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藏与推荐 著名油画家:张祖英

 泊木沐 2020-10-21

张祖英,男,1940年出生于中国上海。1963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高级油画研修班结业。曾任中国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美术报》副社长、副主编,中国油画学会秘书长。2004年被欧洲人文艺术科学院授于客座院士。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研究员。

张祖英长期从事油画创作和研究工作,代表作品有《创业艰难百战多》、《岁月》、《古道系列——下弦月》、《回声》、《穿灰裙子的女青年》、《梦故乡》、《血色长城》、《维族铁匠阿米尔》、《啊!蒙古·蒙古》、《卓玛的世界》、《躺着的海》、《流浪艺人》、《山之魂》、《山之魄》、《远山的呼唤》、《吴哥的微笑》等。作品被选入历届国家级大型美术展览,曾获荣誉奖,创作一等奖、二等奖等,部分作品代表国家参加第三届欧、亚艺术展,中华意蕴一一中国油画国际巡展,亚洲艺术展以及在美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科威特、香港、印度和新加坡等国展出。曾举办“张祖英油画展”、“中国八人油画展”等个展、联展。1992年应邀公派赴美国考察与艺术交流,先后在洛杉矶、旧金山等地举行个人油画作品巡展。作品被编入《中国油画:1870年—1985年》、《当代中国油画:1979年—1989年》、《中国美术全集·油画卷》、《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20世纪中国油画》等大型画册及多种重要专业报刊评介。自1985年起担任历届全国油画最高学术奖项、“中国油画艺术奖”的评奖委员。个人传记被编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IBC)及美国国际名人研究院(ABI)、国际当代有成就名人录及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

在参加社会话动方面:自1985年自参与策划组识中国油画界著名的黄山会议后,先后作为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祕书長及中国油画学会付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付院长,参与策划及组织实施了如“20世纪中国油画展",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比较艺术展“,"大河上下一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神与品格一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拓展与融合一中国现代油画研究展",“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华意蕴一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法国展及意大利展)以及国内七城市巡展等二十几项对中国油画艺术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大展及组织相应学术研讨会及出版画册。对推进中国油画学术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出版的论文及著作有《中国新写实主义油画的崛起》、《对中国当代油画现状的思考》、《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述评》、《中国油画需要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走中国油画的自主发展道路》、《中国民族精神与写实油画》、《中国油画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肖像艺术的广阔空间——对新时期中国肖像艺术发展的思考》等数十篇。画册有《张祖英油画艺术》《张祖英风景画集》《张祖英作品集》《中国艺术家——张祖英画集》等,参与主编国家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油画》(三卷六册)大型画册、《中国大家——靳尚谊画集》《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展作品集》及其他大型画展画册共二十余种。

《塔什库尔干的阳光》170×260cm 2015年

饱满而有意义的人生

宁静致远——张祖英艺术展

前言

我认识张祖英至今已近半个世纪,1967年由于正在建设中的北京地铁需要美术作品布置车站,当时我被聘为这项工作的组织者之一,他从上海分配到北京,正在为地铁画创作,于是就认识了。那之后又在筹备黄山会议及当代油画展等工作多有接触。到1985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油画艺术委员会,我任艺术委员会主任,他任秘书长,从此,我们开始成为共同工作的搭档。1995年中国油画学会成立, 2012年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成立,就这样,数十年来我们一直紧密配合携手走到了今天。

《躺着的海》130cm×97cm 2014年

我们兼职的以上这些机构,虽然所属部门不同,但是都是需要自筹资金开展工作的全国性学术组织,在这些单位中从寻找办公场地、招聘人员、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到组织各种展览、学术研讨、出版推广等等实实在在事无巨细的所有具体工作,主要都落实到张祖英在承担,特别是在筹集赞助资金方面,工作尤为艰难。他为此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所经受的困苦和艰辛是可想而知的。面对这些开拓性的种种事项,我看到,张祖英凭着他对油画事业的热爱和自身理想的追求,以及所任工作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他持之以恒的在这份特殊的岗位上奔走奋斗奉献着他的精力和智慧,他的这种精神令人赞叹。

