多书籍,是一位纯正的读书种子。

美女作家单玫是第二天吃午饭时认识的,是晓铭兄打电话邀来陪我吃饭的。单玫从事教育工作,落落大方,说话爽快,没有小女子的扭捏。吃饭时我被让到上方的中间位置,正巧单玫坐在我对面,我说:“按山东的习俗,我坐的位置是主陪,你坐的位置副主陪,我们主陪、副主陪喝个酒吧。” 单玫端起杯来一饮而尽。晓铭说,她的网名叫清茶,博客名字“清茶坊”。在她的博客中与茶有关的文章就有十几篇。我对晓铭说,爱茶的女人一定不俗。 

一段古城墙,见证历史的沧桑 

兴化市博物馆又名郑板桥纪念馆,是一座三层仿古建筑,白墙黛瓦马头墙,古色古香。是在宋代的监狱遗址上重建的。进入博物馆就似乎通过时光隧道穿越时空巡游。

兴化市位于苏中里下河地区腹部,地处扬州、南通、盐城经济开发区中心。古城兴化已逾两千多年历史,是战国时期楚将昭阳的食邑。自南宋至清末,有二百六十二人中举,九十三人中进士,还有《水浒》作者施耐庵,明代三任宰辅高谷、李春芳、吴甡,“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李鱓,“后七子”之一文学家宗臣,著名文艺理论家、“东方黑格尔”刘熙载,还有《四库全书》纂写提要的纂修官任大椿、《古文观止》中“报刘一丈书”一文的作者宗臣、《封神演义》的作者陆西星等。一个地方出了这么多的文化名人,是非常罕见的。

博物馆里设立了“郑板桥生平及其艺术成就”“施耐庵文物史料”“兴化历代名人史料陈列”等展馆,常年开放。晓铭说,来兴化不可不看李园船厅沧浪画舫和四牌楼。这两个地方都在博物馆院内。李园的“沧浪画舫”,即李园船厅,建于清咸丰年间,是扬州富商李小波私家花园的一部分。按照船形精心设计,整个建筑仿佛一艘大船,船头向西,船尾向东,船厅南侧有一长形踏边,形似跳板,两边是走廊,厅顶为卷棚瓦顶,玲珑精致,船头外面有花台,缠绕的紫藤树干好似缆绳系在岸边,整个船厅即一艘装饰典雅的大船,荡漾在花草树木之中。船厅为木结构建筑。船厅门口挂有一牌,写有“江苏省国民政府临时办公处”字样,抗战时期,江南和徐州相继沦陷后,一九三九年夏至一九四一年夏,江苏省政府主席率江苏省政府各机关迁至兴化,在兴期间,经常在李园船厅召开各类会议和会见各方代表。船厅内两侧各有一排椅子,正中一对木椅,茶几上有一木雕雄鹰。两侧各有一门,两扇门上各有一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遂与晓铭各坐一椅合影留念。


     阿滢在四牌楼前

四牌楼是兴化市标志性建筑,飞檐拱顶,始建于明代,始称做四攒坊,清代以后叫四牌楼。“文革”期间被毁。一九八七年重建的四牌楼基本上保持原貌,四面和拱顶内壁,挂有四十七块匾额,除一块旧匾、六块仿旧外,其余四十块分别由当代四十位大书法家题书。四牌楼的每一块匾额都是为了纪念一位名人,匾额的背后都有一段光辉的业绩。

兴化随处可见古典建筑,新盖的楼房也大都是白墙黛瓦建筑。兴化大街上见有几处正在修复的古建筑群,晓铭说,那分别是北宋天圣年间范仲淹做兴化县令的古县衙、明代永乐年间兴建的东岳庙和明洪熙年间建成的兵部尚书成进的大司马府。

晚饭后,漫步街头,走至东岳庙东侧,不远处还有一段古城墙。《清·梁志》载:“宋宝庆元年,知县陈垓筑周六里一百五十七步,惟土城。元末圮。明洪武五年,守御千户郭德、蔡德、刘人杰以砖更建,高一丈八尺,内外环水为濠。”作为苏北惟一被完好地保存下来的一段古城墙,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拜谒施耐庵墓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兴化人,去兴化一定要去拜谒施耐庵墓。本来以为施耐庵墓在乡镇,距市区也就几十里路而已,没想到施耐庵墓所在的新垛镇距兴化市区竟然有一百多里。翌日清晨,晓铭请我和周卫彬吃早茶,沈海波已带车子在楼下等候。

