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15老人为保健破财,算养无业的年轻人

 邹蓝茶座 2020-10-21

保健品骗子发财

近期看到一个案例,家住某市某区的吴女士,母亲蔡老太今年89岁,自从楼下开了一家保健品店后,老人就天天上门去做免费理疗,渐渐被先脑,最终在保健品店购买了二十多万的产品,有的口服液一支就要上千元,贵的一瓶药酒就要一万左右。

而花的钱是老人一生的积蓄。她买的所谓“圣水”,最便宜的一千多一盒,最贵的药酒竟然要18万一箱。保健品店的宣传说,这些保健品不仅可以防癌,防中风,强肾固肾,甚至宣传食了可以“长生不老”

老人一辈子的积蓄,或者养老储蓄,或者说棺材本,因为图保健治病恢复健康而长寿中计,给骗子掏空的故事,各城市都有许多案例。

这个事情现在来看基本没有解药。有人责怪子女没有精神上多关心父母,导致老人受骗。但是就算三代人住一起,这种事也难免。因为子女出门上班,半天一个白天的时间,莫不成限制老人出门的自由?他们禁不住免费的诱惑,要去领几个免费的鸡蛋,一小瓶免费的油,拿2斤小包装的大米白面,然后接受血压等所谓的体检。慢慢就进了圈套了。

然后他们出100200元,参加保健品公司组织的某地三日游,管吃管住。老人们不知道这是保健品集团精心设计的让老人脱离家庭环境而突击洗脑榨取钱财的好时机。

只要洗脑成功,老人的钱包就算对骗子开放了。

我在无锡看到报道,一个江南大学的退休教授,对子女辩解说,中国科学院的单位还会欺诈?是啊,白春礼管的单位不会欺诈老人的钱,但是凡是打中国科学院旗号的,是否真是中国科学院的机构?只要白纸有黑字,电视上有吹嘘,有些老人就坚信不疑。打北大,清华,复旦等等名号尤其有效。

子女还很尴尬,说老人上当吧,老人脸上挂不住。不让老人买如此保健品吧,还有可能被老人觉得子女不让老人花钱,只是想他们把钱留下来;或者干脆他们不想让老人健康,不孝顺只想遗产。

总之,子女无论怎么劝,都是左右不是人。因为保健品诈骗集团的洗脑手段之一,就是五迷三道游说,花钱得健康,可以给子女省心,自己也健康愉快甚至长寿。

花钱如果真的得健康,当然是好事。但是骗子的保健品和养生器材,跟保健养生基本上是风马牛,甚至是背道而驰,短寿送命。

只能说,目前就业形势不佳,不少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稳定工作,挣钱发财买房买车成家的压力山大。昧良心的保健品,养生保健器材行当,能扎出有积蓄的老人的钱来。而分散在各小区白天孤单的老人,也有交往和保健的心理需求。于是这个基本以诈骗为主的行当,被居心叵测者发现,吸纳了不管好歹要挣钱的年轻人。传销机构吃相更难看,实际也是同类。于是一些城市老人,就成了骗子的发财以及一批难以找到合法工作的人的提款机。

据说保健诈骗者也有甄别方法,在一个城市,外地口音老人,多是乡村来帮子女带孩子的,这种人不要。要物色的对象是本地口音的老人。还有,领鸡蛋大米时留下的电话,也会不时拨打套近乎,从中了解家境和家庭:子女有本地大官或在政法口,当律师记者的要回避

从社会整体看,我们只能说,如此行当,只有唯一的一个受益人群:老人的积蓄,养活了一些难找到工作的年轻人和组织骗局的人。

至于说受骗老人的棺材本赔光结果会如何。要么是老人的底,给孝顺的子女托住。要么就是老人到真需要用钱治病保命的时候,没钱医治而提前离开这个世界。还有少数终于发现自己上当,郁郁而终或看不开的也有。

题图,高原的云

苦孩子的三岔路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