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知道的新泰教会学校

 山东阿滢 2020-10-21

《亲历记》系列之十二

       新泰的西南关教会学校——明徳小学,是我祖父王茂俭承建,我的父亲王迫悟曾在该校上过学、做过工,我小时候经常出入学校游玩,故对这所学校十分熟悉。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伴随着西方殖民国家的海外扩张,大批西方传教士相继进入中国,在中国掀起了传教的热潮。1913年基督教传入新泰,主要差派有英国的中华圣教公会(圣公会)、美国的南浸信会等。中华圣教公会1914年由华人传教士刘文焕、董传成引入,活跃于新泰城一带。他们在新泰城西南关马家胡同购置房产,设立教堂,称山东教区新泰牧区,高荣庆任首任区牧。新泰是孔孟之乡,人们深受传统文化和儒学思想的影响,一开始对西方宗教并不热情,甚至有不少人持敌视态度。清末发生在新泰附近的南王庄教案就是一个例子。中华圣教公会的传教士为打开在新泰的局面,施展了各种手法。其中之一便是将教义与儒学相结合,将传播宗教与传播文化知识相结合,于教堂所在地附设学堂,西南关 明徳小学就是圣公会在其教堂内附设的一所教会学校。

      明德小学分南北两校。北校于1916年创建,位于马家胡同路西,老槐树对过,回门朝东,占地约一市亩。由南至北分为前后两院。后院为教学区,有堂屋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屋三间,可容纳五个教学班。西厢房南侧建有伙房和厕所,东厢房南侧为学校大门楼。南屋西侧有便道与前院相连,前院有东西厢房各三间,是教师办公和住宿的地方。

从北校往南约300米为南校,南校亦称南教堂,建于1929年。我的祖父王茂俭自幼学瓦工,能看图纸,是当时新泰城有名的能工巧匠。经官府同意,传教士延请我祖父负责筹建。南校面积比北校稍大,建有两排教室,北一排一拉溜五间,南一排三间。院内有操场、水井。几间南屋间口不大,为老师居住和办公的场所。明德小学是当时新泰城规模较大的学校,高、初级6个班,学生达百余人。

      我的父亲新泰早期共产党人,幼时曾在明德小学读书。1927年初小毕业之后,又进明德小学读初中课程。半年后辍学进明德小学附属工厂学织布,不久即能独立操作机器。因厂方只管饭,不给报酬,他曾动员两个师兄弟以怠工的方式,反对剥削。斗争的结果,校方答应织一匹布给一角钱。明德小学虽是一所教会学校,却为共产党培养了不少人才,新泰早期党的领导人王宪廷、李枚青、王芳等都在这所学校就读过。据党史部门考证,新泰第一个党小组就是在明德小学成立的。

西方宗教在新泰城西南关的传播发展过程,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此一过程,既有吸纳融汇,亦有碰撞冲突,对新泰的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

    讲述人:王安柱1946年生,新泰市青云街道西南关人,新泰市广电局退休干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