车子向驶出市区,路旁到处都是油绿,只是没有一朵油菜花了,油菜籽再有十几天就要收割。车子行驶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位于新垛镇施家桥村的施耐庵陵园,门口窗户上贴有一张纸条:“今日有客来,请打电话×××(五分钟即到),请您准备好门票款再打电话。门票十元,谢谢合作!”由此可见游客不会太多,幸运的是,有一个人值班。


     施耐庵墓园

进了陵园大门,迎面是头戴方巾,身着宽袍,左手握卷,右手拈须的施耐庵汉白玉石雕塑像,遂与众友在施耐庵像前合影。陵园内一片荒芜,一派颓废景象,行人道上铺的立砖都已粉化,圆内植物杂乱无序。偌大的陵园没有一位游人。施耐庵墓成圆形土堆,碑曰“大文学家施耐庵先生之墓”。墓前一碑刻有赵朴初先生的《重修施耐庵墓记》:“施耐庵墓始建于明初,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于一九四三年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墓列为江苏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二年省人民政府拨款重修,爰书为志。”


     阿滢与周卫彬(左)在施耐庵墓前

施耐庵墓旁有一绿岛,一条小河环岛流过,人在高处俯视,却似狮子(施子)盘绣球,因而称为风水宝地。在施耐庵墓前拍了一些图片后,又来到施耐庵墓东侧的“施耐庵与水浒资料陈列室”,正中有施耐庵画像,配有对联“一部野史,千秋才人”。室内陈列有施氏家世表、施耐庵创作《水浒传》情况资料,以及《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资料。

据《施氏族谱》等有关资料记载,施耐庵,名彦端,系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施之常后裔,三十六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授任钱塘县事,因受不了上司的骄横专断,一年后愤而辞官归里。据传,张士诚起义,在苏州称吴王,施耐庵表弟举荐他为军师,后张士诚降元,施耐庵弃官而去。后朱元璋讨伐张士诚,施耐庵便带家人及门生罗贯中来到四周环的水兴化避难,后购置房产,在这里隐居,创作《水浒传》,当初此处四周环水,芦苇茂密,《水浒传》中的八百里水泊就是据此创作而成。


     阿滢与姜晓铭(中)、沈海波(左二)、周卫彬(右一)等朋友在施耐庵像前

在这里流传着一个“跺断楼板饿煞狗”的故事,传说施耐庵住在芦苇荡中一座小木楼里创作《水浒传》,每当写到兴奋之时,就高兴地手舞足蹈,用脚连连跺击楼板。他家的小狗听到响声以为主人唤它喂食,就奔上楼,不见主人给它食物,只好下楼,一会儿,又听到跺击楼板声,它又跑了上来。就这样上下往返多次也没有得到食物。施耐庵写的精彩之处,猛一跺脚,楼板咔嚓一声断了。那狗也上来下去,下去上来,连累加饿死掉了。

看守陵园的是施家桥的施氏二十一世裔孙,奉施耐庵为始祖。他说,整个陵园只有两人管理。由于没有拨款,陵园一直荒芜着,每年只有一万元左右的门票收入根本不够费用。

现在各地都在寻找旅游资源,放着这么好的资源而不知利用实在可惜。即使政府无资金投入,也可吸收民间资本。如果把施耐庵陵园重新规划修建,再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施耐庵这一品牌文章,借助施耐庵和《水浒传》的名声打造一个集吃、住、玩于一体化的景区,一定会有丰厚回报的。

《水浒传》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梁启超曾给予高度评价:“《水浒》一书,为中国小说中铮铮者,遗武侠之模范,使社会受其余赐,实施耐庵之功也。”胡适也说:“《水浒传》是一部奇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比《左传》《史记》还要大得多。”自明嘉靖始,迄今《水浒传》在国内的版本有五十余种。许多国家都有《水浒传》的译本,日本的译本多达二十余种。这样一位功臣,他的墓地不该如此荒凉。 

