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学是个筐(754)

 邹蓝茶座 2020-10-21

从工商人类学到管理人类学

  田广等:《管理人类学》

老朋友田广博士近年来探讨了人类学研究的一些新领域,比如饮食人类学,侧重探讨人类学与饮食文化方面的交叉领域,后来又探索了人类学与工商界的交叉领域工商人类学。现在又顺理成章从工商转移到管理。

众所周知,管理分两大领域,工商领域与公共管理。更直白说就是工商管理与政府管理。而人类学,因为其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因而也好像以前国人调侃的“初级阶段是个筐”那样,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头装。因为所有的事,无论好事坏事甚至是罪大恶极的事,都是不同的人干的。“事在人为”这句成语如果机械理解,就是这个意思。当然,以后机器人多了,因为设计失误或者逻辑冲突导致机器人干坏事,能否还用“事在人为”这个说法就存疑了。不过,设计和制造机器人的,终究还是人,人还是逃不了干系。

管理是一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的古老话题。即便原始人类,比如南太平洋群岛中某些岛屿上几十年前尚存的新石器部落,以及安达曼海岛至今存在的新石器部落,也有长老或族长,酋长等控制自己的部落族群。有些地方还有远古的母系家族制遗留等。中国传统乡村自治,则主要靠族长及家族中的元老。

在古代社会,随着家庭和人类的繁衍和人口增加,一对夫妇加三个孩子的家庭,百年之后就可能形成一个有四代人,上百人的氏族;再加上几代的亲家,就成了一个更大的胞族或部落。如此的社会组织,管理就不同于家族和氏族人群。

自从今伊拉克境内苏美尔地区在公元前近三千年前出现第一个城镇之后,人类聚集点城镇和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现在都有到达三到五千万人的规模的超级大城市。

千人规模,万人规模的城镇,人与人彼此还可能都认识。但是到十万人,百万人规模的城市,城市居民就不可能认识所有的其他人。组织和协调就成了特别技能。

因而,不同规模量级的人群,管理是不同的。遥远的古代,军队和民间的管理都有百夫长或百户的管理职位。管理的人数相当于现在的连长。而十个百户或者百夫长,理论上可以说是千户,或千夫长,管理的人数相当现在的团长。万户或万夫长,应该相当现在的师长或县长。人并不自动具备对不同大小群体的管理能力。帕金森定律说了,一个官员逐步提拔,总会有一天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岗位。直观说,这就是说一个人当得了村长,镇长,可能当不了县长的意思。可能一个人当得了区长,却当不好市长。同样,一个人能当好十万人的乡村经济社会为主的县长,可能当不好城市和二三产业为主的十万人区长。反之亦然。

没有组织的人群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一般是谁激进谁暴力谁嘴皮子好谁能领头。但其没共同目标,多是自己的小算盘当头。只要自己目标达到,一些人就会散开。因此也不是人多就一定力量大。乌合之众具有破坏力,没有建设力。人类社会祸害之一就是暴民。

现代社会,技能和专业知识高度专业化,一是需要个人的深入学习和训练,二来需要不同数量人群的集体配合。因而,无论工商,还是公共,对于管理者的能力门槛,都不低。

好比说,以前制造业企业,一件工艺复杂的配件加工,可能至少需要五级工,一般入门的三级工干不下来。而特别棘手的问题,可能连五级六级工都干不下来,需要七级乃至于最高级的八级工。

所谓管理,大白话说就是把不同数量的人,拧成一股绳从各自角度协同出力去完成共同的任务。如果管理能力拙劣,那十有八九那绳拧不起来。谁敢尝试一下把印度婆罗门穷人与贱民团结起来当哥们?而且不同性格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用统一的方法来拧也难拧成功,只有军队才有铁的纪律来拧。但是西方军队的牧师,中国军队的政委,也都需要用多种方式将不同的人拧在一起。

因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管理方式方法也不同。本书中说到,管理是人类的活动,而人类生存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和一定的社会文化中,必然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管理与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文化密切相关。

该书也提到,直到目前,中国式的管理仍具有转型社会的特征,而区别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管理模式。

作者也认为,管理实践既是文化的一个过程,又是文化环境的产物。管理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模式的产生,是特定民族在特定时期、根据整个历史中文化道德准则的变化而变化发展的。管理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工具和语言,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隐藏在价值、习俗、信念的传统里,管理受文化的制约。

因而,在人类学与管理的交叉处进行的管理人类学研究,必然是因文化而异的。

激励或批评,或者交流方式,即便在中国不同区域的同类型企业或机关里,面对的地域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群时,可能也会有差异。对性格比较直的男子,可能喝一顿酒,加上诚意,可能就能奏效。但是同样的方式对性格比较细也不擅长喝酒的人不行,对女子也不行。但是对于他们,可能喝茶聊天就行。我这只是个拙劣的比喻。

因而对于管理者来说,无论在工商界,还是在政府公共机关,学习一些管理人类学知识,对于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改进自己的管理艺术,是有必要的。

煌煌三四百页的书,除管理学者,我觉得大多数管理者并不需要全书通读,选择自己有兴趣章节读一读也可以。当然,作为学习,全书浏览一遍,对管理人类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更好。至于管理学者,那倒是建议好好读一下,从新角度来了解管理学的新分支。

我国作为一个多种族和区域文化有差异的国家,在改革开放以后还有不少归国留学生以及外籍经理和外籍工程技术人员,专业人员。例如华为那样就几十个国籍的外籍员工,再比如大学有许多外国留学生包括海外华人,港澳台同胞留学生,有些社区外籍人居住也不少,都需要管理者具有跨文化管理的能力。况且还有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不同类型的管理者,可能在不同章节里得到适合自己需要的知识。

2019/1/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