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益十年在贵州(1/2)

 邹蓝茶座 2020-10-21

公益十年:贵州文化薪火乡村发展基金会

先看看十年干了啥,如果把这个公益机构看做是一个小企业(200万注册资本金),十年流水大概是3500万之内;收益是满满的无形资产,还有近800个乡村教师的培训(如果算培训能有效三年,每个教师每年教50个山村孩子,每年4万人次学生,3年则有12万个孩子人次间接受益);11个乡村医疗站,每个至少服务1000人,有的有2000-3000人,则覆盖到15000山民;还有山村儿童含留守儿童2000余人。五本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内容精美的书籍,如《苗绣》,《苗装》,《苗歌》,《百苗图》,《刀郎人》。解决了七八个县二十多个偏远村庄的饮水小工程与饮水问题。雷山县城职业技术学校新建教学楼。

这里还没算与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华儿童慈善基金会以及若干个人公益项目在贵州落地项目和配合。算上其他类型的配合合作,可能总流水量在5000万元左右。

20171227日。10年前夏天为贵州文化薪火乡村发展基金会的筹备成立而对贵州黔东南州的凯里、雷山、榕江、从江、黎平、施秉诸市县就乡村教育事务做调研时,没想到,当年经贵州民政厅注册,于年底在贵阳正式成立的贵州文化薪火乡村发展基金会,已经走过了十年。当年12月23日,在贵阳小河区山水黔城小区会所,由小区物业管理方友情提供的场地举行成立大会,王朝文老省长亲自出席的盛景,犹在眼前。贵州民政厅时任厅长郭猛先生,黔东南州分管教育的刘晓春副州长也出席了这个仪式。十年,甜酸苦辣,对公众给一个交代。

成立仪式上,贵州凯里金井小学龙校长与我们资助的苗族女孩张xiuhua(左)和她姐姐张zhi这对苗族小姐妹。

有人说,对于中国民间公益组织来说,做什么、为什么、如何走得更远,是最重要的三个问题。

我们要做什么很清楚,在乡村教育和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方面做一些事情。为什么也很清楚,说大一些则是为全国人均GDP最低的贵州省做点事情,说具体些则是为黔东南各族群众做点事情。

但是,究竟能走多远,这一点我们当初都没有想到,居然能坚持10年。因为公益机构的筹资始终是一个重要问题。一旦资金枯竭,就是不想关门,也得关门。有数据表明,民间筹资而比较困难的中国民间公益组织,无论因为人才还是资金的短缺,仅有不足3成民间公益组织能“生存”超过2年。我们坚持了10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成功。

而且,运行到第三年,即2010年底,我们通过国家媒体报道获悉,福布斯中文网对中国公益慈善基金会的首次评选,贵州文化薪火乡村发展基金会位列私募基金会全国第二名。隔几天,贵州省民政厅传来消息,贵州文化薪火乡村发展基金会获得贵州省的四星级社会组织称号。这就是说,民间和官方,对这一基金会的运作机制以及公益行动,都有高度认可。

缘起

2006年夏季,香港在深圳投资的企业家何文俭到贵州修文县六桶乡捐建的希望小学落成,去出席仪式。我和贵州籍的杨柏也一起去出席。路上聊起来,我认为,希望小学被废弃,被村乡长占用等事已经出了不少,一说乡村教育,就是捐建小学。实际上硬件援助已经差不多了。对于乡村教育援助的重点可以转移到软件上。这主要是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因为援助一个十个学生升学,都是一次性的。而考虑到城乡教育质量的巨大差距,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能力,才是长久之道。老杨对此很认同。说着说着,何先生听到了,他也觉得有道理。他已经在贵州乡村教育方面投入了不少公益资金,包括捐助了一个乡村青年读大学。

如果能在省一级设立一个公益慈善基金会,底线是200万元注册资金。这样就可以按照理念来推进乡村教育和乡村发展,而不是随机应对突然或随机的需要,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那样做法。

何先生对这个想法动了心,于是就有了几次见面商量如何操作的事。老杨是贵州通,人头也熟悉,我的一些想法大家觉得靠谱,正好又有腾讯的公益慈善基金会新设立,我们也熟悉。这样,次年2007年夏季在黔东南州走了一圈,把拟议中的想法,与黔东南州分管教育的刘晓春副州长,以及雷山、榕江、从江、黎平各县做了一圈实地调研。然后在贵州民政厅注册了贵州文化薪火乡村发展基金会。因为有规定,社会组织都需要一个主管单位。贵州省委统战部时任部长,后任部长以及副部长和几个处长都是老朋友,于是便请贵州省委统战部作为文化薪火基金会的主管单位。成立仪式上,我们还请来了贵州省苗族裔的老省长王朝文先生作为嘉宾。而王老因为我们重点放在黔东南,他也很高兴,因为他家乡是黔东南州黄平县。

之所以将黔东南州作为运作的重点,我们商量过,在对口扶贫方面,深圳在贵州的对口地区是黔南州。以深圳为主的人员组建的这么一个公益机构,如果在黔南州运作,有可能被误认为是政府对口的补充。而政府扶贫的财政力度都比较大。如果基层抱着不切实际的愿望希望与我们合作时,我们肯定会被动。

出资人是香港籍企业家,根据我国法律,不能担任公益机构的法人代表。因此杨柏出任理事长,实际上是兼秘书长,因为操作也由他负责。我的分工主要是调研和根据实际需要设计项目,当然还是志愿者。我们都分文不拿。

公益活动三个重点

开始之初,贵州文化薪火乡村发展基金会的重点方向有三个:

