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苏州 有用的买房建议,买好房、买对房, 这是房苏州第 13 篇买房故事
人们常说5年一个坎,今年6月我来苏整整5年,为这五年在苏生活做个小小的总结。 5年,我们还在挣扎的路上.只有经历过,才会真正体会其中的甜酸苦辣! ▽ 1 不可能的任务 提前开启 2013年6月,从学校毕业,在当时比较严峻的就业市场签了苏州的一家国有企业,拿到了铁饭碗,乐滋滋地从学校踏入社会。 办理了入职没多久,已经在苏州工作了两年的男朋友跟我说,我们去看房子吧!买房子这件事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是“mission impossible”。 我们俩都是农村出身,他工作收入不高,之前创业小打小闹赚了点辛苦钱,扣除成本净剩下来不到20万。 好在公婆支持了一点,不到40万的首付,直接限制了我们的总预算不能超过110万。当时的状态就像李光耀的那句话:“我们一无所有,除了我们自己”。 13年7月我们开始看房,男朋友在园区工作,我在姑苏区。 我们的看房区域居然一直锁定在相城,除了离我上班近一点外,选择相城的逻辑原因我始终没搞清楚。 七月份天气还不算热,晚上更是凉快,他每天下班用小电驴载着我,在活力岛板块绕了一圈又一圈。 繁花中心还是落寞的在建工程,拥军广场更是了无人烟,甚至连路灯都没有,视力所及是荒地,远处是建筑工地和高高的起吊机,尽头依稀能看到点点繁星。 先生是用心在看房,我是稀里糊涂跟着后面看热闹。 后来听老公说,他当时独自偷偷看了橡树湾。一梯两户,霸气豪华,但是报价一万一左右,大面积户型,我们完全承受不起。 所以返回半路就把广告单页扔了垃圾桶,对我只字未提,大概是怕我嫌他穷吧,哈哈哈! 2 实事求是 重置购房计划 如果条件容许谁不想买更好的,购房者都绕不过那个字“钱”,因为预算有限,我们重新设定了购房计划。 我的购房逻辑是只看二手房,因为如果买新房,从买到收房的期间需要两年左右,这个期间承担贷款的同时还需要承担房租,这两项叠加,一个月固定支出要6000+。 本着能省则省的原则,我坚持要看有装修的二手房。 每天不停地刷搜房,联系中介,突然有一天刷到了一套御窑花园的顶楼,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约了当天下班去实地看房。 这是一个拆迁小区的5+6楼(顶楼+阁楼),一层两个房间,房主做了外楼梯,这使得原本一套房子变成了完全独立的两套。我心动了:
我在房子上的需求被完美解决了,但是却在购入房产开始生活之后发现,自己遗漏了三个关键问题。
后来发生的事实证明,上述四个理由的确在当时减轻了我们的压力,但三个关键问题也狠狠的群殴了我。 3 改善居住问题 重返买房路 购房以后,我们没有再关注房产市场,实际上家庭负债比例和当时的收入也不允许我们再去关注市场。 一晃到了16年,房产市场价量齐升。 朋友圈里频繁有人周末在江浙沪一日游循环看房,上链家APP一看,我们的拆迁房价格已经翻了一倍。 意识到居住的三个关键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再购置一套或者以房换房已经成了必然的选择,疯狂的市场让我开始手忙脚乱的发慌。 16年8月,我们也加入了熙熙攘攘的看房队伍。 这次我们的预算在150万,根据这个预算,园区的链家带看了东沙湖亿城六十几平毛坯,散发着尿骚味的群租房,我当时就崩溃了,屏住呼吸看完了房子转身离开。 13年入手御窑花园的时候,九龙仓正发生业主闹售楼处事件,价格大概在一万一左右。但等到3年后我们重返此地,九龙仓已经将近三万了。 园区房价就像一辆复兴号,错过上车的时机,就永远赶不上了。 园区的看房之旅,让我感觉到一种呼吸的痛。这次我们的重心就放在新盘上,利用期房的交房时间延后换取价格上的优惠。 