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都会里三幅系列画,我印象很深:农奴解放后当小贩,参加北军,作为伤残军人解甲归田。 今日内蒙古乌兰察布与河南安阳旅途结束归来。 齐白石的两个儿子及徒子徒孙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艺术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的事;更是天分天赋的事。不信随便找一个喜欢涂鸦或常咿咿呀呀乱唱的儿童,送到音乐大师门下去学钢琴小提琴、圆号或者二胡,男中音女中音歌唱,或者到美术大师门下去学雕塑,油画或国画,能出人才估计只可能是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的可能。 而且,就是大师的子女,继承的大师血脉基因的都只能勉强凑合。所谓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不是没有来由的。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齐白石最杰出的俩儿子:分别继承了齐白石的草虫和花卉技法。 众所周知,齐白石的作品基本都是休闲小品风格,主题多是花卉和草虫。而他的儿子齐子如和齐良迟,一个继承下齐氏虫草的风格,另一个继承了齐氏的花卉风格。兄弟俩没一个能将齐白石两类画的风格同时传神地继承下来的。这说明,艺术靠天分天赋,靠模仿借鉴能将某类风格模仿得惟妙惟肖,但是无法突破而有自己的升华。 齐大师的血亲哲嗣尚且如此,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子,动辄称是某某大师的弟子,或者再传弟子,还不是拉大旗当虎皮,滥用师祖师傅的无形资产套现入自己的腰包? 搜索一下“齐白石再传弟子”,马上可以发现好多人都在拉齐白石的大旗当虎皮唬人。 当然,徐悲鸿再传弟子也不少,潘天寿、张大千、吴冠中、李可染、傅抱石的再传弟子也在江湖上频频亮相。 再老一辈的绘画大师吴昌硕,吴湖帆等,也有一些再传弟子拉祖师的大旗。 人家有血缘关系的,只传承到一半。没血缘关系的弟子,艺术天分可能更好一些,多学到一些,但是自己若无鲜明突出的个人风格超过师傅,只能在师承的风格中打转,那么他们自己的弟子,再有天赋和风格,只要是宣称自己的某人的弟子,某人的再传弟子,那十有八九就是法乎其上,取乎其中者;略差一些的,则就是法乎其中,取乎其下了。 艺术贵在创新。吴冠中曾说过,学我者生,像我者死。说的就是其弟子应该学习其风格而在其上有自己的创新,而学来学去就是酷肖师傅风格的弟子,就无法突破自我。 以我个人理解,为何到19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前期欧美的音乐和美术都分别出现脱离了古典传统的创新比如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以及类似乔治·格什温Gershwin配了爵士乐的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我个人觉得,古典大师已经将古典艺术风格推向顶峰,后人难以再有新的突破,于是便从新的艺术风格入手创新,自立新的门户。 而且,看过大英,卢浮宫Le Louvre、奥尔赛Musee d’Orsay,大都会和蓬皮杜Centre Pompidou以及一些西洋美术史,我从未看到西洋大画家动辄吹嘘说自己出身哪个大师门下,或者师从某大师的某个弟子等等。他们自己就是某一流派的创始人。 看美展时,我很烦看到画家强调自己的师承脉络。我要看的是你是否有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你师傅或师祖的风格我要看,直接去看他们的好了,看你干啥?除非你在师承之上也有了自己比较鲜明的创新。但是有了自己的个人风格,也就无需特别多自己的师承门户了。这是中国美术界的一个悖论。 何尝又不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界的一个悖论呢?人文与社科界现在都是山头林立学阀霸占了一个个山头,名和利都是自己山头与人家山头的利益交换妥协的砝码,最终都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学术发展。 2019/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