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李书福用全部积蓄买来一辆奔驰,拆解之后,依葫芦画瓢“造”出了第一台汽车。20年后,他入股奔驰母公司戴姆勒成为单一第一大股东。 8年前,吉利买下沃尔沃时,外界不少人等着看他的笑话。如今,当他更大首笔入股戴姆勒时,没有人再质疑他的眼光。 李书福让沃尔沃重生,沃尔沃也反哺吉利,让这台国产汽车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都有了质的飞跃。 已不同于当年买下沃尔沃时的考量,此番入股戴姆勒是按照李书福对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判断,为吉利博一个更长远的未来。 吉利——登顶中国第一的民营车企,在欣赏其光环之后,更值得我们研究的是,为什么是李书福?为什么是吉利? 先梳理几个关系 最近几天,关于吉利90亿美元入股戴姆勒的新闻一直是热点,但斑马消费在阅读了各种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消息后,发现很多媒体在分析该事件时,甚至连最基本的企业关系都没弄清楚。 斑马消费决定先来帮大伙梳理一下李书福身后的企业关系。 目前已有的关于吉利的稿件中,最常出现两个公司:吉利控股和吉利汽车。 很显然,这两个公司不是同一个概念,也最容易被混淆使用。 吉利控股全称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由李书福和儿子李星星分别持股90%和10%。 这家控股型的公司,基本上控制着李书福身后所有关于汽车产业的资产,包括最主要的吉利汽车(00175.HK)。 吉利汽车全称“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港股上市公司,Proper Glory Holding Inc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截止2017年6月,持有吉利汽车29.51%股份。 Proper Glory由吉利控股和注册于英属处女群岛的吉利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股68%和32%。吉利集团有限公司由李书福、李胥兵(李书福之兄)、安聪慧(吉利控股总裁)分别持股60%、35.85%和4.15%(来源于吉利汽车2017年中报)。 截止2018年1月19日,李书福合计直接和间接持有吉利汽车46.18%股份。 另外,李书福还有另外一家注册地在浙江台州的重要持股公司—吉利集团,注册资本1.68亿人民币,李本人持股90%。通过这家公司直接和间接投资了数十家公司,主要涵盖了李书福旗下除了汽车之外的投资、科技、教育等领域资产(来源于2016年钱江摩托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 因此,吉利汽车虽是李书福的最主要资产,但远不是全部。 根据2016年钱江摩托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截止2015年末,吉利控股总资产1600亿,当年营收1653亿,净利润47.29亿。同期,吉利汽车营收301亿,归属溢利22.6亿。 突飞猛进的吉利汽车 虽说吉利汽车不是李书福的全部,但绝对是其吉利王国当之无愧的顶梁柱。 从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2005年公司在港股上市,到如今中国第一民营车企,最近十年,吉利汽车就像是踩上了风火轮,一路狂飙。 通过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在2008年时,吉利汽车的营收才不到43亿,净利润8.8亿。次年,营收达到140亿,净利润突破10亿。 2010年,营收突破200亿,净利润13.7亿。 之后4年,公司的营收规模一直维持在200亿级,直到2015年突破300亿。 2016年飙涨至537亿,净利润破50亿。 2017年上半年,公司的营收已近400亿,净利润43.9亿。 根据公司全年的业绩预告,2017年全年的净利润将比去年同期录得100%的增长。也就是说,吉利汽车的净利润会突破百亿。 我们再来看看吉利汽车的总资产,从2008年的101亿增至2016年的675.8亿。 