吴江、吴中辗转多次,一路看房也逐步推高了我们的预算。 印象最深的是明珠新城,我们和表哥一起去的,一位高高大大的销售带我们去看了最后一栋里面光秃秃的毛坯“样板房”,指着背后的一滩水说:“看,太湖!” 这太湖湖景代价是清空这几年辛苦积攒的所有储蓄,背上百万贷款,用未来20多年的时间来做交换!想想心都痛。 看着太湖湖景深吸了两口高贵的“太湖氧”,我们选择放弃! 回到售楼处,小伙子大概看我们也不像是诚意实力买主,连杯水都没倒,就去接待新的购房者了。 我们无比尴尬地撤回相城。 返程途中,路过橡树湾,售楼处的门还开着,先生提议进去坐坐,得知他们即将开盘的消息,价格1.8万起。 与明珠城相比,橡树湾地理位置出行便利,这个价位瞬间亲切了很多。对于习惯了活力岛板块生活而且频繁出差的我们来说,这似乎成了我们换房的最后一次机会,一根救命的稻草。 回去路上我们基本确定买入橡树湾,放弃在苏州购房的表哥同意支援我们一部分首付,我们也选择承担压力,透支未来。 咬碎了牙,我们在2016年9月上车橡树湾,半个月后,房产新政出台,焦虑恐慌的我们成功地踩在了那个阶段的历史高点。 这种结果,大概叫“哭着也得接受吧!” 4 学区房,有心无力 18年,女儿出生,潜水各种妈妈群里面,观望讨论学区房的问题。 重点突出、思想明确、逻辑清楚、翻来覆去,无非是“要给孩子好的教育,教育需要学区,学区需要学区房,学区房需要买买买”。 “相城是没有前途的,这辈子都没有前途”、“相城的孩子是后娘生的,考不了古城区的好高中”。 星海、星湾、景城学区也是房产中介在朋友圈契而不舍高频推送的字眼,“**学区,南北通透,学区未用,低于市场总价**万,业主售房诚意,有需要赶紧来,错过就一生”等类似表述我闭着眼睛都能想起一堆。 这些不知何时加为好友的中介微信,在我的朋友圈轮番轰炸。 想删不能删,想删是因为越看越焦虑,焦虑不能释放,久了就会升华为惶恐;不能删是因为捡漏的侥幸心里在作怪,生怕错过中介推送的好机会。 万一机会来了,没能捡到“漏”,那真的是“错过就一生”。 眼下对于学区和学区房,我是比较疲累的状态,有心无力,毕竟每个月背负着一万多房贷的我们,真的无力再去面对动辄四五百万起,首付百分之八十的学区房。 索性装成无所谓的样子,强调“孩子的教育重点在家庭”,或者再阿Q一点,园区和相城房子差价至少200万一套,这差价我们拿出来给孩子各类培训班,孩子的未来大概率也不会太差,骗自己,我是认真的! 5 最后的自白 回望这几年买房历程,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傻子,脑子里灌的全是水,不关注市场,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可是,再回过头2013年,就算关注了市场又如何呢? 假如重头来过,2013年距离公司20多公里的九龙仓和骑小电驴十几分钟就能到公司的御窑花园,我们还是会选择后者。 毕竟只有活过了眼前的日子,才有可能有未来,也许命里就是蜗牛,注定负重前行。 在苏州五年,现在的状态依然是“我们一无所有,除了我们自己”。 踩在高点的橡树湾,我时时刻刻担心房价下跌,如果要求增加担保物,用什么增加?如果增加不了,房产收回,我们还将回到原点。 有偿招募故事讲述者: 房苏州“买房故事”是一个全新的专栏,聚焦苏州买房故事,关注普罗大众在房地产发展过程中最真实的生存状态!致力真实故事的发现和价值挖掘。 如果你爱故事,每周六你将在这里看到一篇,从生命里拿出来的真实买房故事。 如果你有故事,欢迎来“房苏州”讲述,我们的编辑会陪你把故事表达的更好。 加入房苏州微信交流群 ▼ 房叔小密圈 有问必答 已加入1100+,有问必答 ▼
|
|
来自: 新用户5175TORG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