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都曾以为学区房“与我无关”上篇丨买房故事44期

 新用户5175TORG 2020-10-21


房苏州 有用的买房建议,买好房、买对房, 

▏往后余生 我爱你

这是房苏州第 44 篇买房故事

©配图选自<海街日记>图文无关

壹丨性格决定命运,经历决定选择 

我出生在西北一个小县城的郊区,那时候就有学区的概念了。

我为什么这么肯定呢?

是因为当时,作为郊区的孩子,我只能去就近的电厂学校读小学。

我妈是个没文化但是有想法的女人直到现在我也坚持这点,如若不然我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二代。

小学入学报名当天,我妈骑着28大梁自行车驮着我,哼哧、哼哧的去了电厂小学

报完名回家路上,也不知道我妈被什么风吹了一下(现在想想那股风名字应该叫“命运”),突然掉转车头带我去了县一小。

当时我们县就三所小学,一小是地方显贵孩子读书的地方,相比较说二小、三小更适合普通百姓家的孩子。

我妈不假思索的去了一小。

很显然,我妈在三十几年前就有了学区概念,而且是要读就读强学区的概念。

其实,跨学区读书的事儿,至今想起来也是我心头的一抹痛。

我家是郊区无产阶级的代言人,在当时是不可能通过买房子读一小的,所以我妈只能点头哈腰,死皮赖脸、求爷爷告奶奶为我争取入学资格。

我不知道是什么打动了“铁面无私、冷若冰霜”的教导主任,反正我最终在开学半周后进入了县顶级小学“一小”。

贰丨风往哪儿吹,我就往哪儿去 

我入学了,无产阶级的接班人来到地方显贵后代的聚集地。

就好像《流星花园》里的杉菜进了英德学院,结果可想而知。

那时候滋生的自卑、叛逆和倔强伴随了我半生。

当然也激发出我奋发图强、改变命运、“振兴”我家的强烈决心。

和所有学霸的结局一样,我顺利的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然后高分考入武汉某重点大学本科。

接下来是和所有学渣一样的遭遇,谈谈恋爱、上上网、逛逛街,包包夜......成功的被大学给上了。

毕业后我来到了苏州,也是被“风”给吹来的。

那时候的苏州,园区说的是湖西左岸商业街一片,所谓的两大综合商圈是观前街和石路国际商城。

那时候的苏州,没有地铁,没有快线,没有高铁,开私家车的都没有几个......那时候的湖东,还基本是一片“净土”。

2008年初,我工作从古城区换到园区东南角上的一家医院,人也到了“女大不中留”的年龄。

于是我被动的成了湖东CBD旁边的早期移民。

请注意:是被动的!!!

叁丨如果人生能有“早知道” 

2008年,我月薪4000多,出门的交通工具还主要是公交车和双腿。

为了至少符合事少钱多离家近中的一条,我把婚房选择的范围圈定在了医院方圆5公里内。

那时候看房好幸福的,每隔一段时间365看房团就会组织看房活动。

周末一大早,5辆大巴车在金鸡湖欧尚东面马路上一字排开,来自四面八方的看房客上车,一般一条线路5个盘。

我就混在这老老小小、南腔北调的人群中开始了我的看房之旅。

20多岁的女孩没有观过世界,自然也没什么世界观。

反正我就记得:2008年底的荣域花园7100元一平方

我看看它灰突突、四方方的外观......别说售楼处的销售没正眼瞧我,就算她瞧了,哼,房子造的跟厂房似的,谁买啊!

2008年底,**学校还没有诞生,但是那时候的海尚壹品就已经是湖东CBD高品质楼盘代表。

坡地、多层、人车分流,出门就是现代大道,不远处就是香港人开的某医院有限公司。

品质是真的好,当然8500元一平方的价格也是真的“好”。

2008年底,谁曾料到有个中字头的地产商会深耘园区十余载,创造出庞大的帝国,始终引领者着园区房价。

如果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5800元一平米的中海国际社区麻烦给我来一打再续一打。

园区真的最会“作”,先作出一个湖西,再作出一个湖东,然后又作出一个湖南,好了嘛,最近又作出一个湖北。

园区宏伟蓝图的伟大描绘者啊,我等“弱病残”老怎么跟得上您的老谋深算啊!

2008年底,当我站在只有一家麦当劳和只卖3800元一平方的青剑湖边时。

年幼无知的我实在没有能力把眼前景象和近期要开盘,据说三万八的上园湾联系在一起。

肆丨关于学区房,你们懂的

其实,观过世界也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有价值的世界观。

大半年时间,湖东的房子基本看遍了。

终于一个伟大的、但久久被忽视的楼盘进入了我的视野,它就是坐落在七里斜塘河南。

传说中有玉带缠腰好风水,至今绿化、房型、入住率、物业管理都还是顶呱呱的港中旅蓝岸花园。

现在想来,我只能说一句:喜欢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喜欢一套房子同样。

头天看,二天订,七天后买。

其实我不是脑门一热,我就是觉得它就是我的菜,我有种得此好房我将在此终老的美好愿望。

此时有不同的声音传来:中旅附近没幼儿园......小学学区是**小学......中学学区稳坐园区倒数第一把交椅......

当时内心OS:想多了吧,也不看看谁家的小孩,也不看看什么年代。

于是,年轻的我怀揣着学区房与我无关,我肚子里将来会生出金子,而她天生闪闪发光的希望,在无知者无畏的路上一路欢歌。

写到这儿我知道你们猜出来了,我后来为自己的自大和无知买单了。

前面这么多的铺垫,其实只是为了掩饰,为了让我回忆这段与学区房共同成长的经历的时候能表现得举重若轻般,能略显自如些。

然而,残酷和沉重的现实是:

作为一个母亲,为了女儿能读个好一些的学校,5年后我毅然决然从园区横跨整个苏州迁徙到高新区。

这是后话,却也只是个开始,预知详情,且听我下回分解---横跨苏州只为你。

-End-

本文作者:房苏州粉丝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