《埃及纪事.尼罗河奔向远方》130x16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从根本上说,张祖英是一位出色的油画家。油画艺术才是他的最爱,追求艺术创造不断画出精彩的作品才是他最大的理想,因此长年以来在社会工作之外,他充分利用一切余下的时间专心努力作画,创作出了众多优秀的油画作品。张祖英是一位充满热情热爱生活又敏于观察和思考的艺术家,1977年他就创作了至今仍受赞誉的《创业艰难百战多》陈毅元帅的肖像画,而这种有特定主题和情境处理的肖像画,成为了他所爱好的一个选题,他的一系列肖像画作品,如:《维族铁匠阿米尔》、《流浪艺人》、《来自中国的声音——宋美龄在美国众议院的演说》、《自画像》、《卓玛的世界》等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特色。主题突出、情境鲜明,人物形象表现完好而富于内涵。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感受。此外,张祖英还钟情于风景画创作,他遍访祖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在山川碧水中获得精神共鸣和创作的灵感,他所作的“古道”、“江南”、“山”等各个系列风景作品,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所具有的独特的诗情体验和精神表达。从他的一幅幅的油画艺术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那些境界美好的画面,而且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的内在精神和心灵之美。

《创业艰难百战多》160cmx150cm 1976年

张祖英作为热爱油画艺术,有才能、有成就的艺术家,为了国家油画艺术事业的发展而自觉牺牲个人艺术创作和美术研究与写作的大量的宝贵时间,而尽心尽力地投身于学术组织繁忙的工作中,这种勇于奉献的精神和使命感,使我十分感动,我认为张祖英的成就不仅反映在他的油画艺术作品中,同时,他的成就也应当反映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油画艺术事业的发展中。他的成就是多彩的。

《来自中国的声音—1942年宋美龄在美国众议院演说》165cmx120cm 2014年

如今,张祖英已是75岁的高龄,但是以他现在的状态,仍然活力不减有如英年,因此,我相信他将会不断创作出更加出色的油画艺术作品,继续绘出自己饱满而有意义的人生。

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油画学会名誉主席

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

詹建俊

2015年6月

《青年胡适在北大》 160x110cm 2015年

《侧坐的肖像》80cmx65cm 1988年

《穿灰色裙子的姑娘》78cmx59cm 1987年

《啊!蒙古·蒙古》180cmx160cm 2008年

《流浪艺人》130cmx160cm 2007 年

《卓玛的世界》160cmx130cm 2007年

《铁匠阿米尔》128cm×102cm 2006年

热写生·冷思考

张祖英

记得早在 2008 年中国油画学会曾主办过“中国油画写生作品汇展”,那是基于当时伴随着图像时代风潮的影响,不少艺术家以照片、图像的使用替代了写生,而热衷于画室的闭门制作,凭空臆造忽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感受,直接影响了艺术语言的拓展及研究,影响了对色彩、造型敏感的生命活力。由此为了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当时全国各地的油画家先后自发组织了数十次有相当规模的写生团队,分赴祖国大江南北、山川滨海,甚至海外各处,形成了遍及全国有上千位画家广泛参与的写生热潮。这股热潮冲破了过去把油画写生单纯作为创作素材收集、色彩和造型训练的片面理解,在亲近大自然中与物象近距离对话,艺术写生成为另一种创作方式。艺术家们以心、手、眼的灵动组合,捕捉瞬间最鲜活的形象,回溯到直面生活,真情创造的艺术境界,取得了自由创造的艺术天地,产生了不少充满激情、生动、鲜活的优秀作品。