访问郑板桥 

访问郑板桥是兴化之旅的重要内容之一。郑板桥陵园位于兴化市大垛镇管阮村,与施耐庵墓相比,郑板桥墓修建的显然比较气派。郑板桥墓坐北朝南,圆形墓廓。墓碑上“郑板桥之墓”五个大字为周而复题写。由墓向南有一条入园中轴通道,通向门楼。门楼前耸立一座三门牌坊,牌坊上额书“板桥陵园”四个大字。墓四周有波浪形围墙,墙的左右内侧嵌有板桥书画石刻八块。墓区松柏林立,翠竹丛生,绿树环绕。墓的西、北邻河,建有护坡驳岸和栏杆。据说墓地是郑板桥生前亲自选定的,墓地是五条河汇聚地,人称五龙戏珠。一般说三条河汇聚多,四条河汇聚地少,五条河汇聚地更是罕见。墓地东侧为“郑板桥陵园陈列室”,迎门正室挂有康有为弟子肖娴书写的对联:“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费新我书 “七步才子”匾。室内正中有郑板桥半身铜像,挂有复制的郑板桥书画作品及反映郑板桥生活场景的木雕作品等,西院有郑板桥书法碑廊。挂着“廉正阅览室”牌子的西厢房铁将军把门,估计为迎接检查学习之用。郑板桥绝对不会想到百年之后他会成为廉正建设的宣传工具。


    2009年5月10日,姜晓铭与阿滢在郑板桥陵园


     阿滢在郑板桥墓前

返回市区后,我们来到位于郑家巷的郑板桥故居,郑板桥故居面积很小,就是一般的清代民居,小门楼上有赵朴初题写的“郑板桥故居”的匾额,迎门是刘海粟题写的“郑燮故居”牌匾。院子极小,三间正房,中间会客厅,正中挂着徐渭自题居室的对联:“水夕苍蚊残夏扇,河间红树早秋梨。”徐渭号青藤老人,郑板桥对他的作品赞叹不已,曾不惜以五十金换他画的一枝石榴,并刻一印曰“青藤门下走狗”以表示对徐渭的折服。两旁为卧室,与扬州的朱自清故居陈设大致相同。朝北南屋三间,门上方有郑板桥亲书“聊避风雨”四字,充分体现了郑板桥俭朴思想。小书斋、厨房各一间。小书斋的匾额由郑板桥题写,多年前,我曾买过一幅“小书斋”的拓片挂在自己的书房,没想到郑板桥的小书斋竟是那样的小,大约十平方米的小房间,门外几丛翠竹,他在书房里便可透过窗纸,欣赏竹影,就像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他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怪不得画竹成了他的主要题材。小厨房在天井的西侧,六角小门,只有四五个平方大小。迎面是一幅板桥体对联:“白莱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阿滢在郑板桥故居

郑板桥到山东做官后,这旧宅便由嗣子郑田一家居住,郑板桥辞官后无处居住,就去找密友李鱓,李鱓乃将浮沤山馆书斋东边不远处几间楼阁式书屋划出让板桥居住。板桥入住其间,自题匾额“聊借一枝栖”悬于堂上。后来,李鱓又资助他在浮沤山馆北侧建成一所园林式别墅。板桥将这里命名为“拥绿园”。“拥绿园”毁于战火,兴化市政府在郑板桥故居西侧仿原貌重建了“拥绿园”。

大凡名人都有传说,为表明郑板桥为官清廉,据传他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小偷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传说总归是传说,一位做过县官的人,何况可以用书画卖钱的书画家还不至于如此寒酸。他曾自拟书画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盖公之所陕,未必弟之所好也。若送现银,则中心喜税,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恐赖赈。年老神疲,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卖出几幅画就可相当于平民百姓全年的收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这两首诗是他忧国忧民的最佳写照以及表现出他刚正不阿、宁折不弯的坚韧性格。

郑板桥之所以有名,或许是因了他傲岸正直,狂放不羁的个性吧。

 寂寥古巷,承载着昔日辉煌 

兴化金东门保留了一片明清时期的古街区,我们来到兴化古街,由辐辏街向东至后街,街的临街房子很小,只有十几平方的样子,屋门都是敞开的,一些老人进进出出。这些房子以前都是沿河而建,门前原来是一条米市河,东门米行运送米的河道。兴化四面环水。米市河上由西而东,横跨着许多小桥。原先曾有一个很大的码头,南北两岸粮行店铺鳞次栉比,恰似一幅《清明上河图》。现在米市河已被填平,但仍能想象的出这条河流昔日的繁忙景象。

