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吉尔吉特GILGIT 根据我的记录和护照上的巴基斯坦入境章,我在1988年10月23日进入巴基斯坦。那天早上在塔什库尔干县的雪山宾馆起来,早餐后循中巴国际公路(国际上称为KKH,KarokoramHighway喀喇昆仑公路),先看红其拉甫海关调研了解情况,然后到红其拉甫边防哨所调研,再到界碑处留影纪念后出中国国境进入巴基斯坦。但是红其拉甫山口并无巴基斯坦军人,他们的关口在75公里外低处的苏斯特SUST。塔什库尔干县副县长袁建民陪同我们一路到苏斯特关口,算正式进入巴基斯坦。过红其拉甫国境线时,我跑前跑后地折腾了一下,结果闹了点轻度的高山反应。后来创立慧聪集团的郭凡生,则没有多少活动量,他一点事都没有。 从苏斯特出发,开始坐上巴基斯坦的汽车,长途奔波100多公里,到达巴基斯坦北部重镇吉尔吉特Gilgit。同行人,新疆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尹筑光,新疆兵团政策研究室主任周嘉熹,郭凡生,田广,我。那时我尾椎骨正疼,在乌鲁木齐被聂新勇拉去飞滑翔伞,结果跌坐在山坡上伤了尾椎骨,一路半个臀部坐在汽车飞机的椅子上,如全部坐上去压着就疼。如此这般直到返回北京才好。而后来的湘火炬董事长聂,则伤得比我重,后来他去了医院。带我们去的朱嘉明,却安然无恙,算他的福气。聂是新疆唯一参加了影响改革理论方向的莫干山会议的学者,嘉明到,我们跟着他沾光。至于那次飞滑翔伞受伤的事情,居然被新疆朋友唐立久剖析德隆的书的序言里都提到了,也算是“臭”名远扬了。 根据英国HAMLYN袖珍世界地名志TheHamlyn Pocket Gazateer of the World的1980版,Gilgit的介绍如下:北印度查谟与克什米尔邦西北部的城市,位于印度河的支流吉尔吉特河畔,北纬35.54度,东经74.20度。位于巴基斯坦阿博塔巴德为起点的喀喇昆仑公路沿线,向北延伸到中国境内。果园。英文原文照录如下:Gilgit, Town in NW Jammu and Kashmir state, N India, on Gilgit R.,tri. of R. Indus,30.54 N 72.20 E.On Karakoram Highway from Abbottabad,Pakistan, N through mtns to Chinese border, Orchards. 的确非常梗概性。把地理位置和物产说得很清楚。不过,大概这是亲印度的人编写的,因此该段文字无视巴基斯坦对吉尔吉特一带的实际控制,依然说这是印度某某邦的城市。可是他却无法避开中国帮助巴基斯坦建设的喀喇昆仑国际公路,只能说在巴基斯坦某地为起点的某公路沿线。如果人家认真起来,怎么印度的城市,在巴基斯坦到中国的公路的沿线? 先不提英国人偏帮印度的文字偏见。这个城市有个小机场,2天后我们从那里乘小飞机飞伊斯兰堡是后话。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小城市景色可以跟中国的伊宁相比,也是郁郁葱葱的植被。不同在于雪山离开伊宁相当距离,而且海拔也低得多;而吉尔吉特则四周几乎全部是皑皑雪山,该市海拔,我估计在2500米上下。不知道是否有确切的数据来纠正我的感觉。虽然被雪山环抱,却是气候温和。10月下旬红其拉甫已经大雪满山。我们到这里要脱下国内的冬装。这是山间的一个绿洲。喀喇昆仑的南麓是印度洋的迎风坡,因此降雨丰富,植被繁茂而且气候适宜。所以温带水果的果园到处是。 这个小城非常静谧安详。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小城郊外,是吉尔吉特河汇流进入印度河的汇流处,这个地理格局就有点象岷江汇流入金沙江的宜宾。而在这个汇流处的高坡上,有一个中国烈士墓。里面安葬的都是为修建中巴国际公路而牺牲的中国工程兵将士。乘在吉尔吉特休整的短暂时间,我们到烈士墓向安葬在异国他乡的中国烈士鞠躬,也顺便在高处观察了河流的汇流及高坡下的小城。 题图,1988年12月23日,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城南边近100公里的红其拉甫海关门前。距离红其拉甫边境关口,还有几十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