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6平方鸽笼房,香港笼屋与纽约微型公寓 2016年9月的第二场台风鲶鱼,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停留在高位上的深圳房价,带来了鸽子笼大小的房。 想仿冒刀郎的歌词,但是难以配词和押韵,只能凑合了。 2016年9月下旬,炽热的深圳房市,竟然跳出了一种只比关黑熊抽胆汁的笼子稍微大一些的所谓6平方米鸽笼屋。 中国一线发达城市的房价,终于导致出现跟香港笼屋接近的微型房。 这6平方米的房子,比香港笼屋大,比香港常见的公屋小。 香港笼屋,我没有亲眼见过,但是香港报刊上的新闻照片倒见过不少。可以想象大陆火车硬卧车厢。硬卧车的铺位比较窄,而笼屋的床位要稍微宽一些,大概90厘米,可能也有100厘米宽的。长度也就是硬卧的铺位那么长,估计2米左右。有两三层的铺位。 在一个逼仄的房间里要与好几个人分享空间,个人的财产哪怕再少,只要出去而不带在身上,也是需要防止别人乱拿的。因此床的五个面都有铁丝网围着,出入口可以用锁锁上。 笼屋又被俗称“床屋”,住在其中的人是老弱贫苦,仅比露宿街头的好一丁点。住在“笼子”里的人被形象地称为“笼民”。 笼屋床位大概2平方左右,一般5-6平方米房间有6个铺位,6个人容身其中。 再说香港的公屋,近似于大陆的廉租房。有人考察过香港的公屋。写下的观察如下: 香港大约有100万套公屋、300万人居住在里面,约占香港近一半的居民。何文田邨是一处公屋小区,产权为政府所有。我们考察了这里,对这处经典的香港公房有了一点了解。何文田邨建有9栋公共房屋大楼,4738套的租户住户,1999年至2000年分阶段陆续落成。 初看,感觉居住特别的密集,每套公屋的使用面积都不大,最小一套的使用面积有16.33平方米,最大一套的使用面积是52.2平方米。其中还有2栋专为1-2人家庭设计的小型家庭住房,每套面积为23.07平方米。人均10平方米左右。再仔细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小面积,竟然可以安排卧室厨卫俱全,不浪费一丁点的建筑面积,无不体现香港设计建筑节俭精细的真功夫。 我查到的其他相关信息是公屋或廉租屋的大小。香港政府廉租屋单身屋是8平方米,大多数单位由20至60平方米不等,最大面积单位是65平方米。 根据2010年香港年报,香港政府廉租屋的标准,个人居住平均面积是12.6平方米。而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香港政府廉租屋标准是每人3.35平方米(36平方英尺)。 那按照2010年的标准,则公屋或廉租屋住的四口之家应该有50平方米左右。而更早的标准,则四口之家只能是14-15平方米。 那就是最近深圳号称6平方米的鸽笼实际水平。有媒体实地调查后报道,说是6平方米,实际上12平方米。基本居住空间6平方米,另外还有送的6平方米,基本由阳台改造成微型厨房和微型卫生间。因此88万元的总价,对应的是7万多的均价,与目前深圳房价水平基本一致,而不是6平方米对应的12-13万。卖方是用这个噱头来吸引投资者来买更大一些的小户型。 虽然说是噱头,但是房价如此疯狂的高昂,出现微型房屋是势在必然。 香港的笼屋,深圳和其他一线城市的房中房(香港称为劏房),正是鸽笼屋,兔笼屋等出现的先兆。甚至连习惯大房子的美国。纽约市长都倡导了建筑师设计出微型公寓来为到纽约闯天下的年轻人提供基本的住所。 在英国伯明翰,我租住过大约7平方米的小房间。在香港,我住过的房间是2X2,4平方米,比伯明翰那房间更小,只能放得下一张单人床,一个折叠椅,还有一个小衣柜。不过这两个住处都是一套房子里的一个房间。而号称6平方,实际上12平方的一套房子,确实还没有见识过。 唐朝还有杜甫忧心安得广厦千万间。现在除了王二达,以及“王”的女人等等能“广”得起,别的年轻人也就只能想着“广”过个干瘾。能蜗居就不错了。再不行就只能这里说到的“鸽”居。鸽居还不成,那就笼居,笼居都不成的话,就只好天地为庐啦。 2016/9/25 题图,照片是借来的。借此展示一下香港笼屋所在房间的内部情况。如同火车硬卧那样三层。6平方米就可以容纳6个床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