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次闯关创业板无功而返,山东泰和水处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泰和科技)日前再次披露招股书,第三次向IPO发起冲击。 此次泰和科技拟募资8.44亿元,除8000万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5640万元用于建研发中心外,其余大部分资金将用于新增产能91.6万吨。 但另一个现实是,公司产能利用率逐年降低,2018年上半年仅为43.37%。 产能利用率最低仅4成 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8年6月末,泰和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9.01亿元、8.97亿元、11.18亿元和5.43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46亿元、0.67亿元、0.99亿元和0.74亿元。 公司拟募资8.44亿元用于年产28万吨水处理剂项目、水处理剂系列产品项目、研发中心和补充流动资金等四个项目。前两个项目分别拟投资3.9亿元和3.2亿元,将新增年产能合计91.6万吨。 在年产28万吨水处理剂项目中,有8万吨产能公司已使用自有资金建设并投产;在水处理剂系列产品项目中,新增 63.6万吨水处理剂及精细化工产品产能,其中水处理剂产品产能为 31.6 万吨。2017年,泰和科技的水处理剂产品总产能为23.8万吨。 大举募资扩能的同时,泰和科技现有产能利用并不饱和。 招股书显示,2015年至2018年6月末,其年产能分别为16.5万吨、22.5万吨、23.8万吨和15.3万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9.2%、64.8%、66.3%和41.3%。 公司的产能增长较为突出,2016年较2015年增长36.4%,2017年较2016年增长5.9%,在2018年上半年达到2017年全年产能的64%,产能增幅迅速,但公司实际销售数量的增幅小于产能增幅。 2015年至2018年1至6月,公司销售数量分别为13.7万吨、15.3万吨、16.0万吨和6.4万吨,2016年销售量同比增长11.9%,2017年同比增长4.6%,销量增幅整体放缓。 小试项目纳入募资项目 在泰和科技所募投项目中,拟将二氯丙醇产能扩张10万吨规模。 招股书披露,公司的二氯丙醇产品的合成研究目前尚处于小试完成阶段,公司称这种产品将拟进行中试,同时对小试持续考察改进。 这意味着,二氯丙醇小试刚刚完成,就被纳入公司扩能计划中。泰和科技回应称:“小试实验仅是在成熟制备工艺基础上部分优化,并不影响二氯丙醇规模化生产”。 斑马消费注意到,二氯丙醇原先采用的制备方法是通过石油天然气为原料或其衍生物原料生产,随着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和价格高涨,目前以甘油和氯化剂在催化作用下生产二氯丙醇成为主要方式之一。 泰和科技生产二氯丙醇正是利用后一种方法,这么着急扩产二氯丙醇,泰和科技的主要考虑是,用二氯丙醇来消化HEDP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盐酸,缓解现有和未来的盐酸产品的处理压力。 公司现在的盐酸销售不仅价格低,且需要通过补贴运费的方式来处理。报告期内,公司盐酸贴补费用分别为 715.57 万元、589.91 万元、2538.79 万元和679.63 万元;同期,盐酸的销售收入分别为0万元、21.57万元、0万元和0万元。 招股书显示,二氯丙醇项目投产后,将年消耗盐酸22.81万吨,根据2018年上半年平均贴补价格计算,能节约盐酸贴补费用4489.24万元。 多起诉讼缠身 2015年底,伴随着泰和科技老厂区完全停止生产,附近一家葡萄果园认为受到老厂区排放污染的影响,导致果园出现减产和绝产现象,果园经营者孙守德、姬祥娥历次要求公司赔偿400万元至1100万元不等。 泰和科技认为,老厂区已经通过环保验收,而且在老厂区拆除搬迁后,经过专家鉴定老厂区的土壤和地下水正常,不存在污染状况,对方要求不符合实际情况。 2018年6月8日,泰和科技将孙守德控股的枣庄市市中区鑫源葡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相关方诉至法院,要求对方侵害公司名誉权,要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截至目前审理正在进行过程中。 这是公司涉及周期最长的一宗诉讼,除此之外,在报告期内,公司还涉及多宗买卖合同纠纷案件。 2017年,公司与新疆鑫恒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赵剑的买卖合同纠纷,涉及114.04万元货款一案,经两次审理难执行到位;同年,公司与无锡协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更是耗费两年时间。 综合来看,除上述果园纠纷之外,公司涉及大部分案件均是买卖合同纠纷,或是公司供应货物后对方难以支付货款,或是因为采购方对货品质量问题异议等原因,导致货款收回延期。 |
|