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争当“奶油第一股”,海融食品产能严重过剩仍逆势募资翻倍扩产能

 斑马消费 2020-10-21

春节复工的第一天,上海海融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了IPO招股书。如果海融食品顺利上市,将成为A股“奶油第一股”。

海融食品的主要产品就是奶油,其经营模式就是给面包新语、好利来、中山采蝶轩、云南嘉华等面包蛋糕生产商做配套。

靠着纵横中国与印度市场的奶油业务,海融食品2017年营业收入4.71亿元,净利润近7000万元。不过,业绩亮眼的同时,其增长颓势和利润暴增之谜,仍然广受关注。

另外,这个细分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2017年海融食品奶油业务的产能利用率仅为54.30%,在在这种情况下,海融食品仍计划将全部IPO募资用于新建厂房。

产能过剩隐忧初现

尽管巧克力、果酱、香精香料也带着做一点,但海融食品还是以奶油为主营业务。

2014-2017年,海融食品奶油业务均占据公司影业收入的九成左右,巧克力和果酱大约各占5%。

靠着十几块一斤的奶油,海融食品成就了几个亿的大生意。

2014年,海融食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3亿元、3.43亿元、4.12亿元、4.7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002.69万元、1968.49万元、6145.73万元、6959.30万元。

不过,斑马消费发现,海融食品2015-2017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5.57%、20.12%、14.32%,呈现增长下滑趋势。

另外,2016年海融食品在营业收入增长仅为20.12%的前提下,净利润却暴增了212.21%。

海融食品回复斑马消费称,净利润暴增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毛利率的上升和2015年股份支付增加了1328.19万元管理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融食品2017年6月披露的IPO招股书中,并未体现这笔1328.19万元的股份支付费用,海融食品是在此次更新中将2015年的净利润从3296.67万元调整至1968.49万元。

对于海融食品来说,更值得关注的其实是产能压力。海融食品最核心的奶油板块,2017年的产能利用率仅为54.30%。

2014年-2016年,海融食品奶油板块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5.77%、89.57%、87.38%。

海融食品表示,2017年产能严重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于2017年新增的3万吨奶油产能。

受居高不下的产销率刺激,这些年海融食品一直在扩产能。

海融食品的产能扩张之路,并不打算就此停下。公司在IPO招股书中透露,4.16亿元募资总额,将全部用于新建厂房项目。

其中,仅奶油板块投入的1.14亿元,将在运营第4年达产6.25万吨。

不过,海融食品的竞争对手们也不是吃素的,苏州维益背靠美国最大的家族型冷冻食品制造商维益食品,广东立高多次荣获“中国烘焙十大原料企业”称号,这个细分行业还有数不清的中小参与者,海融食品要想一骑绝尘并非易事。

子公司蹊跷转让

在海融食品第一次披露招股书的两年前,实际控制人黄海晓和黄海瑚将所持的海象食品40%股权转让给拟上市公司,海融食品原本持有海象食品6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海象食品成为海融食品的全资子公司。

根据海象食品2015年3027.47万元的净资产,这笔交易的对价为1210.99万元。然而,到了2017年底,海象食品的净资产为2118.62万元。

海融食品对斑马消费表示,海象食品目前以房租租赁和食品添加剂为主营业务。根据海融食品披露的IPO招股书,这家成立了15年的公司仍然处于亏损状态,2017年亏损额为361.90万元。

也就是说,海融食品花了过千万接盘了实际控制人的资产,实际上买了一个赔钱货,营业亏损、资产逐渐缩水。

实际上,海象食品诞生以来,这种蹊跷的转让就一直在进行。

2003年10月,上海欣融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自然人陈冬英合资成立海象食品,欣融实业持股80%,陈冬英持股20%。

欣融实业乃是黄海晓控制的集团公司之一,陈冬英是黄海晓的妻子。而前述实际控制人之一的黄海瑚,乃是黄海晓的弟弟。

海象食品成立后,欣融实业一直为海象食品垫付开办费、工资福利款、设备采购款、工程款等款项,直至2013年欣融实业和陈冬英把海象食品股份转让给海融食品和黄海晓、黄海瑚。

也就是说,海象食品这家公司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在黄海晓一家人手中转来倒去,至于原因海融食品解释为“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