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动物进城来 各位五一长假放松愉快,并且继续不与新官打交道。 今天发文顺序985,哈哈。又在高考前的最后一个长假,俺也祝愿高三考生顺利,目标985。 邹蓝/文 (三图都是借来的) 前两天,看到城市人类闭门不出躲瘟疫而动物却大摇大摆进了城,我有所感而在post-it便签纸上写下这么两句: 人类因送命的恐惧而躲在家里,城市通衢大道和小巷空空荡荡;昔日因养成对人类的恐惧而见人就躲的动物,藏在深山老林和人类视线之外,它们现在进城来看新鲜。人与动物易位。
以前有老美尝试过,一年不用中国制造,看对个人和家庭生活有什么影响。影响不小。 以前有人设想过和研究过,如果人类消失,大自然对于人类各类遗产遗迹的消除,需要多长时间。 但是对于人类大部分闭门不出,把四周公共环境基本让给大自然和动物,如此的设想谁都没敢做,因为断无可能让十几亿人、二三十亿人同时闭门不出一两个月。即便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做不到。因为战火是局部的,只要没有炮火,民众照样要出门。抗战时期的中国,日寇飞机空袭重庆时,民众会争相躲避。而日寇飞机一走,重庆民众还不是照样过日子?而这次COVID-19新冠病毒做到了。 古典小说《十日谈》里,交代的背景是中世纪的1348年,意大利佛罗伦萨Firenze瘟疫流行。有10名男女在乡村一所别墅里避难。他们也不是闭门不出,而是在别墅大院里吃喝玩乐,不与外头人接触而已。再说,1348年的欧洲鼠疫爆发,并没有影响亚洲和其他地方(那时南北美洲还没有进入亚欧人类的视野,非洲也远未被欧洲人完全认识)。 而2020年这次新冠肺炎Covid-19,则是席卷全球。非洲印度隔离情况不清楚,但是亚洲和欧洲,南北美洲都如同薄伽丘的《十日谈》场景一样,人类都猫在家里不出门。庚子年即鼠年。人类真跟老鼠一样,躲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看到有人接近就仓皇离开。公共空间则空空荡荡。 这样就给向来怕人类的野生动物一个新奇体验。乡下的动物纷纷进城,因为人类不见了。 本来人类作为动物的一支,应与其他动物共享大自然的。可是灵长类智人homo sapiens登到了食物链的最高巅峰之后,就对动物予取予夺。年长日久,动物养出了本能,见了人就要跑,就要躲开。 现在人类突然消失,动物们观察了好几天还是不见人类。于是它们壮了壮胆开始进城。 美国有一位发现,一只土拨鼠在她家门口,当着她两只狗的面,吃了一个多小时的披萨。 意大利有人从窗子里往外看到,“意大利封城的第三天,街上啥人没有,野猪它终于拖家带口来了”。 意大利的羊群,也扩大了自己的活动范围,忍不住到城里去看看,虽然城里草不多,还是有草的。城里的草与乡下的草有啥区别,它们也得去尝尝。 在疫情中心的武汉,有人看到,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上,一只矫健的野猪全速奔跑。四川一只野生大熊猫大摇大摆也上了公路。 还有一段视频,一只黄鼠狼,在武汉街头向多少天之后刚出现的几个人乞食。 日本的小鹿,平时有游客而吃饭无忧。游客消失后饿得慌,小鹿们集体两公里进城觅食。 在泰国,平时吃饭无忧的猴子,因为没了游客,也在广场上聚成大群,犹如花果山齐天大圣阅兵猴头军那样。 据说新德里能看见200多公里外的雪山,因为烟尘和雾霾消失,碳排放暂停了。 这次经历,会不会让人们在担忧百变新冠以变形卷土重来的同时,重新审视人与动物和大自然的关系,人与发展或无必要过度压榨大自然的关系呢?如是,则幸甚。山变绿,水变清,空气质量开始提升。这些要求做到不算难。宜居何止是对于人,也是对大自然万物。 2020/4/18 祝各位五一长假放松愉快,并且继续不与新官打交道。 今天发文顺序985,哈哈。又在高考前的最后一个长假,俺也祝愿高三考生顺利,目标9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