从米市河走进家舒巷,走在这一条幽深的小巷。就马上想到北京周作人的故居八道湾和扬州朱自清故居的安乐巷,但又有不同。逼仄的巷子只有一米多宽,即使人力三轮车也不好通过。我说:“过去土地也不像现在这么金贵,为什么巷子搞得这么窄?”晓铭说:“过去这儿也是寸土寸金,有些巷子更窄,只能一人通过。”

晓铭从小在兴化东门长大,对巷子非常熟悉,如果不是他的带领,真不知会转到哪里去,巷子里好多人都认识晓铭,不时有人打招呼。看着窄窄的巷子,不禁为这儿的居民担心,如果有了火灾,上天也无能为力。晓铭说,家家有水井,而且每家之间都有防火墙,一旦走水也不会殃及他人的。

我们在一家门前坐下来休息,听晓铭介绍古巷历史。古巷所处的位置属于兴化的东门,过去多数都是从东门进城,因此,在明、清以来,逐渐成为粮食、蔬菜、瓜果、鱼虾等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商业、手工业、金融、文化、医药等百业兴盛。当时,兴化东门地段可谓“小桥流水,古迹多,商贸兴隆,人气旺”,因此而称“金东门”。晓铭说,许多大户人家都在小巷子里居住,不经意间推开一家大门,就可能遇到一位高人。

家舒巷中段有一个赵海仙洋楼,始建于清代,是一座仿罗马建筑形式的三层楼房。附有亭台、水池、假山等一套仿古园林院落。原为清代江淮名医赵海仙的故居,据说该故居是由扬州大盐商出资,江都某木行行主献料,宁波匠人主建,为报答治病救命之恩联合建造赠给名医赵海仙的。洋楼的特色在于中西合璧,门窗全是木头制作,柱子上全是精美的木雕。十二根整木柱由一楼至三楼,自下而上,一贯到顶。后来,兴化市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洋楼进行了修复,重现洋楼当年气势。

兴化的小巷四通八达,出了家舒巷,就是东门外大街了,说是大街也不过是比小巷子稍微宽了些。大街两侧全是商铺林立,行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是金东门的核心地带。东有一条向北伸展的状元巷,是明嘉靖年间状元李春芳早年生活的地方。李春芳,嘉靖二十六年以鼎甲第一成丁未科状元。经六次升迁,于嘉靖四十四年为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拜相。到隆庆二年,五十八岁的李春芳继徐阶升任首辅,“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改中极殿”(《明史》列传第八十一),由状元而宰相。大街上的状元坊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遂在状元坊下拍照留念,或许会沾上一点状元的灵气。


     阿滢在江苏兴化状元坊前

从状元坊返回沿东大街西行,到街口是百年老店上池斋药店,我们进店休息。上池斋建于清康熙年间,为扬州名医方石川所建。根据《史记扁鹊传》中“饮是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的典故,定名为“上池斋”。药店坐南朝北,前后两进,砖木结构,仿石库门形制。上下两层,下为店堂,上为药材仓库,并设作中医史料展览馆和中药博物馆;后进是平房,为制药作坊。底层前厅开设药铺,开展经营。 现在,上池斋店堂及陈设仍保持古色古香的历史原貌和原物。

金东门还有许多以行业为名的巷子,如菜市巷、鱼市巷、珠蕊巷、染坊巷、竹巷等。因时间关系没有一一转到,也为日后再访兴化留下借口。

维扬风味,满齿余香

旧时兴化的小吃摊多,像卖豆腐脑、油端子、油饼、插酥饼、馄饨、臭干子、烂藕、炕山芋、糖葫芦、糖人的小摊子到处都是。姜晓铭自小家庭条件较好,放学后,便流连兴化小吃摊,他祖父开过兴化城有名的“庆花园”饭店,“庆华园”老店店址在兴化东门二铺巷,“庆华园”在兴化众多饭店中以品位高、菜的花色品种多,传统美味特色菜肴而闻名,“庆华园”的特色菜肴灌汤包子、盖交面、烤鸭等,都是老兴化人张口说来至今记忆犹新的美味。故他对饮食颇有研究,亦可称为美食家。

