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百花潭,大邑安仁镇 在成都郊区的金牛开会,住了几天,并到远郊大邑县走了一大圈。到大邑,有两大选择,一是西岭千秋雪的那雪山,二是安仁镇的两个博物馆:刘文彩庄园以及抗战博物馆。我图的是博物馆。我费事一路坐车摸到金砂长途站,转长途去大邑安仁镇,图的是看抗战博物馆。不过到了安仁,无论如何要在刘文彩庄园走过,于是搂草打兔子,顺便一起看了。 会后回到成都城里,朋友老王推荐,就住到了百花潭公园门口琴台路的一个小宾馆。我估计那琴台,关系到的就是美女卓文君的故事。没有去考证,但是文学史上那么出名的故事传到今天化为地名也合情合理。这百花潭历史上就大大有名。杜甫有诗句云,“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那百花潭,老王说,原来是川军将领邓锡侯的别墅住宅。百花潭公园东邻南河,北望琴台路,占地面积约146亩。20世纪40年代初,川军将领邓锡侯、孙震等人在百花潭南岸修建了私家别墅,名邓家花园。 我在里面走了一大圈,感觉到如此面积,自行车进出往来各部分才合适。至于邓锡侯将军,估计是车进车出吧。走路来去很费时的,当然遛弯散步是另外一回事情。 资料介绍说,邓锡侯,号晋康,陆军上将。1889年6月22日出生于南充营山县回龙乡,先后担任过护国军营长,川军团、旅、师长,国军第二十八军军长、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川康绥靖公署主储及四川省政府主席,西南长官公署副长官等要职。先前参与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邓锡侯在全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抗日救国热潮的推动下,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主动请缨,出川抗日。 1937年8月,国民政府将出川抗日的四川陆军十四个师编为第二路预备军,任命刘湘为总司令,邓锡侯为副总司令兼第一纵队司令。9月,出川抗战的各军分别向成都、重庆两地集中,准备一路北出剑门,一路东出夔门,分别驰赴山西、山东抗日前线。当年9月5日,在成都市举行了有万人参加的"四川省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邓锡侯在会上发表讲演说:"我们四川人是具有爱国传统精神的。黄花岗烈士有四川人;辛亥革命有四川人;护国之役也有四川人。当前国家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我们身为军人受四川人民二十余年的供养,当然要拼命争取历史的光荣,籍以酬报四川人民......","我们只有长期抗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川军出川以后,如战而胜,当然很光荣地归来,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 邓的部队先在山西,后转鲁南抗击日寇。后来邓将军脱离国民党而率部起义,协助了成都的和平易手。邓锡侯先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水利部部长,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后邓锡侯被任命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54年后,邓又历任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我进百花潭是听了王新前教授的建议,去看看陈列巴金书籍和器物的惠园。慧园以巴金小说《家》中的“高家大院”描写的川西民宅为蓝本设计,按园林手法建成,占地面积也不小,有26.5亩。不过里面好多面积都充任了茶室餐厅等聊天休闲的场所。那天已经给老王领着去看了巴金故居的双眼井。这个惠园并非老建筑,我就不怎么认真了,匆忙走一圈了事。出来后我在公园里绕一圈,想着邓锡侯将军的家人和下人那时在这么大宅子里活动,走路都要走一阵的。 跨过南河桥,回到百花潭公园大门侧琴台路南路口的散花楼,登四层而到顶,要了一杯冷饮就在楼上逍遥俯瞰百花潭的茂密林荫,以及路口一阵一阵的车流和行人。那是8月8日傍晚5点多。人人行色匆匆,因为要赶回家吃晚餐,然后等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的这场大戏。我怕在餐馆吃饭遭遇当天特别的冷场,买了点点心和饮料对付,哪怕在旅途,好歹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要紧。 后来看地图,竟然没有想到,与青羊宫的四川社会科学院就是这个公园的另外一头。 北京的一个前海军中校老王在四川做点事,那天他雨淋淋的从南部县开车赶到成都,我们在琴台路吃饭聊了一下,随后他又赶去双流机场接人。真想不到在逆旅,竟然还与另外一个不是川人的朋友在成都聚了一下。 题图,成都百花潭门口的塔 2008年8月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