《江南春早》130x97cm 2014年

由于写生热的红火,山头林立、宗派纷呈、队伍庞杂,加之写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入其中的,除了一些专心油画创作与探索的专业人士外,往往还有各种画廊及经营单位,后者形成了一些利益集团,他们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从经营角度提出违背艺术规律的种种要求,包括写生作品的尺幅从 50cm×60cm、60cm×80cm、80cm×100cm,甚至 140cm×160cm,层层加码,似乎尺码越大,价值越高。大家知道,由于自然光线的变化,日照时间的限制,除了极个别快手能完成外,大部分艺术家由于时间与精力的有限只能产生大量的半成品。有的画家来到景观中,情况还未摸熟,就支起了画架动手开画,有的画家大尺幅的写生,一天可画四至六幅,这不能排除有作秀的嫌疑。过多过频的写生活动,忽略了写生活动本身应有的体验,当然质量也可想而知。一大堆未完成的作品空占了空间,无奈之下,不得不结合照片和图片刻意加工,直接导致了“伪写生”的作品产生……这种种状况如成风气,写生的本意肯定会变味。

《晨风》60x70cm 2011年

绘画不是比赛,也不是拼速度,它需要画者冷静的思考。若写生过程缺乏个人独立而自由的思考,往往会忽视对自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感受,忽视对自我心灵的体会,过分强化主观和概念,更易造成观察上的麻木,固守现成的样式,即使所画的是不同地方,却也找不到各地的特色,导致出现大量雷同的作品。我们都了解,奉为经典的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大多从写生而来,但他们面对作品的态度,对光与色的研究,对画面构成和生活题材的选择,都有着严格和专业的把握,甚至一个作品可以连续在同时间光照下加工三四次,这才造就了他们不朽的业绩。“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绘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一息即成的视觉样式是无法达到一定艺术高度的。

《古道-岁月》145cmx135cm 1986年

现场写生,是画家的必备技艺。写生作品可以是素材采集,也可以是不朽名作,梵高、塞尚、博纳尔、维亚尔、柯罗等这些以画风景著称的画家,往往是以大自然作为依托,在写生的过程中将自我内心的情感与情怀通过绘画的方式加以传达。在这个意义上,写生和创作的概念彼此兼而有之。“功夫在画外”一个艺术家要注重各种文化素养的积累,包括天文、地理和历史等。没有这些“画外”的支撑,作品呈现的品位、格调必然不高,无法攀援经典。例如梵高作品中的麦田村落给我们演绎的是生命的激情,维亚尔作品中呈现的不仅仅是平和雅致的生活场面,而是对生活情趣的感悟。透过画面,通过绚烂的色彩,我们似乎能感悟到画者独特的语言特色,观察世界的角度与其灵魂的印记,更多的是表象背后那个无形画者的真情实感,从而认识一个真实的梵高,一个真实的维亚尔,这也是画家的生命意义所在。写生艺术所表现的绝不能是对自然的复制,而是自我的精神感受与表达,一种视觉语言和他感悟的心灵境界相契合的方式。

《尼罗河船工曲》90x160cm 布面油画 2017年

正因为如此我逐渐形成一种习惯,每到一处写生地点,总有一种爱好,及时对当地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进行了解,或在事先做好功课,这在创作中会起到不可言喻的作用。在艺术创作中,个人创作的灵感是不可预设的,只能在身处真情的体验中才能油然而生。面对鲜活的自然,写生成为书写生命的媒介,写心中的生机,师造化,得心源。今天我们面对大自然,从客观表现到主观表达,到更主动的处理画面,使客观对象上升为绘画意境,真正成为表现情感的艺术作品。

《墓地旁的贫民区》130x150cm 2017年 布面油画

此外,我在此想强调的是,固然“写生”在艺术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于我们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来说,“写生”并不能涵盖和解决所有的艺术问题。特别是当今我们响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号召;除面对大自然外,要求我们以更大的热忱,以更广阔的视角直面现实生活,在剧烈的社会变动中,认识社会,了解各阶层、各民族人民的生存状态,更深入地关注人,研究人,表现人,挖掘和探寻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感情世界,以使我们的创作更好地把握时代的精神脉搏,适应人民的精神需要。更何况还涉及艺术语言的提炼,创造和深化研究等诸多方面。

《古道-下弦月》160x130cm 2017布面油画

《群山之歌》160cmx110cm 2013年

《林区小路》30.4cm×24cm 1983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