李书福其人:一个天生的商人 千亿身价傍身,在李书福的身上,却看不出一个富豪的派头。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浙江台州,生于斯、长于斯、发展于斯,他有着浙商典型的精明和低调。 公开场合,李书福几乎从不显山露水,除了2001年折戟足球,怒揭足球黑幕。 他似乎生而就是个商人,总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商机快速出手。 他敢赌,早期甚至路子有些野。他也有过投机的经历,但以惨败告终,回归实业。 如果身处某一个时期,看李书福带领吉利走过的路,或许会显得跳跃。然而,再来看如今的吉利,处处体现出了李书福的战略眼光。 生意人 3分之差,李书福未能考上大学,只能来到位于武汉的湖北长江职业学院求学。 毕业之后,他就一直在不断的创业中。 120元起步,从并不起眼的生意入手,但已初步体现出了他在商业方面的潜质。 早年,他用父亲给的120块钱,开始了走街串巷给人照相的生意。短短半年间,他就用赚来的钱租了门面,开起了照相馆。 生意人总能在第一时间捕捉到市场机遇,且具有敢想敢干的魄力。 当他看到冰箱配件销路好时,他就在自己家里开始做配件。 配件摸出了门道,发现冰箱走俏,就自己办了一个冰箱厂,在自己21岁那年就成为了千万富翁。 受政策限制,冰箱厂关门之后,他到深圳求学,期间发现了装饰材料商机。他果断中断学业,建厂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张镁铝曲板。 彼时,海南躁动的房地产市场,引得无数人前往淘金。也正是这一次,李书福尝到了失败,投资血本无归。 也许,没有海南的投资失败,就不会有如今的吉利。 狂人 李书福为人低调,却做事高调,堪称狂人。 他买了一辆车,发现汽车就是底盘+4个沙发,他觉得这没什么难的,他自己也能造。 上世纪90年代,汽车尚未对民营企业开放,李书福只能退而求其次,从造摩托开始。 只是参观了一下摩托车厂,他就觉得造摩托没什么难度,他自己也能造。 他通过拆解买来的摩托,研究里面的原理,仅仅一年后,他就造出了更受市场欢迎的踏板摩托车。 摩托市场受欢迎,但李书福一直不忘自己造车的梦,并在汽车行业开始了一场豪赌。 他在浙江临海拿下了一块地,名义上是建摩托车工厂,事实上是在筹划自己的汽车产业园。 没有生产许可证,他就敢将模仿出来的汽车开出来,没有进入国家生产目录,他就高调举行汽车下线仪式。 直到2001年,吉利成为了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企。 战略者 当汽车对中国人来说,还是个奢侈品时,吉利的闯入,用3、4万的家轿,让普通人拥有汽车不再是梦想。 低廉的价格,也让吉利成为了廉价车的代名词。 彼时的李书福已意识到,要想在汽车行业中站稳脚跟,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发动机供应商的突然涨价,导致工厂停工,更坚定了他的想法。 吉利通过自身的努力,用很短时间拥有了自己的发动机,并开始批量生产。 有了自己的发动机,还得有变速箱。 国家已花8亿组织专家研究了两年自动变速箱没有研发出来,李书福挖来项目中的专家接替研发,花了几年时间,终于研发出来吉利自己的自动变速箱。 2007年,是吉利品牌的转折点,李书福励志要用真正好车改变外界对品牌廉价的印象。转型3年之后,公司营收突破200亿。 “国际李” 有媒体报道,早在2002年,吉利刚拿到轿车生产资质时,李书福就曾对外放言要买下沃尔沃。此事未得到李书福本人的证实,更大的可能性,是他若干年后收购沃尔沃之后外界的戏剧化编排。 李书福能讲一口比较流利的英语,与国际伙伴交谈基本不用带翻译。 2009年,吉利开启了海外并购之路,当年收购了全球第二大变速器公司澳大利亚DSI。 次年,蛇吞象式收购沃尔沃,一鸣惊人。 2013年收购英国锰铜控股业务和核心资产,在每天行驶的英国老爷出租车上打上了中国企业的烙印。 2017年收购宝腾汽车49.9%股份以及豪车品牌路特斯51%股份。 直到2018年,他出资90亿美元,成为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 无论是技术、品牌、还是产品线,不到10年李书福帮吉利初步完成了全球布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