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深秋银杏明黄 邹蓝/文,图。 11月24日是个周六,随我弟弟的车到常州溧阳县天目湖去转转。溧阳不远,是宜兴的西邻,而宜兴又在无锡的西边。从无锡市中心拉直线到天目湖,不过85公里。路并非直线,因此距离大约130-140公里左右。到了当地一看有大坝我就明白了,这是一个水库。细看名沙河水库,1958年始建。1993年定为江苏旅游度假区。 水库的景,都一般,因为没有什么历史文化积淀。多是山间泄洪河流在山口处筑坝截留而成,绝大多数只有山色水光,就算山坡有庙亭等古迹,也被水淹掉。倒是林茂水清,适合休闲度假而不适合观光。贵阳的红枫湖、百花湖也如此。浙江千岛湖同样。黄河上刘家峡水库炳灵寺恰巧在水库区而有一个古迹,青铜峡水库小坝不远处有百零八塔也是偶然。 于是开车沿湖边兜一圈,走走停停。也算体验了一把天目湖-沙河水库。这个水库对于江南,尤其是溧阳本地的减涝应该有大作用。历史上,高淳的固城湖洪水,对苏南平原危害巨大。而这固城湖,则在天目湖水系的上游。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开凿从固城湖导出的运河,东通溧阳、宜兴到太湖为胥河,西通芜湖。这是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明嘉靖三十五年筑下坝后,高淳境内诸湖水不能再东行,以避免洪水为祸太湖平原。由此祸水西去,安徽宣城一带汛期容易遭遇涝灾。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固城湖水位汛期高涨,阻拦洪水东去的东坝被宣城金宝圩民掘溃,造成下游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府一带重大水灾,损失惨重。民间便也有了“东坝一倒,性命难保”的说法。 (这是本微信公众号2016年4月1日启动以来的第711篇。) 溧阳在高淳以东,自然也受牵连。溧阳自己的沙河洪水泛滥,东南部的戴埠一带也曾被淹。因此,筑坝防洪确实很好。现在溧阳不仅靠此库解决饮用水,而且水库也是养殖基地。渔业发达。此外,天目湖作为旅游度假区,现在也名声在外。 宜兴丁蜀镇,路边的芦花 一圈兜下来,转移到溧阳竹海景区。太湖西侧山地,不知为何,皆是以竹林茂密著称。湖州安吉与长兴,竹林多。无锡宜兴以及常州溧阳,也是竹林兴旺。由此,溧阳有竹海景区。宜兴也有竹海景区。我对竹海兴趣不大,无非是在大面积的竹林里蜿蜒的小径溜达溜达,呼吸呼吸竹林中的清新空气,适合休闲而不适合观光,也算一种森林浴。进入竹海景区的沿途乡村公路沿线,印象深的是江南深秋初冬的银杏树,一棵棵都以明黄的颜色,从周边的绿意中凸显出来。不到深秋,银杏也是油绿的颜色,春夏秋三季在山上坡下的绿树丛中一点不突出。虽然其他树种到深秋有变猩红的,有变黄的而五彩缤纷。但是与明黄色比,还是逊个两三筹。也就是西山红叶能引诱全城老少短期内蜂拥而至香山去观红叶。其他色彩斑斓的树,都没有这个能力。 也难怪,北京三里河西边钓鱼台国宾馆东墙外的银杏林带,也只有到深秋,银杏叶转成明黄色,而且明黄的落叶铺满墙外小道时,才成为帝京的一景,人头簇拥到那里去。平时,银杏与其他绿色的树木一个颜色,并不引人注目。 我弟弟说,宜兴丁蜀镇的竹海园区,旁边有一条公路可以直接上竹山,公路就在竹林里穿行。这个主意好,于是直奔宜兴丁蜀镇。果然一条狭窄的公路蜿蜒进入竹山,沿途停停看看,也算是体验了竹海。汽车三拐两拐就到了垭口,那垭口实际上就是县界、市界和省界。过垭口就是浙江湖州市长兴县的媒山镇。过垭口,就有两人坐路边,立有牌子,检查非洲猪瘟不得过境。 煤山镇各村现在因为公路通而都搬到路边建房居住,一个个村子,现在都沿公路两边一字排开,村与村都没有明显的界限。而照例,房前屋旁都散布着三三两两的银杏树,明黄的树叶,与背景中的翠竹,还有绿色的其他树形成对比。唯其稀疏分布,才很吸引目光。此行也算是享受了一把江南乡野深秋的小景。 两个月前走这路,人们不可能注意到银杏的存在。秋冬季节转换和寒意来临,让一棵棵的银杏的叶子转为明黄,将周边的竹林,树林和菜地绿草当成了背景。如果银杏、鸡爪枫等树种混在一起,在深秋倒也能奏起一首山野的色彩奏鸣曲。 2018/11/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