到达兴化的第一天,晓铭陪我聊到很晚才回家。临走时,他说,明天早晨我请你吃早茶,吃烫干丝。我当然明白吃早茶的意思,但不知道什么是烫干丝,以为干丝是一种植物。翌日清晨,我与晓铭来到一座茶楼,跑堂的马上送来茶水,晓铭点了生姜、红枣、罗皮、花生米四个盘子,每人一份烫干丝,另外还有南花饼、小笼包子、虾饺等。等跑堂的把烫干丝端上来,我才知道,所谓的干丝原来就是豆腐皮切成的丝再放入姜丝用沸水反复冲烫,沥干水分,加入虾米、酱油、麻油、味精,拌匀即成,味道不错。

兴化的早茶,不只是光喝茶,而是要吃包子点心的。肉包、菜包、豆沙包、烧麦、蒸饺。尤其是要吃煮干丝或烫干丝。豆腐皮在兴化叫卜叶或千张,传统的干丝不是用豆腐皮切丝,而是用豆腐干做干丝。煮干丝在乾隆时期名“九丝汤”,即干丝加火腿丝、笋丝、口蘑丝、木耳丝、银鱼丝、紫菜丝、蛋皮丝、鸡丝,高档的还要加海参丝或燕窝丝。烫干丝是用洁白大干劈成细丝,用开水烫泡装盘,然后用芽姜切成细丝,覆于盘顶,干丝洁白,姜丝金黄,另加一小撮虾米,浇上黄豆酱油和纯香小磨麻油,一经拌和,黄白相间,一碟食毕,齿颊留香。


   邹昌霖作品

兴化四面环水,水产自然丰富,黄蟮、闸蟹、龟、鳖、河蟃、沼虾、白水鱼、银鱼、大鲤鱼、桂鱼、昂刺、虎头鲨等等出产甚丰,到了兴化就少不了吃河鲜了。一盘烧河鲜,集螃蟹、虾、虎头鲨、昂刺于一盘,晓铭兄命名曰“虾兵蟹将”,我倒觉得叫“群魔乱舞”更贴切些。

龙虾是兴化特产,稻田里到处都是,龙虾除作佳肴外,还有很高的食疗作用。据有关药用书籍记载,龙虾肉味甘咸、性温,具有补肾壮阳、滋阴健胃的功效,可以治肾虚阳痿、神经衰弱、筋骨疼痛、皮肤瘙痒等症。在兴化的几天,先后品尝了红烧、清蒸、水煮的龙虾,做法不同,风味自然不同。吃龙虾时,晓铭教我先去掉头部,然后再扯开尾部,抽去背筋,再去掉龙虾的小腿,然后再剥去厚皮。背筋其实就是龙虾的消化系统,一般不注意的,都会连同背筋一起吃掉。

兴化街头有一些油炸臭豆腐的摊子,不时看到一些孩子拿着一串炸好的臭豆腐干,边走边吃。晚上,吃饭时,就有一道菜是昂刺鱼炖臭豆腐,昂刺鱼是一种野生鱼种,在山东叫嘠呀鱼。兴化的臭豆腐是把豆腐干在苋菜乳中浸泡而成,经过油炸再炖,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口感好极了。

苋菜的汁液是红色的,根茎经过发酵后的汁液就可以浸泡臭豆腐了,在山东没有这种菜。晓铭说,在兴化端午节要吃五红,就是五种红色的食物,其中包括虾、黄鳝、苋菜、红油鸭蛋和红番茄。

兴化菜属维扬菜系,清蒸桂鱼、清蒸甲鱼炒鲨鱼片、醉蟹清炖鸡、醋熘鳜鱼、蟹黄包子、水乡米饼、水晶虾仁、松花皮蛋、卤菜熏烧鹅、炒蝴蝶片(黄鳝)等等,现在想来仍觉得满齿余香。

兴化,我还要去的。兴化万亩油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兴化的水上森林、兴化的昭阳书院、东岳庙。还有那么多让人垂涎欲滴的兴化美食,更有热情好客的兴化文友,都在召唤着我。

兴化,我一定还要去的!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三日至十九日于秋缘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