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迈入80岁时,尹明善终于卸下了力帆股份的担子,将公司亲手交给了70后牟刚领衔的年轻职业经理人团队。 外界盛传的陈卫未能坐上公司董事长之位,尹明善对此的解释是,陈的年纪太大,不适合直接做董事长。 49岁下海创业,65岁时开始造车。尹明善的高龄创业,带领力帆股份创造了不可能。 然而,在肯定尹老爷子创业精神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力帆汽车的市场销量逐年下滑,业绩逐年走低趋势。 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力帆股份逆袭的希望已然不大,吉利、广汽、上汽等大企业强者恒强的时代已经到来。 早前,力帆股份几乎孤注一掷地投入到新能源汽车,在短时间内,还无法给公司带来业绩改善。 此时执掌公司,牟刚的新管理团队压力不可谓不大。 尹明善对牟刚团队寄予厚望。从最新一期的股权激励计划来看,公司要求2017年-2019年公司的归属净利分别比2016年增长100%、200%和300%(扣除股份支付费用)。 这样的增速,在力帆股份2010年上市以来还从未有过。 豪赌新能源 尹老爷子在商业眼光上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至少在新能源汽车的布局上比国内很多车企先行一步,尽管力帆股份(601777.SH)在2006年才正式进军乘用车领域。 然而,无法忽视的是,在传统乘用车领域,力帆汽车几乎没能踩准中国市场的步点。 从摩托车行业切入乘用车,力帆当初选择的发力点是已被合资品牌强力卡位的轿车。 从2006年上市的首款轿车力帆520起,十年过去,在乘用车领域,力帆几乎没有太叫得响的产品,除了那款外型酷似宝马mini的力帆320经常被人那出来调侃。 当自主品牌的车企纷纷调头享受国内SUV市场增长带来的红利时,力帆汽车产品线始终单薄。 2016年上市的迈威,2018年开年即全系官降6K-7K元,价格下探至6万元以内。 曾在2017年被寄予厚望的中大型SUV力帆X80,销量显然没有达到预期。从搜狐汽车产销库公布的数据来看,10-12月,每月的销量分别为44台、128台和46台,全年累计销量1400台。 MPV轩朗成为了力帆家族2017年的销量担当,全年销量3.3万台。 数据显示,力帆传统乘用车销量已连续3年同比下滑。难能可贵的是,力帆汽车在海外闹得风生水起,特别是在俄罗斯市场,已连续多年摘得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冠。 从公司近段时间的一系列公告可以窥见,未来,力帆股份仍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孤注一掷。无论是增资盼达用车或是与百度、快键新能源签订框架协议,都是在为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以及技术布局。 最新的一次定增预案几经修改,募资金额从52亿降至22亿,终获证监会批准,也将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项目中。 2017年力帆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7738台,同比增长了近40%,仍仅为2015年同期销量的一半。 力帆的新能源汽车绝对销量与同行相比不算少,可在个人消费者中的存在感极弱。从公司直销的销售渠道可以看出,其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在于共享汽车以及出租车等领域。 业绩要求急速增长 最近几年,当国内的各大车企纷纷享受市场红利,赚得盆满钵满时,力帆股份业绩却呈明显的下滑趋势。 特别是受新能源骗补的影响,2016年公司归属净利跌至亿元以下,扣非净利更是录得自2010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额超过2.6亿。 2017年前三季度,虽营收同比增长了15.6%,归属净利仍同比下降了12%。 业绩压力背后,还有力帆股份较低的产能以及产能利用率。 截止2016年末,公司的建成产能20万辆,除了汽车三工厂产能利用饱和之外,其余三个工厂产能利用率低下,当年汽车二工厂的产能利用率还不到10%。 在公司整个业绩下行时期,牟刚团队接手力帆股份的管理,一定背负着巨大压力。 47岁的牟刚是汽车界的老人,在力帆股份服务的时间也接近20年。与其搭班的总裁马克,去年当选时才33岁,大学毕业之后就入职力帆,在公司的服务期限刚好10年。 抛陈卫和选牟刚,将高管团队年轻化应是尹明善有意为之,希望这个年轻化的团队,能给力帆股份带来新的生机。 对2016年以来的业绩,尹明善曾公开表示过不满意,那么对新的管理团队,他又会有什么样的希望呢? 从最新一期的股权激励方案中可以看出一丝端倪。 从这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考核办法来看,以2016年的归属净利为基数,2017年-2019年的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00%、200%和300%(扣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 公司表示,这一考核是综合考虑了宏观经济环境、历史业绩、行业发展状况、市场环境、企业规划等多种因素。 梳理力帆股份2010年上市以来的业绩状况,归属净利翻倍增长还从未有过,连续三年急速增长更像是天方夜谭。 好在,2016年是力帆股份业绩最惨淡的一年。 换帅2017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