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蓝/文,图 今日,深圳的高交会依然进行中。昨天11月14日,高交会同时的活动之一,2019国际青年创新大会,在机场附近的新会展中心举行。其分论坛青年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主持人胡涛博士邀我去就深圳的1993与1999两次产业转型做一个介绍。 这项活动是国际性的,有美国的教授,有西班牙的教授和斯里兰卡的教授学者,还有曼谷的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专家和世行的专家。北京21世纪议程委员会也来了人。工作语言是英语和中文。 深圳盐田区的蓝天碧海,背景是盐田港区。2017,8 简单说,深圳1993年的转型,就是将市中心的工业区转变为商业服务区,好比90年代帝都的三环内退二进三那样。深圳将部分传统产业向经济特区外(当地人称关外)转移。现在相当于帝都王府井和西单的华强北中心商业区,就是在工业区转型的基础上形成的。后来在ICT产业的强烈推动下,华强北还成了影响全球ICT市场的电子零部件批发中心。 1999年的转型,其标志性事件就是深圳以往年度荔枝节,突然变成了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这象征着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华为中兴以及随后的大疆等企业,都是在这波转型中脱颖而出的。深圳有人调侃说,特总对中国的制裁,实际上相当于是对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管辖范围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制裁。因为华为中兴大疆等企业,都是在这里发育壮大起来的。 可以从如下的图标看深圳的几个时间点上产业结构的变动。这些数据是我从历年统计数据中编辑而成的。 深圳历年三次产业比重及GDP
1993年与2005年深圳二产都占53.4,但是产业构成已经从三来一补为主,变成高新技术产业在崛起中的格局,而且随后几年,占比虽然下降,但是高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而且GDP绝对数字依然在持续膨胀。同时,1993年的三产,还是以传统餐饮零售业为主。1996年与2008年都占50.3,但是2008年的三产中,高端服务业或者称生产者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已经异军突起。 我准备的发言ppt,用中英双语制作,其中有关三次产业的一页有如此表述。 2018年,深圳三次产业结构为 0.1:41.41:58.8 其中三产主要是生产者服务业的崛起。2017年,按照汇率计算,深圳的经济总量超过香港。 (深圳工业化发展始自改革开放的1978年,到2017年GDP按照汇率算赶上香0港,这意味着1948年开始工业化的香0港70年历程,被深圳用40年赶超上来。1948年香0港制造业的开端,根据一个论述,是1948年无锡唐氏家族的唐星海,从无锡丽新纱厂调拨一批资金到香9港荃湾开办南海纱厂。这是个标志性事件。而这唐星海,是香5港唐英年爷爷的兄弟。地址在无锡北区吴桥附近的无锡丽新纺织印染厂,其改制后的后身,依然以丽新的原名存在于无锡) 2019,春节初四,无锡雪后。 深圳的第二产业比重2018年在40%以上,而同期北京为18.6%,上海为30%,广州为 37.27%。空心化的香港则在2010年在1.7%。中国大陆最重要四个城市的二产,仅仅深圳还在40%以上,因此没有必要担忧深圳的经济和产业有空心化趋势,制造业依然健康,并且给生产者服务业提供发展空间。 不过深圳的转型经验很难复制,有那么多城市都想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有成效的不多。当时的外因,以及与内部条件组合很难重复。转型期制造业产出下降,而高新产业有待崛起的那段时期,是需要财政放水养鱼的。也许有新的组合能够探索出来,但是现在还没有看到。 这些看法都是我个人的视角看到的。也许有人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商榷讨论拍砖,但是希望言之有物。 20019.11.15 题图,无锡七房桥钱穆钱伟长故居纪念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