首先,乡村教师培训。

其次,乡村公共卫生。

第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鉴于资金的效率,基金会决定采取志愿者为主的人力资源政策,尤其是动员已经退休和接近退休的老龄志愿者。

我们也不是拍脑袋,而是通过实地调研和听取贵州本地行家专家的建议,再做决定。

比如,乡村教师培训,基本集中在红军黎平会议所在的黎平县。这是贵州一位退休的政协副主席、前省委组织部长刘也强先生生前的建议。他认为,培训乡村教师,在各县撒胡椒面,点花露水中看不中用。在一个县深耕,坚持几年能出明显效果。

经与黎平县教育局的沟通,我们确定,培训乡村教师参加培训有三条基本要求。村级小学教师(乡镇中心小学教师不参与),45岁以下(接受电脑等学习相对来说更合适),近年刚转正为公办教师而尚未接受过培训。

后来组织了四期培训,一期在黎平县城,三期在贵阳。总共为黎平培训了700多个乡村教师。黔南州、毕节地区也有少部分乡村小学的教师特邀参加。

乡村教师参加培训的交通费,食宿费,培训教师的报酬均由基金会负责。从黎平到贵阳的往返长途车,为防止万一的交通事故,还为每个人购买了一份10万元的保险。

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教师的特点,我们特意请贵州苗学会的资深专家杨培德教授(苗族),给乡村教师讲苗乡侗乡乡土知识的价值,培育他们对家乡的爱。

培训师资没为控制成本而选择不够资格的人,师资都是贵州省教育厅,贵阳市教育局师资培训的教师名单之内的出色教师。第一批是送教上门,教官长途劳顿到黎平县给乡村教师授课。

此外,因为受托为革命老区江西省铜鼓县组织资金捐建紧邻湖南浏阳县的排埠镇中心小学的一栋教学楼,后来有缘组织了贵州黔东南部分乡村小学教师,到江西铜鼓县参观了江西省的乡村教育改革情况。

此外,黔东南州当时交通不便,缺医少药的情况很严重。我们也考虑在千人以上而无卫生员诊所的大寨,设立简单的医疗站,承担公共卫生和最基础医疗的作用。这方面则与黔东南州卫生局以及雷山县,榕江县,从江县卫生局有协调。所在村批一小块地建设一栋两层的小楼,有候诊室,诊室,设备间,卫生间,医生卧室以及厨房等。硬件和包括一个放疫苗的冰箱基本设备,由基金会出。

举个例子,现在旅游热点雷山西江苗寨所在乡的连城村(距离西江苗寨约2公里),设有一个医疗站。按照协议,县卫生局派去一个本地籍的卫校毕业生驻点。在榕江县宰告村,这是一个小村。但是在一片山区进县城的必经之路上,里头有好几个寨子,超过两三千人。因此决定在宰告村设一个点。

卫生站的首要任务是选点,基金会的三个人,包括理事长杨柏,监事长柯剑以及我本人,都分工承担选点任务。我负责的是榕江县三个点:寨篙镇晚寨,栽麻乡大利寨,车江乡宰告村。后来建成后一段时间的回访,我去看了雷山县西江乡连城村的医疗站。

此外,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整理方面,我们也有安排。侧重在贵州,也不排除外地的题材。目前来看,已经整理出版了《苗绣》,《苗装》,《苗歌》,《百苗图》,《刀郎人》等图文并茂的书籍。其中第一本《苗绣》一书,考虑到苗族在东南亚分支已经散布到北美,澳洲以及欧洲,所以将原文通篇翻译成英文而成为中英双语本,我本人作为志愿者承担了翻译任务。这个项目的出资者,是腾讯创始人之一陈一丹的陈一丹公益慈善基金会。

在这三个主要方向之外,因为我们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熟悉,因此也配合腾讯的公益项目新乡村行动(5000万元公益资金,投放在贵州黔东南3000万,投放在云南中甸县2000万)在贵州的落地做了一些配合工作。其中包括了雷山县的职业教育学校新楼(位于雷山县水电镇),以及黎平县岩洞镇铜关村的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等项目。我们也对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支持的其他公益组织关联到贵州的项目进行了配合。

因为腾讯在贵州黔东南和黎平的公益做得比较多,现在黎平岩洞镇铜关村的侗族大歌博物馆,包括黎平县其他地方,成了腾讯员工落地接地气了解中国乡村的义工点。腾讯甚至帮助铜关村配上了网络而成为网络村。

为新乡村行动在贵州黔东南的落地,腾讯派遣了几个骨干员工当义工,到雷山、黎平等县驻点具体协调公益项目事务。驻点的北京夏宇,深圳陈媛媛都与贵州文化薪火乡村发展基金会在腾讯公益资金在贵州项目也有密切联系和协调。

除此之外,贵州文化薪火乡村发展基金会也发挥在贵阳和贵州影响力,与贵州省直机构和单位,以及贵阳机构和单位、几所院校(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大学等)的团委和志愿者组织有密切合作,在2010年贵州遭遇大旱,一些山村无水可喝之时,文化薪火老龄志愿者杨慧贞工程师根据乡和村的需要,推进了贞丰、长顺、清镇、威宁、毕节等地小水利饮水工程来长期解决问题。

饮水工程方面,除了来自贵州单位企业和个人捐资外,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也专有一个贵州人饮水工程项目,文化薪火承担了部分的落地执行任务。

声明,此文不代表贵州文化薪火乡村发展基金会的官方观点,只是个人看法。一切以官方观点为准。

《公益十年》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转型,制度与心得》明日发出。

题图,贵州,黔东南,黎平县,天生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